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
-
朱美芳院士EnSM:高线容量柔性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锡纤维用于可穿戴钠离子电池
本文中,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徐桂银教授等通过湿法纺丝的方式构筑GO/CNT/SnO2凝胶纤维,冷冻干燥后经化学蒸汽还原构建了纤维多孔网络结构,进一步通过机械外力诱导的方式重排石墨烯片层,使纤维在保持原有多孔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电极的柔性,最终得到扁形多孔rGO/CNT/SnO2(PP-GCS)杂化纤维。
-
Small Methods:铂簇/碳量子点衍生的石墨烯异质结构碳纳米纤维用于高效耐用的太阳能驱动电化学制氢
基于此,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加拿大国家能源、材料及通讯研究院院长Federico Rosei院士,青岛大学赵海光教授和韩光亭教授等人联合报道并展示了一种由负载Pt纳米团簇的石墨烯-CNFs组成的异质结构(G-CNFs),并研究了改变Pt纳米团簇和碳量子点(C-dots)的数量对HER性能的影响。
-
朱美芳院士EnSM:超高线容量柔性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锡纤维钠离子电池负极
近日,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Guiyin Xu通过湿法纺丝、冷冻干燥和机械力驱动重排,成功制备了一种多孔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锡(PP-GCS)纤维。
-
东华大学《CM》:有机-无机混合导电网络增强石墨烯杂化聚合物纤维的导电性
总之,本文引入了一种有机-无机混合策略,通过一步湿纺工艺将 GnP 和 PEDOT:PSS 结合到 PVA 基质中来制备高导电性混合纤维。成功获得了一种具有显着提高电导率的新型PVA/GnP m /S n杂化纤维。本研究中引入的有机-无机混合策略代表了一种协同方法,该方法受益于基于当前对聚合物基功能纤维的理解的精确混合概念。
-
新年要有新突破——张董事长拜访中科院院士朱美芳教授
恰逢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集团张忠远董事长特地拜访了中科院院士、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张董事长向朱院士汇报了集团在石墨烯多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的进程,感谢朱院士长期以来对基层企业的关注、帮助和指导,并就继续在石墨烯纤维方面的合作展开了深度探讨。
-
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王毅团队和东华大学李召岭团队 Nano Energy:一种基于石墨烯纤维无纺布的高灵敏度透气电极用于无创血糖监测
(1)石墨烯纤维间的融合位点有效减小了电极内部的接触电阻,实现了电子的快速传输。(2)石墨烯纤维无纺布丰富的孔道结构和亲水性普鲁士蓝使电解质和代谢产物的快速传质成为可能。(3)GFF-PB对体液的自发吸收提高了电极内部活性位点的利用率。使用该电极结合反向离子电渗(RI)技术进行的无创血糖监测结果与商用指尖血糖测试仪的血糖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东华大学教授江莞:为年轻一辈树立良好师德榜样
范宇驰记得,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读研究生时,江老师交给他的课题是制备以石墨烯为增强相的陶瓷基复合材料,这一内容在当时颇具前瞻性和挑战性。对于刚踏上科研道路的范宇驰来说,最初的失败是可预期的。范宇驰表示,对学生在实验上的接连失败,江老师从未批评和指责,而是尽全力为他的奇思妙想创造实验条件。正是在江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范宇驰对石墨烯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探索出一条适合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石墨烯制备方法,顺利完成硕士学位。随后,范宇驰在江老师的鼓励下出国深造,并被江老师推荐前往材料研究领域著名高校——日本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使他更加坚定地踏上了科研之路。
-
东华大学《AMI》:具有单向孔的轻质纤维素纳米纤丝/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具有更好的压缩回弹性和EMI屏蔽性能
具有单向排列孔隙的气凝胶在径向具有更好的压缩回弹性和EMI屏蔽性能。具有低密度 (约0.0058gcm -3 )的单向气凝胶在8.2–12.4GHz下表现出约33dB的高EMI屏蔽效率 (SE)和5759dB cm3g-1的特定EMI SE. 因此,所制备的气凝胶在下一代 EMI 屏蔽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Nat Commun:一种具有层次化缠绕石墨烯网络的柔性陶瓷纳米纤维海绵用于吸收噪音
近日,东华大学丁彬教授,俞建勇院士,张世超特聘研究员报道了通过结合定向冷冻干燥技术和抗坏血酸还原方法,展示了一种稳健而简便的策略来制造具有分级缠结石墨烯网络的柔性陶瓷纳米纤维海绵(FCNSs)。
-
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案终审判决学校赔偿162万元 当事人:学校至今未联系
10月9日,海报新闻记者从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案当事人郭宏振处获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下发该案二审判决书,驳回东华大学上诉请求,维持一审判决。根据该案一审判决书,东华大学被判赔付郭宏振162万余元。“二审判决对于双方责任划分明确,学校负全责,但是对以后我治疗产生的医疗费用没有判决。”郭宏振告诉记者。
-
潜心“高材” 作育“人材” ——记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
该团队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20余年来,团队面向学科前沿、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专注于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及高技术纤维材料研究,并将“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先后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
复旦大学叶明新/沈剑锋团队《Sci.Adv.》:研发高性能超轻电磁屏蔽薄膜
相比于需要大量导电组分的传统共混法所制备的导电复合材料,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浸渍热压”工艺实现有望规模化生产的极低导电组分含量下保持高电导率的电磁屏蔽薄膜材料。在单定向结构聚酰亚胺弹性气凝胶的有序孔道中,通过浸渍法吸附一层二维导电Ti3C2Tx纳米片,然后通过“真空热压”和“释压回弹”在薄膜内部构建层状多孔的微结构。
-
东华大学《Adv Mater Technol》:低成本石墨烯涂层纤维,用于高性能可穿戴应变传感器
研究使用Al^3+作为石墨烯薄片的“砂浆”而不是文献中通常使用的聚合物,因此开发了一种非常简单且低成本的策略来制备高性能还原氧化石墨烯涂层纤维应变传感器。
-
东华朱美芳/清华张跃钢/苏科大李宛飞:三维多孔石墨烯纤维的可伸缩微凝胶纺丝,用于高性能柔性超级电容器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清华大学张跃钢教授/苏州科技大学李宛飞副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通过使用自组装3D GO微凝胶作为纺丝原液并进行热还原的微凝胶纺丝来制造N和S共掺杂的多孔石墨烯纤维的简便方法。具有大的比容(312 m2 g-1),适当的分层孔结构以及N和S共掺杂的协同效应的人造纤维可以用作纤维状超级电容器的优质柔性电极(在电流密度为0.1 A cm-3时为59.9 F cm-3),出色的能量和功率密度(在50.3 mW cm-3时为8.3 mW h cm-3),出色的速率能力(在大电流下为44.1 F cm-3)密度为1 A cm-3)和长周期稳定性(在10 000个周期内,初始比电容保持率的96.2%)。
-
东华大学与绍兴市中小纺织企业促进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促进会将成立商业化运营平台,围绕石墨烯纤维、阻燃纤维及面料设计等多个项目展开合作,以科技赋能品牌,打造纺织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