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储能材料》:独特介孔率、石墨结构的碳电极,用于锌空气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本文通过利用 MnCl₂模板和孔隙形成剂的双重作用,我们成功地设计出了一种具有独特介孔率、石墨结构和原子分散的 MnN₂C₂活性位点的碳电极。这一设计突破显著提高了锌空气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效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Materials Today Physics:石墨烯纳米片在石墨烯上滑动的边缘钉扎效应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通过第一性原理从头计算,提供了微观层面上的原子信息,解决了超级润滑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消除边缘效应。这项研究对于理性设计超低摩擦的范式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提高超级润滑系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提供指导。
-
中国海洋大学《J HAZARD MATER》:MXene/石墨烯改性纤维素气凝胶,用于光电辅助全天候清理原油泄漏的高粘度原油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型M-MXene / Gr CA气凝胶,用于在光热和电热转换的帮助下吸附高粘度原油。油收集装置可持续收集海水中的原油。重要的是,M-MXene/Gr CA 可在 30 天内在活性淤泥中自然降解。电力和太阳能的结合具有双重优势,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高效回收溢油。这些资源的结合能够快速高效地清除油污。这项研究以其卓越的除油效率和创新的设计理念,为解决原油泄漏修复问题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策略和材料。
-
中国海洋大学《Small》:具有类石墨烯壳结构和超高表面积的多通道中空碳纳米纤维,用于高性能锌离子混合电容器
综上所述,我们展示了一种新颖的“孔隙构造-孔隙扩展”策略,以有效增强MCHCNF-x的容量能力。该策略产生超高的表面积,提供高度可接近的活性位点,同时构建促进快速电子传输的类似石墨烯的壳。此外,MCHCNF-x中的高密度缺陷工程大大增加了活性位点的数量,而合适的孔径匹配消除了扩散屏障。本工作不仅为提高多孔碳材料的电荷存储容量提供了有前景的策略,而且为利用“缺陷工程”和“孔隙离子匹配”进行先进储能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有希望的见解。
-
中国海洋大学《CEJ》:受时钟弹簧启发,氧化石墨烯微辊作为高含量硅载体促进锂离子存储
总之,微米尺寸的Si/C微辊被成功设计和合成,以提高致密Si/C阳极的电化学性能。我们提供双重导电-弹性保护策略,以满足 Si 作为 LIB 负极材料的最严格要求。随后,建立了一种创新且简便的合成方法,在硅颗粒表面构建均匀的 LM-SA 涂层和独特的 Si@LM-SA@GO 微卷结构,具有一系列有吸引力的锂离子存储特性。这一策略对于开发其他可充电电池的高性能材料具有巨大潜力。
-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ZnO纳米颗粒和石墨烯量子点对秋水异弯藻的单一和联合纳米毒性
本文通过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研究了nZnO和GQDs对微藻的毒性。结果表明:这两种纳米颗粒都抑制了微藻的生长,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GQDs相比,nZnO对秋水异弯藻的毒性作用更强,这可能与nZnO相对较高的表面电位和Zn2+的释放有关。两种纳米粒子均诱导产生过量氧化物并激活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导致SOD和ATP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从而抵抗细胞氧化损伤,消除过量ROS,维持正常的细胞形态和代谢。两种纳米颗粒的联合毒性并不等于每种单一纳米材料的简单总和,这主要是由于GQDs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以及两种纳米颗粒之间的团聚和沉降。发现低浓度时具有拮抗作用,高浓度时具有协同作用,纳米颗粒的综合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浓度。
-
中国海洋大学赵建教授应邀为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师生作线上学术报告
5月26日,应环境学院邀请,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赵建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石墨烯材料的环境生物效应”的线上学术报告。环境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六十余人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由环境学院副院长曹治国主持。
-
中国海洋大学等 制备出不怕“湿”的仿扇贝足丝重组蛋白纤维
为了探索高延伸性重组蛋白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人员将石墨烯嵌入蛋白纤维中制备出同时具有高延伸性和高导电性能的纤维e-rTRM7。该纤维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且在作为应变传感器和电生理信号传输电极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
中国海洋大学黄明华教授课题组: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核壳肖特基异质结双效催化剂用于中性可充电锌-空气电池
本研究采用简单的硫化-热解策略在还原氧化石墨烯上构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Co9S8/Co肖特基异质结纳米颗粒催化剂,实现了快速的电荷转移和传质过程,展示出双功能ORR/OER活性,有望应用于中性可充电锌空气电池中。这项工作不仅为构建具有快速的电子转移和传质过程的双功能ORR/OER催化剂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有助于推动高效稳定且环保的中性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发展。
-
中国海洋大学举办玄武岩纤维在海洋工程材料中的应用交流会
2021年4月28日,中国海洋大学在崂山校区举办“玄武岩纤维在海洋工程材料中的应用研讨会”。四川省玻璃纤维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韩东,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副院长李绍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复合材料部主任高玉龙以及学校有关专家应邀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昕主持,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处处长李岩出席会议并致辞。
-
ACS Nano:快充下具有超高钾化能力的富硫石墨烯纳米盒的储钾机制和器件性能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David Mitlin,中国海洋大学王焕磊教授报道了通过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一种富硫石墨烯纳米盒(SGNs),作为PIBs和PICs的负极材料,SGNs具有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
院士领衔报告 700多人齐聚羊城–2020(第4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在广州召开
抗菌材料表界面分会场由浙江大学计剑教授担任主席,中国海洋大学王巍副教授、中原工学院梅林博士等专家,分别以《氧化石墨烯-多孔硅层-纳米结构涂层的制备及其防污性能研究》、《构建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光控抗感染研究》为主题在该分会场进行了报告。
-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型碳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暨捐赠仪式举行
6月20日,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新型碳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暨捐赠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王剑敏,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引资总监薛润波,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建新等参加,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区、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出席仪式。
-
中国科学家研发“全天候”发电的太阳能电池
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一直是清洁能源研究的热门领域。去年,唐群委和杨培志团队开发了一种石墨烯材料首次使得太阳能电池雨天发电成为可能,并在德国《应用化学》期刊发表论文《一种既可在阳光下也可在雨水下发电的太阳能电池》。
-
石墨烯大会举办青岛专场 达成五大类协议
青岛专场达成了五大类多项合作协议,取得丰硕成果。包括:青岛昊鑫新能源、德通纳米与青岛高新区签署共建石墨烯研发中心合作协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