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
-
Insulators for 2D nanoelectronics: the gap to bridge 一篇关于基于 2D 材料的未来电子学最微妙问题之一的评论文章
这篇综述介绍了当前二维技术栅极绝缘体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进一步提高二维器件性能的策略,如创建清洁界面、从二维半导体中生产原生氧化物以及对晶体绝缘体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虽然综述的主要重点是标准二维场效应晶体管,但讨论的问题也与其他器件技术直接相关,如隧道场效应晶体管、铁电场效应晶体管、负电容晶体管和模拟场效应器件(如光电探测器和生物传感器)。
-
科研院所与功能型平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单晶石墨烯材料实现小批量生产
为让这类材料尽快产业化,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合作,通过建设创新实验室实现8英寸石墨烯晶圆小批量制造。通过与国内、国际多家单位合作,科研团队还在探索晶圆级石墨烯在电子学领域的应用。
-
杜世萱研究员:不弃前行,仰头奔跑
2019年9月,以杜世萱和高鸿钧为通讯作者的又一项重量级成果在国际上亮相——首次实现原子级石墨烯可控折叠,未来有可能利用它创造效率更高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该技术被称为“石墨烯折纸术”。
-
“探索石墨烯的世界” —— 张学薇 2019交叉力学之星鼓励奖获得者
科研成果显著,负责“双层石墨烯CVD制备”、“CVD石墨烯转移”等研究课题,发表SCI论文两篇一作(另一篇在投),三篇二作,EI综述论文一作一篇。曾赴韩国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多维碳材料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海外学术交流,师从世界百大材料学家第16位的Rodney Ruoff教授。
-
北师大物理学系何林教授课题组在应变石墨烯中实现对谷赝自旋的调控
何林课题组在应变石墨烯中通过赝磁场和真实磁场共同作用实现了对谷赝自旋自由度的调控 [9]。应变产生的赝磁场虽然能像真实磁场一样在石墨烯中产生朗道量子化,但与真实磁场有几个很大的区别。
-
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开发出高信噪比远红外光电探测器
俄罗斯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研发出基于石墨烯异质材料的高信噪比远红外光电探测器,工作波长可拓宽到远红外和太赫兹波段,具有光灵敏度高、响应频率低、暗电流低等特点,与传统光电探测器相比,微弱信号探测能力更强。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晶圆材料课题组招聘启事
1. 负责石墨烯晶圆批量化直接生长的工艺优化及相应设备的维护;2. 石墨烯晶圆质量评估,收集并整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并定期形成ppt报告。
-
晶圆为什么是圆形的?
那么晶圆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矩形的呢?特别是我们见到的CPU和GPU裸Die都是矩形,如果晶圆不是圆形而是矩形岂不是理论上可以完全无浪费的切割成小片,不是更好吗?
-
招新啦!刘忠范院士石墨烯晶圆课题组带你入门科研
刘老师亲自带领石墨烯晶圆材料课题组,亲力亲为,实时指导。耳濡目染大牛的科研态度和思维方式,发现科研的乐趣。
-
石墨烯面向光电器件高端应用亟待寻求基础研究突破
在实验室研究中,石墨烯材料在光电器件的应用取得较高的转换效率,但是在产业化推进中,光伏产业内对石墨烯的关注却寥寥无几。产业推进制约的瓶颈还在于其制备工艺。朱宏伟告诉记者,石墨烯在制备上还有瓶颈,还没有真正稳定、可靠、高质量、高可控的批量制备技术。
-
石墨烯单晶晶圆亮相北京科技周 将带动石墨烯产业飞速发展
BGI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可实现单批次25片4英寸石墨烯单晶晶圆的制备,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实现了石墨烯单晶晶圆的可规模化制备。据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魏迪介绍,石墨烯单晶晶圆是未来高性能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领域应用的基础材料,具有巨大的经济前景和战略意义。
-
特拉华大学探索石墨烯-硅器件在光子学中的应用
据phys.org网站2019年3月27日报道,特拉华大学研究小组最近设计了一种硅-石墨烯装置,它可以在不到一皮秒的时间内以亚太赫兹的带宽传输射频波,用于探索石墨烯-硅集成光电学在未来光电应用中的带宽限制。
-
太阳能热能收集的新概念:超薄石墨烯薄膜
“我们具有成本效益和可扩展性的石墨烯吸收器有望用于需要偏振,角度不敏感和宽带宽吸收的集成大规模应用,如能量收集,热发射器,光互连,光电探测器和光调制器, “这篇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斯林博恩微光子学中心高级研究员韩林博士说。
-
剑桥大学旗下公司石墨烯晶圆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3月15日,记者了解到,剑桥大学衍生公司Paragraf已经开始生产直径达8英寸的石墨烯 ,足以用于商业电子设备。Paragraf正在生产石墨烯“晶圆”和基于石墨烯的电子器件,可用于晶体管,其中基于石墨烯的芯片可提供比硅芯片快十倍的速度; 在化学和电子传感器中,石墨烯可以将灵敏度提高30倍以上。该公司的第一台设备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上市。
-
《Nature》:对于石墨烯类2D材料,1+1不等于2!
在《Nature》发表的突破性研究中,科学家们还发现,通过扭转两个堆叠的原子层可以精确控制新混合材料的性质,为未来在纳米级的复合材料和器件中实现自由度的控制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