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
-
东华大学《J Mater Sci》:基于石墨烯/碳粉的水性导电油墨,用于高性能柔性可穿戴加热器
这种导电油墨具有适合丝网印刷的流变特性,印刷分辨率可达 0.4 毫米,附着力为1级。当石墨烯纳米片占导电填料总含量的15%时,印刷图案呈现出由导电填料在微观尺度上的平面接触和点接触形成的 “三明治 ”型导电网络结构,从而使片层电阻低至 14.16 Ω sq-1,比纯超细碳印刷图案低 54.99%。
-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潘绍武研究员:水性石墨烯分散液用于多功能纤维基传感器和发光器件
通过浸渍GNS/PSS分散液制备高导电聚酰胺6(PA6)纤维电极,再逐层喷涂发光层及其他功能层,构建同轴电致发光纤维,其驱动电压低至1 V/μm,亮度达50.08 cd/m2(图4)。作为概念验证,这种纤维发光器件能够集成在潜艇模型的表面,为潜艇在执行复杂任务时提供水下环境照明,展现出在深海研究领域的应用潜力。这将进一步拓展其在人体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范围。
-
空穴来“电”?黑科技智能纤维点亮生活
东华大学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智能纤维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从2012年研究石墨烯导电纤维开始,到2016年研发出电致变色纤维,再到2018年搭建成了首条电致变色和力致发电纤维生产线,实现连续化、规模化制备;随后,团队相继研发出可连续制备的传感纤维、发光纤维、调温纤维,……一系列成果为深化智能纤维领域研究奠定了基础。
-
物理化学学报 | 北京大学张锦院士团队:亚微米尺寸、高结晶度石墨烯增强间位芳纶纤维力学性能
团队设计了一次超声和二次剪切分散的多级分散方法,保证了石墨烯粉体的单片分散和石墨烯/芳纶聚合液的可纺性。实验结果表明此种高结晶度、亚微米尺寸的石墨烯可以有效改善芳纶纤维内部的缺陷,实现整体结构优化。此外,石墨烯的加入同样可以改善芳纶纤维的断裂行为,有效抑制了芳纶纤维断裂时的劈裂。
-
《纺织标准与质量》编委会换届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邀请了东华大学纺织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卫东、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胡军岩、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教授王来力、Q-Lab公司中国代表处技术经理孙杏蕾等4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石墨烯与纺织品》《从功能到性能的舒适性,从材料物理性能评价到主体感官表征》《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环境表现量化与评价》《日晒色牢度和老化试验测试标准及测试设备的进展》专题报告。
-
SCMs|具有自适应机械弹性的纳米纤维互锁多孔石墨烯复合气凝胶用于高度可逆的无枝晶锂金属负极
近日,东华大学刘天西教授和缪月娥副教授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制备了具有自适应机械弹性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互锁多孔石墨烯复合气凝胶(PI-HGCA),将其作为复合主体结构用于容纳锂金属。
-
市级荣誉!上海超碳科技孵化器入选上海市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孵化器内企业和团队新增3项获奖!
上海利势凯美科技有限公司的“功能性聚酰亚胺新材料项目”、上海优烯实业有限公司的“石墨烯电热转换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和东华大学侯成义研究员团队的“石墨烯复合水凝胶脑电界面材料”项目,均获得大赛三等奖。
-
3项获奖!超碳科技孵化器内这两家企业和这个团队的共3个项目,在2022第二届宝山“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超碳科技孵化器内2家入驻企业以及1个入驻团队的共3个项目:上海利势凯美科技有限公司的“功能性聚酰亚胺新材料项目”、上海优烯实业有限公司的“石墨烯电热转换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和东华大学侯成义研究员团队的“石墨烯复合水凝胶脑电界面材料”项目,均获得大赛三等奖。
-
Angew:石墨烯“铠甲”保护,助力铁纳米颗粒持久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制氮
近日,东华大学杨建平研究员通过简单的水热方法和原位热还原策略,成功制备了一种超薄石墨烯纳米片作为铠甲层来保护铁纳米颗粒(Fe@Gnc)。
-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彭倚天教授装备载流界面摩擦取得系列进展
课题组基于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的石墨烯表面摩擦研究,发现了石墨烯和基底之间界面水分子的冰状水结构对石墨烯表面较低的摩擦力具有关键作用。提出了外电场作用下界面水分子从冰状水状态转化为液态,产生聚集,从而增大石墨烯表面摩擦力的机理。研究有助于石墨烯在机械载流界面的减摩应用。
-
东华大学Yitian Peng等–界面水在电场中石墨烯摩擦学行为中的作用
电场中的摩擦特性对于石墨烯作为固体润滑剂在石墨烯基微/纳机电系统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基于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的研究表明,石墨烯与SiO2/Si衬底之间的界面水会影响石墨烯在电场中的摩擦。没有施加电压的摩擦仍然很低,因为界面水保持稳定的冰状网络。但是,施加电压后的摩擦力会增加,因为极性水分子会被电场吸引并聚集在尖端周围。聚集的界面水不仅增加了石墨烯的变形,而且在摩擦滑动过程中还被尖端推动,从而导致摩擦力增加。这些研究为石墨烯作为固体润滑剂在电场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
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AFM》:三元多孔共轭的卤胺纳米纤维/石墨烯气凝胶用于降解芥子气
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斯阳研究员、代子荐博士团队利用二维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片和分子笼基卤胺纳米纤维制备了一种三元多孔共轭的超弹多级气凝胶(HNAs),可有效地捕获芥子气并将其转化为无毒产物。
-
东华大学《Carbon》:聚酰亚胺树脂修饰膨胀石墨制备高导热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电磁屏蔽性能
总之,提出了一种制备具有优异导热性和超高 EMI 屏蔽效率的 PI 基功能复合材料的有用方法。由于EG和PI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化学性,EG-PDA/PI复合材料的高导热性和电磁干扰屏蔽性能可以在恶劣环境中处理后保持。因此,所得PI基复合材料的多功能性为这些材料在集成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中应用以解决其“过热”和电磁污染问题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
角蛋白/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实现高性能假发
东华大学杨光教授团队描述了一种通过Langmuir-Blodgett(LB)技术,使用由头发衍生的角蛋白和氧化石墨烯(Ker/GO)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对假发进行表面涂层的新策略。与传统使用的浸没方法相比,该策略通过紧密堆积的结构和受控的涂层沉积层实现了显着更高的表面覆盖率,从而提供了高性能,包括大大增强的抗紫外线(UV)、抗静电、散热、吸湿性、保湿性和耐洗涤性,适用于人发和合成纤维假发。
-
朱美芳院士EnSM:高线容量柔性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锡纤维用于可穿戴钠离子电池
本文中,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徐桂银教授等通过湿法纺丝的方式构筑GO/CNT/SnO2凝胶纤维,冷冻干燥后经化学蒸汽还原构建了纤维多孔网络结构,进一步通过机械外力诱导的方式重排石墨烯片层,使纤维在保持原有多孔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电极的柔性,最终得到扁形多孔rGO/CNT/SnO2(PP-GCS)杂化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