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N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在第二近红外窗口光热消除多重耐药细菌中的应用
石墨烯量子点作为一种纳米级的石墨烯衍生物,由于其极小的尺寸、优异的光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贵金属基纳米材料相比,小尺寸的特性降低了石墨烯量子点的长期毒性,很容易从体内清除。这些特性促进了它们在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器、药物输送、光动力学治疗和PTT。最近,田等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一锅水热法合成镍掺杂碳点(CDs)作为NIR-II响应性PTT试剂,而金属离子的引入可能诱发潜在的长期毒性。因此,开发不掺杂金属离子的NIR-II响应型GQD是迫切而又具有挑战性的。
-
江苏大学沈小平教授和上海大学杜飞虎博士JEC:锗纳米颗粒均匀锚定在三维多孔石墨烯骨架上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
在众多负极材料中,合金型负极材料,如硅 (Si) 和锗 (Ge),均具有高的理论容量,是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候选材料。与Si相比,金属Ge具有更好的Li+扩散率 (比Si高400倍) 和更高的导电性 (比Si高104倍),使Ge负极具有优越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然而,Ge电极在嵌锂/脱锂过程中,通常会经历较大的体积膨胀 (>200%),导致电极结构严重坍塌和粉碎,电极材料与集流体失去电接触,从而产生严重的容量衰减。因此,锗负极的实际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
新科院士|上海大学吴明红:研发高性能新材料,守护绿水青山
2017年,她又带领团队在石墨烯这个“诺奖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通过离子控制石墨烯氧化膜层间距实现离子筛分》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可通过溶液中的离子精确控制石墨烯氧化膜的层间距,控制精度达十分之一纳米。2019年1月,吴明红牵头完成的“石墨烯微结构调控及其表界面效应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李彦光教授、王亮副研究员学术报告会
我们课题组围绕零维石墨烯量子点的可控合成与应用,在石墨烯量子点的宏量制备、尺寸及表界面精准调控等科学问题上开展研究,为石墨烯量子点开发了多种合成策略,开拓了石墨烯量子点在电催化CO2还原等领域的应用。鉴于此,我们报道了一种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其可以同时以高选择性和高产率将CO2转化为CH4。
-
上海大学王亮团队连续在Nat. Commun.和Adv. Mater.报道CO2制甲烷系列成果,首次提出并深度追踪一个科学问题
近日,上海大学王亮团队联合国内外合作者,通过表面官能团调控策略合成给电子羟基和胺基官能团功能化的纳米级石墨烯量子点催化剂,其可实现CO2对甲烷的高活性高选择性转化。
-
Nat Commun:石墨烯量子点上官能团调控用于引导CO2选择性转化为CH4
近日,美国辛辛那提大学Jingjie Wu,华东理工大学Cheng Lian,上海大学Liang Wang报道了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可以同时实现电化学CO2还原为CH4的高选择性和活性。
-
打造上大师生创新创业基地“首站” 环上大科技园零号基地揭牌
三号基地石墨烯功能型平台,经过三年的加速发展已成为石墨烯新材料、新产品、新产业、新企业的孵化器和发动机,并逐步打造成为具备检测、交流、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运营与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复合型平台。
-
氧化石墨烯原理获新发现
然而,几个原理方面的问题长期困扰着研究人员。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团分布有什么规律呢?如果有,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分布规律呢?能否利用这些规律在应用上做些文章呢?
-
氧化石墨烯的全新认识:水分子吸附可致氧化石墨烯常温下转换成自发动态共价材料
首次实验发现,常温下水分子诱导氧化石墨烯界面氧化官能团自发的动态迁移,并展现对生物分子吸附响应的结构自适应性;理论证实了氧化官能团迁移的反应路径,表明水分子吸附致使其动态迁移中C-O键断裂/形成的反应能垒低于或相当于液态水中氢键能量。
-
关于召开2020(第七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的通知
“2020(第七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2020年10月16-18日在上海大学召开。本届大会由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石墨烯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推动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上海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布局,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构建上海现代产业体系。
-
吴明红教授团队领衔两项石墨烯科研成果获得新冠肺炎防控专项立项
获得立项的两项项目分别是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兼具灭活新冠状病毒能力的新型防护口罩研发以及石墨烯量子点涂层在治理病菌污染环境中的应用。
-
打通产学研动脉——中国石墨烯联盟一行赴上海大学调研交流
12月11日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博士同上海宝山区科委副主任方天明、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勇等一行五人调研访问了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上海大学科技合作处处长李文荣等参与了双方的交流活动。
-
石墨烯复合新材料治理水体 宝山助推新技术落地
去年,上海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实验,将工程菌植入石墨烯氧化膜,构成石墨烯工程菌复合材料,具有催化活性,能吸附水体污染物并降解部分有机分子。之后,新材料陆续在宝山城市工业园区的五条段河道内开展试验,
-
宝山用石墨烯材料把黑臭河道变清了
去年6月以来,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教授团队与石墨烯功能型平台合作,在宝山区6条河道开展了示范工程,取得很好效果。双方还在合作开展钠离子电池中试,有望把这一石墨烯成果应用于国家电网。
-
注入石墨烯治黑臭 河道恢复30年前模样
曾经的黑臭河道如何变清?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董事长孟岩介绍,上海大学研发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发挥了关键作用。去年6月以来,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教授团队与石墨烯功能型平台合作,在宝山区6条河道开展示范工程,取得很好效果。双方还合作开展钠离子电池中试,有望把这一石墨烯成果应用于国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