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膜
-
泉州市积极推进石墨烯、高性能陶瓷产业发展
11月23日,从泉州市科技部门了解到:泉州市积极编制“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在新材料六大重点领域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有力推进石墨烯、高性能陶瓷等产业加快发展。
-
泉州市国资委“五步”快走推动人才引聚
蓝深环保院士工作站“适用于分离膜改性的系列化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开发 ”项目已于6月份获科技部门立项。该项目主要应用于纳滤膜或反渗透膜的改性研究,下一步将致力推动项目成果落地转化和企业商业化运作。
-
Anna Ziolecki已加入我们的团队,担任运营总监
Anna 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解决方案的倡导者,她在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和组织领导方面的经验将支持 Evercloak 的战略增长,加速我们的商业化之路。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分离膜”研发团队赴上市公司泰林生物考察
经过深入交流,双方最终达成了共同致力于TOC分析仪中分离膜的攻坚克难,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的合作意向。泰林生物为石墨烯分离膜研发团队提供了用于检测膜性能及运行稳定性的TOC样机,以推动双方进一步深入合作。
-
加拿大皇家海军与 ZEN Graphene 和 Evercloak 合作测试氧化石墨烯除湿膜技术
Evercloak正在评估其除湿膜技术与RCN目前使用的除湿系统相比的优势。根据实验室测试和建模,Evercloak 预计可节约 75% 的能源,并预计该设备的占地面积更小,由于需要更换的部件更少,因此所需的维护工作也会更少。
-
大流行为加拿大绿色复苏提供了 “绝佳 “时机 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一致认为,COVID-19 危机是加拿大经济转型的时机
Evercloak 声称,它的技术可以去除空气中的湿气,而无需先进行冷凝,这样可以将效率提高 50% 或更多。公司预计到 2022 年将扩大生产规模。
-
《Science》子刊:石墨烯再显神通!海水淡化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在本研究中作者报道了一个新的概念,采用滑移诱导的时间选择性脱盐分离机制,打破了渗透性-选择性矛盾,而没有严格依赖于小而均匀的孔隙尺寸。此外,通过调节孔隙度、膜的厚度和旋转速度可以获得所需的渗透率和选择性。这项工作为设计高效反渗透脱盐装置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引发了旋转/剪切膜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蓬勃发展,进一步革新了下一代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以及水净化技术。
-
探索·收获!环境学院张炜铭/潘丙才课题组在氧化石墨烯膜限域分离策略及其水处理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以实现污废水中重金属络合物的高效分离与水质净化为最终目标,首先制备出聚丙烯腈凝胶软粒子(PAN GPs,1-8nm)作为氧化石墨烯(GO)膜的纳米级插层剂,通过控制GO膜层间PAN GPs形变、溶胀以及PAN GPs-π作用实现了亚纳米尺度的层间距离精确调控,与此同时GO膜规整的层状结构得以充分保留。
-
大流行期间的筹款
我们启动种子轮融资时,COVID-19 刚刚上市,所以我们并不确定会发生什么。通常情况下,一轮融资可能需要六到八个月。结果我们在短短六周内就筹集到了 75 万美元。
-
研究人员尝试从海水中提取锂
在本月《焦耳》刊发的研究中,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团队提出了一种针对性更强的提锂方法。他们在电极上涂覆一层薄薄的二氧化钛,锂离子比钠离子体积更小,所以更易穿过薄膜进入电极。
-
西华大学青年教师杨志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连续发表文章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志博士在氧化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上连续发表2篇论文。《Applied Surface Science》由Elsevier公司出版发行,是表面科学与工程领域的TOP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6.182。
-
诺奖得主朱棣文与崔屹再联手:面向千亿产业,海水提锂技术颠覆性突破!
针对Li资源的供应问题,朱棣文,崔屹,刘翀等人开发了一种电化学方法,利用插层化学使用TiO2包覆的FePO4电极实现从海水中提取Li。针对海水里极低的Li/Na比,该研究团队开发了脉冲静置和脉冲静置-反向脉冲静置电化学方法来降低插层过电势,并证明可以成功地提高Li的选择性。
-
导师推介-工程科学学院专题 | 吴恒安 “力学:从纳米到宏观,从材料到结构”
研究揭示了固液界面微观力学作用对限域传质具有决定性影响,利用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精确构筑的纳米通道内流体输运呈现出跟宏观尺度截然不同的尺寸效应。从理论上发现受限在石墨烯毛细通道内的水会形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形式(研究成果被Nature网站以首页头条新闻报道)。
-
悉尼大学陈元课题组:插入二维共价有机骨架的高性能石墨烯纳滤膜
在这个工作中,研究团队协同COF的插入和基膜孔结构的两个手段来调控石墨烯纳米片层的结构,显著提高了prGO/COF膜的稳定性的分离性能。COF的插入和大孔的基膜可以大幅提升石墨烯膜的水通量,又能同时保持其良好的选择性。这不仅仅归功于COF对于石墨烯纳米片的层间距的调节。更重要的是,COF可以起到增强石墨烯纳米片网络的自我支撑能力,从而使它们在大孔的基膜上形成结构完整的纳滤膜。这些纳滤膜有更多的纳米皱褶,使其有效面积增加了53.4%。这个工作展示了COF对石墨烯膜结构优越的调控能力。同时这种通过多个途径来优化石墨烯膜性能的策略也可以为以后新型石墨烯膜的设计提供有用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