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 上交-港城大联合顶刊《Composites Part B》:石墨烯纳米片增强铝基复材腐蚀行为和强度-延展性协同机制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团队采用 LPBF 方法制备了新型 Al-9.5Ce-0.6Mg/0.7GNPs复合材料。随后,对制备的 Al-9.5Ce-0.6Mg/0.7GNPs 复合材料进行了后续热处理。对微观组织进行了细致表征。此外,系统研究了在 3.5 wt. % NaCl 溶液中的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此外,基于多尺度表征揭示了强化和腐蚀机理。

    2025年2月24日 科研进展
    5800
  • 上海交通大学沈彬课题组:石墨烯共价装甲金刚石磨粒实现磨粒性能新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沈彬教授课题组将液态金属镓微液滴化与快速原位裹覆金刚石颗粒,构筑了一种镓-金刚石“细胞式”的悬浮浸润网络,从而实现了金刚石颗粒多表面的原位石墨烯生长与批量制备。这种“细胞式”的悬浮浸润策略可实现千克级的石墨烯-金刚石共价异质颗粒的制备,相比传统的制备方法的有效产率提升3-5个数量级,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相比传统金刚石磨粒,这一新型磨粒在超硬半导体材料(金刚石、碳化硅等)的抛光加工中具有更高的抛光效率与更高的抛光质量,其原子级材料去除率是传统金刚石磨粒的5倍。

    2025年2月12日 科研进展
    9800
  • 【化院智慧】上海交大赵亚平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超临界机械剥离应对石墨烯生产质量、成本、产量的平衡挑战

    该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超临界CO2 (SC CO2)协同机械剥离石墨制备石墨烯的绿色高效技术 (SCME),为石墨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SCME技术将SC CO2流体的独特性质与机械作用相结合,形成了双重剥离机制:在宏观层面,通过优化研磨过程中的应力和碰撞频率提高效率;在微观层面上,SC CO2在剥离过程中产生高剪切应力,进一步增强了剥离效果,同时保持了石墨烯原有的结构,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

    2024年11月11日
    29100
  • 石墨烯,“皮肤”!ACS Nano

    首先,LIG技术的优点得到了强调,特别是作为柔性传感器的构建块,然后描述了LIG及其变体的各种制造方法。然后,重点转移到基于LIG的各种柔性传感器上,包括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电生理传感器。详细描述了LIG在这些场景中的机制和优势。此外,还介绍了基于LIG的集成传感器系统的各种代表性范例,以展示LIG技术在多用途应用中的能力。讨论了信号串扰问题及其可能的策略。

    2024年10月6日
    18700
  • 一种机械键增韧的可拉伸石墨烯薄膜 | Angew. Chem.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的颜徐州研究员团队通过将机械键引入石墨烯薄膜,实现了对石墨烯薄膜力学性能的整体增强,尤其是伸长率和韧性分别达到了23.6%和23.9 MJ/m3,这主要得益于机械键的分子内运动,增强了石墨烯片层间的滑移距离。

    2024年7月17日
    20800
  • 《Scripta Materialia》|石墨烯/铜界面缺陷湮灭能力的增强:原位研究

    纳米碳材料,如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Gr),由于其超高模量和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用于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有研究表明,将纳米碳材料嵌入金属基体后,可以显著减轻纳米碳材料在辐照诱导下的性能退化。此外,即使纳米碳材料中已经存在结构紊乱,纳米碳/金属界面吸收辐照缺陷的作用仍然有效,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自愈性能。因此,了解纳米碳/金属界面与单片金属中典型界面的缺陷吸收行为差异,对于设计耐辐照非金属/金属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7月5日 科研进展
    23100
  • 上海交通大学赵亚平Small Methods:超临界二氧化碳球磨剥离批量化制备大尺寸超薄二维材料

    团队建立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聚苯乙烯协同机械剥离方法,制备了高质量六方氮化硼纳米片、石墨烯、二硫化钼和二硫化钨等二维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并提出了剥离过程机制。该方法高效、绿色且具有普适性,可用于生产多种高质量2D纳米片及其复合材料,在热管理、传感器、防静电接口、能量存储设备和柔性电子等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4年5月3日 科研进展
    32400
  • 首次实现!交大团队发表最新Science!

    此项工作表明,尽管石墨烯结构简单,但却能为探索前沿的拓扑物态和研究拓扑相变开辟新的道路。另一方面,天然石墨作为广泛存在的自然晶体,可以大大降低研究拓扑物理和未来多通道拓扑量子计算的门槛和成本。

    2024年4月26日 科研进展
    32900
  • 上海交大代彬团队发表石墨烯量子点调控蛋白异常相分离的研究进展

    本研究致力于设计和合成可以靶向细胞质与细胞核的GQDs,并深入研究了这些GQDs对于ALS相关致病蛋白FUS与TDP-43相分离行为以及淀粉样纤维形成过程的影响,从而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开辟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2024年4月23日
    29900
  • 【科研进展】利用真空光学微腔调控转角石墨烯能带

    尽管TBG中奇异超导性的起源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普遍认为平带效应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TBG在魔角处并非稳定构型,实验上常常难以精确制备出魔角石墨烯。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利用手性微腔中的量子涨落来调控TBG的能带,使得TBG即便在魔角之外也能形成平带。

    2024年4月19日
    29300
  • 上海交大Nano Letters:超强高韧的仿生砖砌构型石墨烯/铝复合材料

    研究团队在仿生砖砌构型铝基复合材料中首次实现了超过1GPa的超高强度,接近铝基体强度的理论极限,且模量和能量耗散密度分比铝基体提高了20%和2.5倍,实现了强韧性同步提高的关联重构,支撑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的关键应用。

    2024年3月11日
    31900
  • 双层armchair手性石墨烯纳米带生长新进展

    研究发现,采用镍催化颗粒生长的纳米带的armchair手性纯度最高可达97.3%,这种优异的手性选择性来源于不同手性纳米带边缘及纳米带/催化剂界面的形成能的显著差异。电输运测试结果表明所生长的超窄双层armchair 手性纳米带表现出准金属性,即带隙非常小。该准金属性得到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双层纳米带能带结构的进一步支持。

    2024年1月16日
    33700
  • 科学家研发近场红外技术,对石墨烯封装器件堆垛方式实现成像,达成石墨烯制备的实时监控

    该团队通过调节入射红外光的波长,借此找到一个十分合适的波段,并让这一波段刚好处于六方氮化硼垂直方向的声子模式波段。在该波段之下,六方氮化硼就像波导一样,能将石墨烯的光学信号传导到六方氮化硼的上表面。这时在六方氮化硼的上表面,针尖就能够扫描到石墨烯的红外信号。

    2024年1月10日 科研进展
    34300
  • 关于“石墨烯贴片型太赫兹法布里-珀罗谐振天线及其实现方法”等2项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本校相关规定,拟通过转让的方式对下列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现予以公示。 本次项目公示期为15日。如有异议,请于本公示发布后15日内向本校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出。 联 系 人:徐老师 E-mail:…

    产业新闻 2023年11月29日
    40600
  • 科研进展|上科大物质学院于平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分子轨道对称性对开壳纳米石墨烯磁耦合强度的影响

    研究团队在超高真空的环境中,将由三个苯环组成的苯烯基纳米石墨烯构建成三种不同链接对称性的开壳纳米石墨烯自旋二聚体D1、D2、D3以及自旋三聚体T,并对其结构进行原子级精准的结构表征。

    2023年9月4日 科研进展
    523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