中山大学
-
《Small Sci.》综述:石墨烯材料在骨组织工程应用的最新进展和前景
本综述重点介绍了电纺、自组装、冷冻干燥、3D打印和模具合成等技术在设计制造Bio-RGMs中的作用。此外,还分析了生物分子赋予Bio-RGMs的特定性能和功能,包括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抗菌性、药物递送能力和荧光性等。
-
中山大学周建华/乔彦聪团队 Nano Research:用于单血管局部血压监测的微腔辅助石墨烯压力传感器
MAGPS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微腔结构,顶部PDMS封装膜,石墨烯敏感层和PDMS衬底。在血压监测期间,可以对MAGPS进行充气,以压缩桡动脉,从MAGPS可以监测到不同幅度的脉搏波和微腔中的气压,构建神经网络实现血压预测。石墨烯图案由激光还原聚酰亚胺膜产生,并通过PDMS固化过程被完整转移到PDMS表面。
-
中山大学《Carbon》:刚柔耦合多级碳复合材料,用于超长循环锂离子电池
总之,我们的研究成功地利用聚吡咯连接的中空碳纳米球和rGO制备了结构紧凑的多级多孔碳材料HCGP-200。这三种成分的协同作用赋予了电极出色的储锂性能。即使在5ag-1下进行2200次循环后,HCGP-200阳极仍保持780 mAh g-1的比容量。此外,在20Ag-1的极高电流密度下,经过3000次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为450mAh g-1。这种多级梯度结构有效地承受了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增强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并提高了结构的导电性。因此,它能够实现电极的可逆和快速充电和放电,这对大功率电池的应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Desalination | 文献前沿 | 用于界面蒸发海水淡化的仿生分级多孔石墨烯材料
受到猪笼草表面分级孔洞结构的启发,本研究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分级孔洞的多孔石墨烯材料。通过连续型二氧化碳激光在旋涂NaOH溶液的聚酰亚胺薄膜上直写生成多孔石墨烯材料,在亲水基团和表面分层孔洞的作用下,材料的亲水性能和毛细性能大幅度提升。
-
石墨烯助力光催化:3000K闪蒸焦耳热制备SiC/Pt/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
通过闪蒸焦耳加热(FJH)法快速制备了SiC/Pt/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形成稳定的异质结显著提高了光催化产氢效率,达到了2980 μmol·g⁻¹·h⁻¹,比纯SiC提高了175倍,并展示了优异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
-
中山大学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激光诱导多孔石墨烯/CuO复合材料用于高效界面太阳能蒸汽生成
本文开发了一种通过LIG方法制造的高效界面蒸发器。PI薄膜经过CuCl₂溶液不同浓度的表面涂层处理后,接受连续波CO₂激光处理,直接在柔性PI基底上合成了石墨烯/CuO复合层。涂有200 g L⁻¹ CuCl₂溶液的LIG/CuO-200在1个太阳光照射下表现出最高的蒸发性能,蒸发速率为2.54 kg m⁻² h⁻¹,效率为91.1%。制备过程包括旋涂和激光直接书写,简便低成本。
-
中山大学余树东AFM:激光诱导石墨烯/CuO用于太阳能界面蒸发
本研究聚焦于开发一种石墨烯-CuO亲水性复合材料,通过简单的激光诱导方法直接在涂有CuCl2的聚酰亚胺薄膜上进行合成。复合材料的增强亲水性和分级结构形态显著提高了其输水性能,在1个太阳光照下,蒸发速率达到2.54 kg m-2h-1,蒸发效率高达91.1%。此外,该材料还展示了出色的海水淡化能力。
-
中山大学杨柏儒/桂许春等:超高品质因数的柔性、透明、导电网格薄膜及其电热和电磁屏蔽特性
在低的工艺设备要求下,获得了具有超低方块电阻(0.18 Ω/□)、高的透过率(85.8% @ 550 nm)和超高的品质因数(> 13000)的金属网格薄膜。同时,这种铜网格薄膜还具有优异的拉伸性和机械稳定性。在1000次弯曲循环后,其电阻仅增加1.3%。作为可拉伸电热薄膜(ε > 30%),其在1.00 V的电压下,60秒内薄膜的温度可达到110 ℃以上。此外,在厚度为2.5 μm时,该薄膜对X波段电磁波的平均电磁屏蔽效能达到40.4 dB。本工作为柔性透明电磁屏蔽和柔性加热薄膜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选择。
-
武汉理工/中山大学联合团队: 石墨烯负载新型催化剂提升海水产氢性能
武汉理工大学联合中山大学近日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负载于石墨烯上的 Ni/PtNi 异质结复合电催化剂,成功提升了海水产氢以及抗氯离子腐蚀性能,为电催化剂中碳材料载体与金属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和理论指导
-
中山大学《JMCC》:Ni-涂层碳纳米管催化聚酰亚胺石墨化制备的高交叉平面导热柔性石墨薄膜
引入的镍颗粒可以有效提高石墨膜的石墨化程度,有利于其导热系数的提高。此外,碳纳米管有效增强了石墨膜的跨平面导热性和弯曲强度。PI薄膜中引入的Ni@CNTs可以大大提高最终石墨薄膜的综合性能,并且该制备技术为合成柔性,高导热石墨片的工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巨大潜力,包括材料科学,热管理,微电子器件,柔性便携式器件,航空航天, 等等。
-
微电科研|徐政基副教授课题组在声学石墨烯等离激元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山大学徐政基副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能够支持石墨烯等离激元共振的石墨烯/电介质/金属混合结构(GDMHS),该结构由电介质隔层分开了金属衬底和石墨烯纳米带(图1a)。由于GDMHS所支持的石墨烯等离激元的色散关系(即入射光的角频率和等离激元的传播常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线性的,因此又称之为声学石墨烯等离激元(AGP)。AGP是反对称的电磁模式,它的光场能量几乎都束缚于石墨烯纳米带和金属衬底之间的电介质隔层之中,因此具备更为显著的场增强能力。
-
郭硕鸿讲座(二十八):石墨烯超结构对电子性质的调控
本报告主要介绍团队近些年来在石墨烯堆叠超结构(莫尔超晶格、2+2转角石墨烯、异质界面)方面的几个工作。
-
中大吴进/广医大周郁斌/西工大陶凯:可拉伸、自愈石墨烯有机水凝胶应变传感器,用于各种场景中的人体运动检测
科研人员通过在有机水凝胶表面涂覆一层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片层,制造了一种高度灵敏、可拉伸和疏水的应变传感器。此外,通过在溶剂中加入丙二醇,利用简便的溶剂置换方法同时增强水凝胶的抗冻和抗干燥能力。
-
中山大学《ACS ML》:石墨烯水凝胶多功能应变传感器,用于各种场景中的人体运动检测
本文,中山大学吴进等研究人员在《ACS Materials Lett》期刊发表论文,通过在有机水凝胶表面涂覆一层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片层,制造了一种高度灵敏、可拉伸和疏水的应变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