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北大刘忠范院士《自然·通讯》:异位成核,高质量多角度的扭曲双层石墨烯

    近日,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彭海琳教授团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Li Lin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生洪团队合作,采用异位成核策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制备出高质量的扭曲双层石墨烯,在双层石墨烯域中,扭曲角度为0 ~ 30°的扭曲双层石墨烯的比例提高到88%,明显高于之前的报道。这种有意设计成核位点的合成策略为石墨烯和其他精确控制层间扭曲的二维材料的可控生长带来更多的启发。

    2021年4月25日
    2.4K00
  • 中科大《 Energy Techno》:废打印纸制备多孔石墨烯,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

    总之,证明了通过打印纸碳化的低成本和可扩展的石墨烯合成方法,其可以直接用作电极材料。合成后的石墨烯因其固有的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导电性而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该工作表明,废纸作为碳源,每年可将数百万吨的碳以表面方式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石墨烯材料,用于电化学应用,即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2021年4月23日 科研进展
    2.7K00
  • 我国学者实现二维石墨烯的室温铁磁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闫文盛教授研究组与孙治湖副研究员合作,通过磁性金属原子精确可控掺杂的策略,实现了二维石墨烯的室温铁磁性。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1年3月28日
    1.3K00
  • Chem. Mater.┃无水氧化工艺高效制备氧化石墨烯

    针对氧化石墨在制备和纯化过程中的上述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教授团队和常州第六元素及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合作,提出了采用化学可膨胀石墨(CEG)作为反应原料,进行一步无水氧化实现氧化石墨的高效制备。

    2021年3月4日 科研进展
    2.2K00
  • Angew Chem Int Ed:石墨烯-电解液界面电容中的溶剂化效应

    该研究也表明,石墨烯界面电容对碳结构特征-离子-溶剂分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高度敏感。利用单层石墨烯作为电极,通过微晶天平直接“称重”离子,开放电极表面已经呈现出与多孔碳电极例如活性炭中迥异的电荷存储机理。由于石墨烯可以被视为所有导电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该类工作可望为碳基超级电容器的未来改进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2021年2月20日
    2.6K0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震宇教授做客山东大学前沿科学青年论坛

    在报告中,李震宇教授围绕石墨烯生长机制的理论研究展开讲述。他指出,石墨烯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重要材料,其中金属表面化学气相沉积(CVD)是制备高质量晶圆级石墨烯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因此为了提高样品质量,了解石墨烯生长过程中的原子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产业新闻 2020年7月10日
    1.6K00
  • 中国学者热解废弃生物质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鸿教授课题组与俞汉青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耦合快速热解、常压蒸馏及化学蒸汽沉积技术,分别成功制备了高热值且稳定的固相生物煤和高性能的碳纳米材料(少层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实现废弃生物质热解技术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科研进展 2020年5月20日
    97900
  • 十年专注石墨烯,这家公司欲开启柔性可穿戴领域新时代

    吕鹏给微晶科技的未来制定了三个发展方向:一是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用于研究的石墨烯薄膜样品;二是聚焦生活消费品类产品,如石墨烯眼罩、腰带、理疗毯的市场拓展;三是中高端石墨烯导电膜。

    2020年4月26日 访谈评论
    2.0K00
  • 中美高校课题组在关联氧化物摩尔调控研究中取得突破

    由于石墨烯等二维范德瓦尔斯材料层间相互作用非常弱,容易解理并堆垛形成各种人工异质或同质结构。当堆垛的两层之间有微弱的晶格差异或微小的转角时,就会形成摩尔图案。

    科研进展 2020年4月10日
    78500
  • 重磅!石墨烯电化学能量储存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课题组联合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Patrice Simon课题组报道了石墨烯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离子动力学响应行为,为理解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能量储存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9年10月24日
    1.4K00
  • 中国科大基于多尺度界面设计创制高性能仿生珍珠层材料

    在深入理解贝壳珍珠层的“砖-泥”层状微纳结构、多级界面特点和强韧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仿生多尺度软硬双网络聚合物基界面设计策略,结合高效的自下而上仿生组装方法,利用廉价的粘土纳米薄片成功地制备出综合性能卓越的宏观块体仿珍珠层纳米复合材料。

    科研进展 2019年8月12日
    1.7K00
  • 中科大朱彦武课题组:使用原位方法探索锂离子在单层石墨烯上的存储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教授课题组以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单层石墨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拉曼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红外光谱探究了单层石墨烯电极/电解质界面在电化学循环中的演变过程。通过理解单层石墨烯的锂离子存储机制,为继续深入探索碳-锂作用行为提供了基础,同时为高比表面碳材料的高储锂容量和低首次库伦效率提供了解释。

    2019年6月25日 科研进展
    2.1K00
  • 貌似“弱不禁风” 硬碳气凝胶本领高强

    碳材料可按碳原子杂化轨道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石墨碳、软碳和硬碳。软碳和硬碳主要用于描述聚合物热解制备的碳材料,在热解过程中,一些碳原子重构成二维芳族石墨烯片,如果这些石墨烯片大致平行,在高温下则容易石墨化,这种碳被称为软碳;如果这些石墨烯片随机堆叠并通过边缘碳原子交联,高温下不能石墨化,这种碳则称为硬碳。

    科研进展 2019年5月30日
    79600
  • J. Am. Chem. Soc. : 嵌入氮掺杂石墨烯中的单原子钴催化剂助力高硫含量锂硫电池

    结合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和第一性原理计算,作者发现Co-N-C配位中心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分别促进放电和充电过程中Li2S的形成和分解。具有高达90% S质量比的S@Co-N/G复合材料具有1210 mAh·g-1的质量容量以及5.1 mAh·cm-2的面积容量,电极盘上的S负载量为6.0 mg·cm-2时,0.2 C下100个循环后每个循环容量衰减率为0.029 %。

    2019年2月26日 科研进展
    2.1K00
  • 正信光电与中科大签署石墨烯应用技术战略合作

    近日,国内领先的光伏发电企业正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信光电”)宣布,公司已与中科大新能源应用课题组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今后正信光电将携手顶尖院校深度参与石墨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集聚双方优势资源构建产学研交流平台,从而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创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

    2016年9月26日
    1.9K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