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赵建教授应邀为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师生作线上学术报告
5月26日,应环境学院邀请,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赵建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石墨烯材料的环境生物效应”的线上学术报告。环境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六十余人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由环境学院副院长曹治国主持。
-
中国海洋大学等 制备出不怕“湿”的仿扇贝足丝重组蛋白纤维
为了探索高延伸性重组蛋白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人员将石墨烯嵌入蛋白纤维中制备出同时具有高延伸性和高导电性能的纤维e-rTRM7。该纤维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且在作为应变传感器和电生理信号传输电极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
中国海洋大学黄明华教授课题组: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核壳肖特基异质结双效催化剂用于中性可充电锌-空气电池
本研究采用简单的硫化-热解策略在还原氧化石墨烯上构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Co9S8/Co肖特基异质结纳米颗粒催化剂,实现了快速的电荷转移和传质过程,展示出双功能ORR/OER活性,有望应用于中性可充电锌空气电池中。这项工作不仅为构建具有快速的电子转移和传质过程的双功能ORR/OER催化剂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有助于推动高效稳定且环保的中性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发展。
-
ACS Nano:快充下具有超高钾化能力的富硫石墨烯纳米盒的储钾机制和器件性能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David Mitlin,中国海洋大学王焕磊教授报道了通过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一种富硫石墨烯纳米盒(SGNs),作为PIBs和PICs的负极材料,SGNs具有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
院士领衔报告 700多人齐聚羊城–2020(第4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在广州召开
抗菌材料表界面分会场由浙江大学计剑教授担任主席,中国海洋大学王巍副教授、中原工学院梅林博士等专家,分别以《氧化石墨烯-多孔硅层-纳米结构涂层的制备及其防污性能研究》、《构建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光控抗感染研究》为主题在该分会场进行了报告。
-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型碳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暨捐赠仪式举行
6月20日,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新型碳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暨捐赠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王剑敏,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引资总监薛润波,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建新等参加,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区、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出席仪式。
-
中国科学家研发“全天候”发电的太阳能电池
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一直是清洁能源研究的热门领域。去年,唐群委和杨培志团队开发了一种石墨烯材料首次使得太阳能电池雨天发电成为可能,并在德国《应用化学》期刊发表论文《一种既可在阳光下也可在雨水下发电的太阳能电池》。
-
石墨烯大会举办青岛专场 达成五大类协议
青岛专场达成了五大类多项合作协议,取得丰硕成果。包括:青岛昊鑫新能源、德通纳米与青岛高新区签署共建石墨烯研发中心合作协议等。
-
海大研发石墨烯太阳能电池板 可实现雨天持续发电
5月9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中国海洋大学唐群委教授牵头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以石墨烯为材料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可在雨天实现持续发电。该成果在光伏发电领域产生强烈反响,为下一步打造“全天候太阳能电池”奠定了重要基础。
-
中国科学家研发可在雨天发电的太阳能电池
中国海洋大学唐群委教授和云南师范大学杨培志教授的团队在这家德国期刊上的论文介绍,模拟雨滴在降落到他们研制的石墨烯材料(与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耦合)表面后,阳离子会与石墨烯共轭结构中的离域电子形成阳离子/电子双电层“赝电容”,而模拟雨滴在石墨烯表面的铺展–收缩过程为“赝电容”充、放电,从而产生电压和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