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膜
-
中节能与北交源举办线上研讨会
同时北交源分享了在此基础上对传统MBBR填料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成功制备的改性氧化石墨烯(m-Go)掺杂改性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主体材料的MBBR二代生化填料的专利成果。经过特殊工艺改性、构造而成,具有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好、生物活性高、挂膜快、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工艺经济性优异等特点。
-
碧水源:要约收购已经完成,后续如有其他相关事项公司将按照披露标准及时公告
投资者:网上报道石墨烯过滤膜,这个技术很牛,贵公司有相关产品吗?碧水源董秘:公司目前没有相关产品。感谢您的关注。
-
Evercloak 准备利用纳米薄膜改变建筑冷却方式
该项目的理念是扩大大面积涂层的生产规模,并开发一种应用,利用 Evercloak 的水蒸气选择性涂层来改进暖通空调涂层,从而使进入建筑物的空气能够除湿,同时减少空调系统的能源负荷。
-
Angew:石墨烯纳米带杂化ZIF膜用于本征孔径的H2/CO2分离
近日,延世大学的Dae Woo Kim团队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Seung Soon Jang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引入石墨烯纳米带(GNRs)来加固ZIF框架,从而实现ZIF本征孔径高效分离H2/CO2的策略。
-
ACS Nano:用于原子级薄质子交换膜的直接可扩展合成的2D晶格中埃尺度孔隙率的动力学控制
近日,范德堡大学Piran R. Kidambi展示了可扩展的化学气相沉积(CVD)的简单动力学控制可以在单层石墨烯中直接形成埃级的质子选择性孔隙,对即使是很小的水合离子(K+直径约6.6 Å)和气体分子(H2动力学直径约2.9 Å)也有显著阻碍。
-
兰大陈熙萌/李湛团队《Adv. Mater.》:氧化石墨烯/纳孔石墨烯宏观异质结膜用于天然水中氘水的的选择性分离
近日,兰州大学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的陈熙萌/李湛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全新结构的氧化石墨烯/纳孔石墨烯宏观异质结膜,将其成功用于天然水中氘水的简单、快速、高效膜分离,其分离性能远超现有技术,具有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潜力。
-
海南大学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斩获多项荣誉
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用于海水淡化的石墨烯复合薄膜获得三等奖
-
厦门大学蓝伟光教授课题组ACS Appl. Nano Mater.丨石墨基膜材料:原理、合成与应用
最近,厦门大学蓝伟光教授领衔的膜课题组针对二维膜材料的原理、合成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总结。与传统高分子膜相比较,二维膜材料具有高度均匀和明确的孔结构,可通过溶液方法制备单层至多层的二维膜材料,这种面内的共价键也可赋予二维膜材料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可以在苛刻的操作环境中使用。
-
天津工业大学孟建强教授团队 Polymer:PEG修饰石墨烯提高CTA/rGO纳米复合膜的脱盐性能
天津工业大学孟建强教授课题组使用不同链长的聚乙二醇(PEG)来修饰rGO制备PEG修饰的石墨烯材料(rGO-PEG),一方面较大的PEG链很难进入rGO的层间距,不会影响其传输通道,另一方面旨在通过柔性的PEG链来提高rGO与CTA之间的相容性。然后将制备的rGO-PEG与三醋酸纤维(CTA)共混,通过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PEG修饰石墨烯/CTA纳米复合膜,并通过溶解-扩散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的rGO-PEG对纳米复合膜脱盐性能的研究。
-
氧化石墨烯可以帮助河流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吗?
在这项工作中,该团队使用氧化石墨烯创建了一个重力过滤器。合成的氧化石墨烯片非常光滑且连接紧密。这些氧化石墨烯片已成功用于制造重力过滤器以净化河水。
-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muxing zhang等–电场促进纳米多孔氧化石墨烯膜分离H2O/O2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外部刺激例如电场的应用,可以促进气体分离。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分析了动态电场促进H2O/O2气体分子在双层纳米多孔氧化石墨烯膜上的分离过程。
-
科研进展|如何更节能地从海水提取锂?物质学院刘巍课题组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巍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具有定向水渗透功能的复合非织造材料(CAN),无需任何外部驱动力即可实现水溶液中锂离子的提取,有望减少海水/盐湖提锂的能源消耗从而降低成本。该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atter。
-
厦门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16.74件
贯彻《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的意见》主要精神,挂牌成立“中新(厦门)膜与石墨烯产业研究院”。
-
膜分离,最新Nature Materials!
如何实现大面积碳纳米管的精确排列和石墨烯片层的完美堆积存在技术瓶颈,导致膜分离性能难以达到理论预测值,极大地限制了膜的实际应用。二维多孔碳材料,如石墨炔、二维共轭聚合物等近年来受到较大的关注,理论研究表明其具有垂直于膜平面的一维传质通道,且通道的尺寸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单体分子设计进行调控。目前,二维多孔碳材料膜的可控制备仍然难以实现,阻碍了其在分子尺度分离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