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
-
喆烯新材取得用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多道次扫描装置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喆烯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用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多道次扫描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14307910 B,申请日期为2021年12月。
-
Infinity Turbine 推出用于 Salgenx 盐水电池和电催化剂应用的 3D 打印电极
激光诱导石墨烯与量身定制的三维打印几何形状相结合,可以加快离子交换速度、提高能量密度和延长电池寿命,同时还能使用可持续的富碳材料。3D打印电极的概念缩短了制造时间,降低了复杂性,从而通过整合准时制(JIT)技术提高了电极生产效率,降低了库存成本。
-
【当期荐读】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王振洋团队:激光诱导石墨烯的纳米银颗粒原位修饰及其导电性能调控
复合材料主要的电磁屏蔽的机制为:1)银颗粒在LIG 上的负载为复合材料提供了较大的载流子密度,从而获得的高电导率提高了对电磁波的电导损耗;2)纳米尺寸银颗粒的均匀分布和 LIG 的微米/纳米多孔结构增强了材料对电磁波的极化损耗;3) 3D 多孔的 Ag/LIG 骨架可以使得电磁波进入材料内部并发生多次反射而耗散。
-
AFM: 通过电化学诱导沉积多钒酸盐纳米簇来调节三维多孔激光诱导石墨烯的电子和电化学性质,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
本文展示了一种可持续的方法,用于调整分层多孔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基底的电子和电化学特性。该方法需要将多钒氧酸盐纳米团簇(K5(CH3CN)3[V12O32Cl](= K5{V12})电化学沉积到高多孔性石墨烯基质上。
-
香港城市大学马治强、邱美孌教授综述: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柔性皮肤电子设备在智能医疗中的最新进展
文章全面回顾了近期关于基于LIG的柔性皮肤电子设备(LIGS2E)在智能医疗应用中的研究。文章首先概述了激光诱导石墨烯(LIG)的制备方法、基本特性及其在柔性皮肤电子设备开发中采用的标准调控策略。接着介绍了多种LIGS2E的设计及其在智能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传感器、生物驱动器以及电源系统。文章的最后部分探讨了LIGS2E在医疗环境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了对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的见解。通过详细阐述LIGS2E的性能及局限性,本综述旨在促进智能医疗技术的发展。
-
1 µm!飞秒激光诱导MXene复合石墨烯
在本研究中,将MXene掺入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中,得到MXene混合聚酰亚胺薄膜。利用飞秒激光直写工艺,制备了嵌入MXene晶格的多孔石墨烯。利用飞秒激光的低热影响,成功通过在聚合物薄膜上直接激光写入制备了最小线宽为1 µm的飞秒激光诱导MXene复合石墨烯(LIMG)。这种独特的前体掺杂技术使MXene能够在LIG的晶格内均匀掺杂,为载流子在缺陷密布的LIG晶格中的传输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与原始LIG相比,LIMG显示出增强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显著改善的电导率,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达到3187 Sm−1。
-
SRU 工程系学生开展研究,改进运动捕捉技术中使用的可穿戴传感器
帕克斯正在使用激光雕刻机处理被称为石墨烯的二维碳原子薄层,以制造具有导电性能的柔性材料。这种被称为 LIG 的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可用于可弯曲电子器件和传感器,因为这种材料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柔韧性,是准确捕捉细微动作的理想材料。
-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Avinash Kothuru:激光打印技术突破:直接制造柔性“石墨烯硅”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
本研究通过激光打印技术成功制造了柔性“石墨烯硅”薄膜,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阳极,展示了其在能量存储应用中的潜力。这种创新方法不仅为先进的LIBs铺平了道路,还为将各种材料转化为高性能电极设立了先例,减少了电池生产的复杂性和成本。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优化和改进这一过程,以实现更复杂、可控的产品,进一步推动这一技术在能源存储和先进电子设备生产中的应用。
-
Desalination | 文献前沿 | 用于界面蒸发海水淡化的仿生分级多孔石墨烯材料
受到猪笼草表面分级孔洞结构的启发,本研究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分级孔洞的多孔石墨烯材料。通过连续型二氧化碳激光在旋涂NaOH溶液的聚酰亚胺薄膜上直写生成多孔石墨烯材料,在亲水基团和表面分层孔洞的作用下,材料的亲水性能和毛细性能大幅度提升。
-
桂林理工大学臧利敏/杨超APPL SURF SCI:激光辅助制备垂直排列石墨烯阵列结构正极
近年来,激光还原 GO 被认为是一种快速有效获得 rGO 的方法。另外在激光光束的作用下,水平堆叠层结构的石墨烯可以形成3D垂直片层的独特形貌,可以暴露出更多活性位点,供丰富的离子/电子转移通道,从而使阴极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
-
北航罗斯达AFM:激光诱导石墨烯智能蜂窝结构的定制化制备及其多功能特性调控规律
该方法利用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制备得到大尺寸的石墨烯纸。以石墨烯纸为基础层,聚氨酯膜为芯条胶,通过结构预设计对聚氨酯膜进行切割,并将其嵌入到相邻的两张石墨烯纸之间。通过层压工艺,聚氨酯膜对相邻石墨烯纸的特定位置进行粘接;伴随着石墨烯纸的非粘接界面稳定拓展,形成蜂窝构型。经过树脂浸渍固化,得到蜂窝结构。在蜂窝结构的上下表面附加蒙皮,形成三明治蜂窝结构。在此工艺中,结构的预设计对蜂窝结构的定制化制备至关重要。
-
北理工郭晓岗Small:激光诱导石墨烯一岗双职,驱动感知两手抓
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郭晓岗副教授团队,使用激光诱导石墨烯(LIG)作为电热驱动材料和压阻功能材料,基于肌肉组织功能仿生设计,开发了具有本体感受功能人工软体驱动器。LIG作为核心功能材料身兼双职,在为驱动器提供驱动力的同时,变形导致的电阻变化可用于反馈构形的实时状态。
-
中山大学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激光诱导多孔石墨烯/CuO复合材料用于高效界面太阳能蒸汽生成
本文开发了一种通过LIG方法制造的高效界面蒸发器。PI薄膜经过CuCl₂溶液不同浓度的表面涂层处理后,接受连续波CO₂激光处理,直接在柔性PI基底上合成了石墨烯/CuO复合层。涂有200 g L⁻¹ CuCl₂溶液的LIG/CuO-200在1个太阳光照射下表现出最高的蒸发性能,蒸发速率为2.54 kg m⁻² h⁻¹,效率为91.1%。制备过程包括旋涂和激光直接书写,简便低成本。
-
激光诱导石墨烯的重要一天
通过向木质材料发射激光来生产石墨烯是瑞典石墨烯产业的一个令人兴奋的发展方向。当 SIO Grafen 参观 RISE 活动 TechMark Arena 时,该方法与有关制造、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技术经济学的学位项目成为焦点。
-
中山大学余树东AFM:激光诱导石墨烯/CuO用于太阳能界面蒸发
本研究聚焦于开发一种石墨烯-CuO亲水性复合材料,通过简单的激光诱导方法直接在涂有CuCl2的聚酰亚胺薄膜上进行合成。复合材料的增强亲水性和分级结构形态显著提高了其输水性能,在1个太阳光照下,蒸发速率达到2.54 kg m-2h-1,蒸发效率高达91.1%。此外,该材料还展示了出色的海水淡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