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
-
效率高能耗低,这项气体分离技术为氢能产业注入“膜”力
晶态多孔复合膜制作了一张特别的筛网,在微观上将网洞的孔径调整至0.3纳米,介于氢气(0.28纳米)和二氧化碳(0.33纳米)分子动力学直径之间,因此氢气可以透过膜而二氧化碳却不能,实现精准筛分。”研究团队成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康子曦表示。
-
获多项发明专利并投入企业生产,青岛这位高校教师为提质增效“破局”
我们研发出了传统钢铁材料表面石墨烯薄膜的CVD制备技术,这个技术在新能源方面的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曹宁说,“该成果基于固态相变和原子扩散理论,利用多元催化CVD技术,在传统不锈钢和低碳钢表面实现石墨烯薄膜绿色、廉价制备。”
-
Nano Res.[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曹宁团队:无外加碳源石墨烯在镀铜废钢上的CVD生长
得益于独一无二的自供碳衬底,在本研究中石墨烯的生长遵循新的机制——析出机制。将固态相变原理与经典CVD制备石墨烯的理论相结合,根据渗碳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不同的特点,提出了还原机制和分解机制。
-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guofu chen等–vdw异质结基底诱导原始石墨烯的热整流效应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由SiO2和GaN交替组成的异质基底支撑的石墨烯内部的热整流。热流更容易从覆盖在SiO2侧的石墨烯转移到GaN侧。当冷浴温度保持在300k时,只改变了高温热浴的温度,最大TR率约为52%。TR率可由热源温度和尺寸调节,当热源尺寸为2 nm,温度在450 K以上时,TR率最高。声子态密度和参与率揭示了基底和位置对石墨烯中声子输运的影响。此外,能量密度谱分析证实了基底效应导致石墨烯弯曲声子模的移动和声子谱的重构,与PDOS吻合,进一步解释了TR散射率和局部化程度的基本机制。
-
江苏国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粉体生产项目落户如城
此次签约的年产200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项目将落户如城街道西部工业园区,总投资10亿元,设备投资4亿元,项目达产后年应税销售预计10-20 亿元。该项目技术主要由中国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院长李永峰教授团队的支持,产品在散热材料、高性能计算系统(晶体管材料)、透明显示材料、超级电容器、锂电、传感器、结构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
中国石油大学教学实习科研就业综合基地落户德通纳米
为响应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规划,《中国石油大学教学实习科研就业综合基地》于2020年7月28日在青岛德通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正式举行揭牌仪式。该基地通过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在实践中服务社会。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
中国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山红红带队走访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7月21日,中国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山红红带队走访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并看望石大校友、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院士。石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韩尚峰,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专业负责人陪同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