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
-
上海理工大学《AFM》:氮氧共掺石墨烯量子点作为无枝晶锌阳极的微量两性添加剂
研究通过在电解质中加入氮和氧基团石墨烯量子点(N-O-GQD)添加剂,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功能相间物。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证明,两性N-O-GQD添加剂可在锌表面形成保护层,从而增强电极的稳定性。
-
上海理工大学张晓东 《CEJ》|基于石墨烯的气凝胶在水处理和空气净化中的应用:综述
首先,文章详细介绍了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并总结了其在吸附、光催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接着,重点讨论了石墨烯气凝胶在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染料、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方面的应用。最后,文章总结了石墨烯气凝胶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提出了材料设计和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
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单像素可重构石墨烯超表面支持的超宽带太赫兹指纹增强传感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工作将有助于开发具有便捷性、超宽带、低进样量、高分辨率等特征的痕量分子指纹增强传感平台,并且在空间光调制器、光通信网络及高速太赫兹成像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上海理工大学《ACS AEM》:柔性激光石墨烯/MoS2触觉传感器,用于盲文识别
作者采用激光直接写入法制作了一种柔性二硫化钼掺杂激光还原氧化石墨烯(LRGO/MoS2)触觉传感器。LRGO/MoS2 触觉传感器的灵敏度为9.8 kPa-1,响应/恢复时间为0.14/0.10s,具有极佳的周期稳定性。
-
J. Power Sources:新型π-π共轭石墨烯碳氮化物(g-C13N15)上单原子催化N2固定:高活性与选择性预测
本研究提出新型石墨氮化碳g-C13N15材料通过独特的原子排列实现优异的稳定性,该材料的导电性来源于C3N3环被取代后形成的离域π−π共轭相互作用,为过渡金属(TM)锚定点的识别提供了充足空间和可靠位置信息,为设计高性能NRR单原子催化剂奠定基础。
-
李静教授:石墨烯在有机抗菌涂层中的应用
李静教授从石墨烯材料基本特征的角度,讨论了石墨烯与常见杀菌剂,如金属离子、抗生素、光催化材料等,抗菌机理的差异。进而讨论了石墨烯材料与常见杀菌剂复合的协同作用。
-
上海理工大学《CEJ》:柔性TNO/rGO@NC阳极,用于可穿戴和智能电子设备
研究利用高压溶热法探索了柔性锂离子电容器(LIC)活性材料的可控质量负载,以及具有代表性的 “PDA-C包裹还原氧化石墨烯支撑 Ti2Nb10O29″(TNO/rGO@NC)阳极和 “三维孔状石墨烯片”(HGS)阴极。
-
Light Adv. Manuf. | 激光直写石墨烯:为传感器的发展铺平道路
该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基于激光直写石墨烯(LSG)技术的传感器应用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LSG的两种合成路线及改性。然后介绍了LSG在应力、生物、气体、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的应用,同时还重点介绍多功能集成传感器的应用研究。最后,对LSG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和展望提出了想法。
-
上海理工大学《AMT》:综述!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掺杂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
本文介绍了LIG的制造和典型的掺杂方法。特别关注LIG的两种掺杂工艺:一步激光照射法和两步激光改性法,包括沉积、滴铸和重复激光热解。主要强调了具有改进性能的掺杂LIG的应用。利用掺杂LIG的特性和器件性能,将为开发人工智能、数据存储、能源、健康和环境应用提供绝佳机会。
-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Xuyan Liu等–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LiFePO4碳石墨烯的合成
以含碳量为15%的LFP/碳(LFP/C-15)为前驱体,改变石墨烯含量,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LiFePO4/碳/石墨烯(LFP/C/G)复合材料。用同样的方法合成了石墨烯含量为5%的LFP (LFP/G-5)。研究了共改性工艺和石墨烯含量对LFP/C/G性能的影响。
-
猪鼻子也能用来做纳米结构?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余灯广、宋文良团队在《细胞》(Cell)旗下刊物The Innovation上发表了《静电纺丝喷头——可见世界和“不可见”纳米微观结构之间的桥梁》的评论综述文章,该文从传统电纺设计的局限,纺丝头的仿生元素以及所得纤维的应用前景三个方面介绍了隐藏在“猪鼻子”纳米结构背后的电纺仿生设计。
-
上海理工《ACS ANM》:Fe-Ti3C2T/石墨烯混合气凝胶,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混合负电极
通过EDA诱导的Ti3C2Tx和GO的自组装以及Fe3O4的原位生长,采用简便的水热法成功制备了Fe-M/G混合气凝胶。简单的制备和优异的超电容性能证明了混合气凝胶电极在储能应用中的前景。
-
氧化石墨烯激光直写,制备超低功耗忆阻器,用于储层数字识别计算 | NSO
研究者使用直接激光写入(DLW)方法制备了基于Pt/GO/rGO结构的横向忆阻器,该结构具有超低功耗(200 nW),成功模拟了突触STM特性,采用5×1的记忆阵列作为RC系统的存储部分结合5×10单层神经网络,实现了95.74%的数字识别准确率。
-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Yang guangzhi等–三维皱缩还原氧化石墨烯co9s8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析氧反应的高效电催化剂
采用超声喷雾干燥和连续热处理工艺制备了新型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 Co9S8复合材料(Co9S8/rGO)。这种褶皱结构在Co9S8和还原氧化石墨烯之间具有非凡的协同作用。
-
上海理工大学李静、南通大学崔锦灿《ACS AMI》:水分散石墨烯基导电耐蚀涂层用于不锈钢双极板
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连续液相涂层的方法,构建高取向高致密度石墨烯基杂化涂层的方法,为替代高能耗低效率的真空沉积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