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
-
贝特瑞先进石墨烯联手烯晶碳能达成战略合作
未来,双方将以超级电容器和混合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核心材料国产化为目标,共同打造千吨级高纯度、高导电率、高稳定性的活性炭、硬炭和软炭材料生产线,为超级电容器行业向千亿级产业规模迈进奠定基础。
-
西安交通大学唐伟教授EEM: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具有亚纳米微孔的 N 掺杂二维碳纳米片的通用策略
到目前为止,二维碳材料的合成方法大致可分为气相和液相合成两大类。气相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通过2D模板,可以生产完整的大尺寸二维碳纳米片。然而,该策略的复杂工艺和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液相法可以简单而大规模地生产碳纳米片,通过有机反应制备二维碳纳米。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制备过程中总是会导致小尺寸和破碎的颗粒,因此需要额外的纯化过程。此外,上述两种方法难以精确控制亚纳米微孔的分布,这也导致研究者对于亚纳米微孔有一定的争议。因此,一种通用且可扩展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2D多孔纳米片上的亚纳米微孔非常具有挑战性。
-
Nano Res.│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课题组:自引发表面修饰优化3D打印石墨烯基微型超级电容器
作为一种代表性的可印刷油墨,氧化石墨烯悬浮液被广泛用于3D打印以制造微型超级电容器。以此制造的微型超级电容器通常具有高功率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然而,微型超级电容器受到石墨烯薄片的有限固有电容的影响表现出有限的性能。根据之前的报道,优化石墨烯基电极电化学性能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是表面改性,因为它可以将石墨烯大比表面积的特点和活性物质结合,对电容性有很大贡献。然而,改性的氧化石墨烯薄片总是表现出不尽人意的亲水性,使得它们与墨水相关的应用非常有限,因此同时获得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可打印性能仍然具有较大的挑战。
-
河北工业大学EnSM:双活性/动力学互促的Li3VO4/石墨烯实现可喷涂高比能锂离子微型电容器
MICs性能受限的主要原因是正负极之间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不匹配,需开发电压平台安全、比容量大、倍率性能好、稳定性好的负极材料;另外微型MICs器件的制备和组装技术相对复杂,需要更为简便的技术路线来满足实际需求。
-
湖南大学《ENERGY RESEARCH》:基于聚苯胺/石墨烯涂层聚酯织物的可穿戴超级电容器
首先制备高浓度的石墨烯油墨,然后通过反复浸干工艺将石墨烯涂覆在聚酯织物上。随后,通过在石墨烯涂层聚酯织物上电化学沉积聚苯胺 (PANI) 制备 PANI/GPT 电极。所得织物电极具良好的速率性能和良好的倍率能力。组装的柔性超级电容器还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弯曲长达 5000 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5.10%。这种高性能的纺织电极和低成本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开发其他可穿戴储能设备。
-
浙江理工大学胡毅教授CEJ: 高导电性EGaIn /丝素墨水用于石墨烯3D阵列结构MSCs
受纺织染整领域低成本、高通量和可扩展印花工艺启发,使基于电子墨水的平网印花工艺在改进柔性可穿戴智能纺织产品的有限制造方法上实现可能。然而,当前制备的柔性电子器件,其电子电导率和离子传输提升仍然存在挑战。研究人员通过探究丝素(SF)对液态金属离子的吸附螯合作用制备出高稳定性镓铟(EGaIn)/ SF墨水,运用平网印花策略在柔性基材上可扩展制备图案化高导电EGaIn集流器,并对其导电恢复机制进行解析。同时,通过调节丝网目数和精准对花印制石墨烯3D阵列结构微型超级电容器(MSCs)电极,进一步解析其多向离子扩散机理。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的MSCs器件表现出出色的机械柔性、集成性和电化学性能,这在未来的柔性可穿戴智能纺织品中具有极大应用潜力。
-
珈伟新能:国创珈伟曾开展石墨烯导电浆料研发、生产工作 石墨烯导电浆料可应用于超级电容和常规锂电池产品
有投资者向珈伟新能(300317)提问, 公司拥有石墨烯技术相关专利8项,其中实用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性都应用那些方面
-
浙理工《ACS AMI》:石墨烯-阴丹酮搭配MXene电极用于高性能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浙江理工大学赵福刚老师课题组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将多电子氧化还原可逆、结构稳定的阴丹酮 (IDT) π-backbones 与还原的石墨烯氧化物(rGO)框架形成IDT@rGO分子异质结。这种不含导电剂和粘合剂的薄膜电极在-0.2-1.0V的电位范围内提供高达345Fg–1的最大电容。搭配薄膜电极-Ti3C2Tx MXene在负极中工作-0.1至-0.6V 的电位范围提供了高达769Fg–1的电容。由于IDT@rGO异质结正极和 Ti3C2T x MXene负极的完美互补电位,聚乙烯醇/H2SO4基于水凝胶电解质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8kWkg –1的高功率密度下提供了1.6V的扩大电压窗口和 17Whkg–1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能量密度,以及显著的速率能力和循环寿命以及出色的柔韧性和可弯曲性。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709课题组解决“卡脖子”难题 攻克“石墨烯” 拿下“电容炭”
8月18日,随着山西中科美锦炭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协议签约仪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攻克的“电容炭”技术难题,不仅通过科技成果评估,还具备了替代进口产品的能力,现已进入生产线的建设阶段。
-
韩国济州大学《Mater. Chem. Front》: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用于在电动汽车制动和减速
最后,作为概念证明,证明了石墨烯 SCs 对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的潜在适用性。实验研究强调了使用石墨烯 SC 作为辅助电源与电池结合用于驱动 EV 原型,以及作为主要能源设备来存储在制动和减速条件下再生的能量。
-
麦立强&徐林Nano Res.:石墨烯微超级电容器片的原位选择性表面工程
鉴于此,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徐林教授报道了采用原位表面工程技术来提高GO微型超级电容器(MSC)片的性能。该策略结合了GO油墨的打印可行性和表面工程的性能优化。
-
兰州大学《ACS AMI》:简易合成具有快速离子/电子通道的石墨烯,用于高性能对称锂离子电容器
研究通过一种微波辐射降低的方法来制备具有快速离子/电子通道的石墨烯基电极材料(MRPG/CNT)。CNT嵌入石墨烯的三维结构抑制了石墨烯片的重新堆叠并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从而产生了快速的离子和电子扩散通道。
-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Carbon》:批量制备碳化钒/石墨烯电极,用于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
研究通过高效连续离心浇铸方法制备偏钒酸铵/氧化石墨烯(NH4VO3/GO)薄膜,再通过激光刻划来制备碳化钒/还原氧化石墨烯(V8C7/rGO)MSC。在30分钟内,可在柔性基板上生产20多个MSC,显示出可扩展制造的潜力。
-
科学家将石墨烯纳米墨水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增材制造
据外媒报道,堪萨斯州立大学工业和制造系统工程副教授Suprem Das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大学物理学杰出教授Christopher Sorensen合作,展示了制造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墨水的潜在方法,以柔性和可打印的电子产品的形式添加制造超级电容器。
-
安徽工业大学《J. Alloys Compd》:通过荷叶直接热解制备分层多孔石墨烯
生物质中固有的含Ca物质在热解过程中首先转化为CaCO 3,然后分解为CaO,嵌入的CaO作为原位模板和催化剂生成分级结构和石墨结构。由此产生的石墨烯表现出 3D 结构层次,具有微观尺寸的面内空位、中等尺寸的通道和宏观尺寸的腔体,有助于快速电荷转移、短离子扩散路径和坚固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