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
-
上海理工大学张晓东 《CEJ》|基于石墨烯的气凝胶在水处理和空气净化中的应用:综述
首先,文章详细介绍了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并总结了其在吸附、光催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接着,重点讨论了石墨烯气凝胶在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染料、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方面的应用。最后,文章总结了石墨烯气凝胶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提出了材料设计和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
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单像素可重构石墨烯超表面支持的超宽带太赫兹指纹增强传感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工作将有助于开发具有便捷性、超宽带、低进样量、高分辨率等特征的痕量分子指纹增强传感平台,并且在空间光调制器、光通信网络及高速太赫兹成像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J. Power Sources:新型π-π共轭石墨烯碳氮化物(g-C13N15)上单原子催化N2固定:高活性与选择性预测
本研究提出新型石墨氮化碳g-C13N15材料通过独特的原子排列实现优异的稳定性,该材料的导电性来源于C3N3环被取代后形成的离域π−π共轭相互作用,为过渡金属(TM)锚定点的识别提供了充足空间和可靠位置信息,为设计高性能NRR单原子催化剂奠定基础。
-
李静教授:石墨烯在有机抗菌涂层中的应用
李静教授从石墨烯材料基本特征的角度,讨论了石墨烯与常见杀菌剂,如金属离子、抗生素、光催化材料等,抗菌机理的差异。进而讨论了石墨烯材料与常见杀菌剂复合的协同作用。
-
Light Adv. Manuf. | 激光直写石墨烯:为传感器的发展铺平道路
该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基于激光直写石墨烯(LSG)技术的传感器应用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LSG的两种合成路线及改性。然后介绍了LSG在应力、生物、气体、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的应用,同时还重点介绍多功能集成传感器的应用研究。最后,对LSG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和展望提出了想法。
-
上海理工大学《AMT》:综述!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掺杂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
本文介绍了LIG的制造和典型的掺杂方法。特别关注LIG的两种掺杂工艺:一步激光照射法和两步激光改性法,包括沉积、滴铸和重复激光热解。主要强调了具有改进性能的掺杂LIG的应用。利用掺杂LIG的特性和器件性能,将为开发人工智能、数据存储、能源、健康和环境应用提供绝佳机会。
-
氧化石墨烯激光直写,制备超低功耗忆阻器,用于储层数字识别计算 | NSO
研究者使用直接激光写入(DLW)方法制备了基于Pt/GO/rGO结构的横向忆阻器,该结构具有超低功耗(200 nW),成功模拟了突触STM特性,采用5×1的记忆阵列作为RC系统的存储部分结合5×10单层神经网络,实现了95.74%的数字识别准确率。
-
上海理工大学李静、南通大学崔锦灿《ACS AMI》:水分散石墨烯基导电耐蚀涂层用于不锈钢双极板
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连续液相涂层的方法,构建高取向高致密度石墨烯基杂化涂层的方法,为替代高能耗低效率的真空沉积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上海理工大学李贵生教授团队AFM: 石墨烯-富勒烯载体增强CdS光动力学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通过简单的化学方法实现了富勒烯对石墨烯的增强效应。所制备的三元CdS-富勒烯/石墨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的可见光吸收能力、较快的载流子动力学和适合的能带结构,其光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得到极大提升。这项工作说明富勒烯-石墨烯协同作用对CdS的改性和提高是一个可靠、廉价的方法,为CdS基材料的稳定性改进和碱性条件下水的氧化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
【人物与科研】西安交通大学唐伟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基于磷烯/石墨烯包覆协同催化的贫电解质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和严重的多硫化锂(LiPS)迁移的阻碍。通过提高主体的电催化活性来加速 LiPS 转化是实现优异电化学性能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尤其是对于贫电解质条件下的高硫负载正极。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唐伟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彭成信教授和温州大学侴术雷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二维磷烯/石墨烯包覆协同催化用于改善贫电解液锂硫电池性能
-
[NCM综述]上海理工大学杨俊和教授:石墨烯散热薄膜研究进展
文中概括综述了近年来通过CVD生长、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粉体片层组装以及石墨烯与功能材料复合等多种石墨烯薄膜的制备策略,讨论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势与适用场景的区别,并进一步探讨影响石墨烯基薄膜散热性能的3个重要影响因素。在石墨烯薄膜的制备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本征结构缺陷、同时能够增大片层尺寸并提高薄膜内片层的定向程度,对于开发未来高性能石墨烯散热膜至关重要。
-
上海理工大学《J APPL POLYM SCI》:石墨烯/聚萘胺的高柔性导热薄膜及其在 LED 器件热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静研究员团队在《J APPL POLYM SCI》期刊发表论文,通过使用聚萘胺(PNA)作为修复添加剂来修复氧化石墨烯(GO)的拓扑缺陷,获得了具有增强导热性能的基于氧化石墨烯和聚萘胺(gGO/PNA)的复合薄膜。
-
上海理工大学《Energy Fuels》:重叠T‑Nb2O5/石墨烯混合体,用于具有高倍率容量的准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通过在GO纳米片之间嵌入T-Nb 2 O 5纳米线,开发了一种T-Nb 2 O 5 /rGO复合材料,以结合T-Nb 2 O 5特殊的嵌入拟电容行为和rGO良好导电性的优点。T-Nb2O5 /rGO杂化物具有高比容量、超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倍率保持率,在高性能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一张光盘存下2.8万蓝光盘数据量!上理工团队追逐光刻“极值”发明纳米光学写入创新技术
上理工教授张启明介绍,团队研发了一个全新的全固态、超低能量、超分辨光刻技术,开发制备一种掺杂镧系元素(稀土元素之一)的纳米复合材料颗粒,并结合氧化石墨烯,能够有效缩小记录点尺寸,突破密度上限;而同时也能够实现低功率的纳米级信息位光学写入,这意味着无需昂贵笨重的脉冲激光器,电脑光驱那样的连续波激光器就够用了,大大降低了成本,器件寿命也将延长。
-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杨俊和:石墨烯走向冷静发展期 长三角区域可构建机制率先协同突破
杨俊和认为,社会对石墨烯态度逐步趋于理性,对于石墨烯产业的创新发展及生态构建具有积极意义。石墨烯从理论到实验室,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