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基于此,北京师范大学的邹应全教授团队成功地利用光刻技术实现了固态图案化rGOQDs的高效电致发光。利用光固化离子液体(IL)单体的原位聚合和光引发剂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XBPO)对GOQD混合物的光还原制备了图案化的rGOQDs。在这个过程中,光引发剂不仅引发单体的聚合,而且同时把GOQDs光还原成rGOQDs。出乎意料的是,光诱导处理能有效地去除发光二极管表面缺陷,使发光二极管具有蓝移的荧光发射和更高的色纯度。更重要的是,LEDs是基于使用光刻技术形成的光致抗蚀剂图案成功构建的。这是第一次在有源发射层上制作基于rGOQD的单色LEDs和rGOQD/光刻胶图案。
-
Carbon:S和N掺杂的石墨烯片封装生物衍生石墨碳量子点,具有特异的电池型行为,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在本文的工作中,通过简单的绿色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封装在石墨烯层中的CQDs、N掺杂CQDs和S掺杂CQDs电极材料,可用作超级电容器。以柠檬汁为碳源,通过生物源可持续合成CQDs。采用XRD、Raman、TEM和XPS等技术研究了制备的电化学电极材料的理化性能。
-
Small:碳量子点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骨架用于增强碱金属离子储存性能
本文通过一锅热还原法,开发了一种结合rGO和CQDs的混合三维石墨烯框架,用于碱金属离子电池(LIBs、SIBs、PIBs)的电化学可逆有机正极材料。
-
专为超声和近红外荧光成像而设计的石墨烯量子点
超声造影剂(UCA)通过补充近红外(NIR)和可见荧光团来增强目标组织中超声波的密度,文章介绍了各种金属掺杂(银纳米颗粒(Ag NPs),钕(Nd),铥(Tm),氯化铈(CeCl3),氧化铈(CeO2)和硫化钼(MoS2))含氮石墨烯量子点,在超声亮度模式下表现出高对比度特性,具有可见光和近红外荧光的成像能力。
-
范壮军教授、张苏副教授,JMCA:静电组装-限域生长高密度石墨烯夹层二硫化钼量子点实现高体积储钠性能
该论文报道了一种静电吸附自组装的策略,实现了二硫化钼量子点在致密氮掺杂石墨烯层间的限域生长。致密结构的限域作用、良好的孔道结构以及强烈的界面Mo-N键,有效地提升了离子/电子传输动力学和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高体积比容量,高倍率,以及长循环稳定的储钠性能。
-
西北工业大学《Adv Sci》:受螺旋草启发制备石墨烯量子点/MXene混合纳米涂层,具有出色的光热驱动赝电容改进
综上所述,预计基于MXene的光热SC及其仿生结构设计将推动新一代多功能电极架构的发展,并指导太阳能热系统、储能装置、电磁屏蔽装置、光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实质性进展,电化学致动器和生物医学机器人。
-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二维介孔SiO2限制的 CsPbBr3 纳米晶体和 N 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闽南师范大学蔡志雄教授课题组通过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通过原位水解和缩合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了2D介孔SiO2-G纳米片,然后用作负载NGQD和PNC的理想载体。
-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董慧研究员、丁古巧研究员课题组《ACS AMI》:借助石墨烯量子点表面氨基与羧基间协同效应实现造影剂弛豫率提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董慧课题组、丁古巧课题组提出借助构建高弛豫率高稳定性MRI造影剂的新策略,借助石墨烯量子点表面氨基与羧基间协同效应实现造影剂弛豫率提升(普通商用造影剂弛豫率的三倍,图A)。
-
ACS Sustain.Chem. Eng.:制备氧化钨/石墨烯量子点(WO3@GQD)薄膜用于智能窗电致变色器件
通过将导电材料如石墨烯或碳纳米管并入WO3基材料中,可以改善WO3的电子传输性能。石墨烯量子点(GQD)是横向尺寸小于20 nm、厚度为0.4-2.0 nm的零维(0 D)材料。GQD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电子迁移率,具有量子限制和边缘效应。与石墨烯相比,GQD中边缘原子的存在提供了与周围分子更强的相互作用,使其适合于光伏和光电子器件等多种应用。GQD已被用作导电载体,以增强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石墨烯量子点中含氧和含氮基团的协同效应:高弛豫红光双模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在这项工作中,含O-和含N-基团的协同作用不仅使NGQDs-Gd稳定,而且缩短了水配体的停留时间和整个分子的旋转相关时间,在114 μT下r1为32.04 mM−1s−1。红光发射的NGQDs-Gd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PL)特性,可在体内作为MIR-荧光双模CAs。FA-NGQDs-Gd与FA结合作为肿瘤靶向配体后,其肿瘤靶向率高达95%以上。因此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GQDs在高性能CAs方面的潜力,而且对传统基于Gd的CAs的结构设计也有一定的帮助。
-
Nano Res.: 极性、分子内电荷转移和氢键共介导的溶剂效应对石墨烯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作者设计并合成了具有长波长发射的溶剂敏感型GQDs,这些GQDs在一系列非质子性和质子性有机溶剂中显示出很强的荧光,其荧光强度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减弱。
-
陈远富教授AFM:Mo2N量子点修饰N掺杂石墨烯纳米片作为双功能界面层用于免枝晶生长、无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简易构建Mo2N量子点修饰N掺杂石墨烯纳米片作为双功能界面层(Mo2N@NG),用于改性商业PP隔膜。由于其对多硫化物很强的化学吸附、优异的催化转化能力,以及与锂离子(Li+)很强的化学亲和力,Mo2N@NG可有效地催化转化LiPSs且能并诱导Li+的均匀沉积,从而能同时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及锂金属枝晶生长,通过理论计算与原位拉曼表征揭示了相关抑制机理。
-
电子科技大学《AFM》:Mo2N量子点修饰氮掺杂石墨烯纳米片,用于锂-硫电池
Mo2N@NG具有很强的化学吸附能力,对LiPSs有很强的电催化作用,与锂离子(Li+)有很高的化学亲和力,可以有效地催化LiPSs的快速转化,并诱导Li+的均匀沉积。研究人员通过理论计算和原位拉曼协同解释了穿梭效应的抑制和枝晶生长的减缓。
-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ZnO纳米颗粒和石墨烯量子点对秋水异弯藻的单一和联合纳米毒性
本文通过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研究了nZnO和GQDs对微藻的毒性。结果表明:这两种纳米颗粒都抑制了微藻的生长,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GQDs相比,nZnO对秋水异弯藻的毒性作用更强,这可能与nZnO相对较高的表面电位和Zn2+的释放有关。两种纳米粒子均诱导产生过量氧化物并激活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导致SOD和ATP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从而抵抗细胞氧化损伤,消除过量ROS,维持正常的细胞形态和代谢。两种纳米颗粒的联合毒性并不等于每种单一纳米材料的简单总和,这主要是由于GQDs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以及两种纳米颗粒之间的团聚和沉降。发现低浓度时具有拮抗作用,高浓度时具有协同作用,纳米颗粒的综合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