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
-
中南大学银恺JMCA:基于飞秒激光诱导超疏水石墨烯的光热-风协同高效抗冰/除冰材料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热-风协同效应的高效能量利用策略,结合超疏水性,用于抗冰/除冰。他们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一步法在聚醚醚酮(PEEK)表面构建了光热超疏水微/纳米结构。
-
“慧”就新“丰”景!智慧农业有哪些“黑科技”?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短短15秒钟,用激光诱导石墨烯印刷方式打印出的6个传感器电极就做好了。0.1克的“小个头”,方寸之间藏着大学问。给农作物“穿戴”上这些便携式的传感器,就可以通过收集植物的“汗水”,快速出具一份“体检报告”。
-
利用银涂层激光诱导石墨烯增强应变传感能力
使用 GCC LaserPro C180 II 设备对薄膜进行激光处理,有效地将聚酰亚胺转化为石墨烯。合成 LIG 后,采用溅射镀膜工艺将银纳米粒子沉积到石墨烯表面。结果表明,涂银 LIG 传感器在灵敏度和可靠性方面明显优于未涂银的传感器。银涂层传感器的量规因子(量化传感器的灵敏度)介于 17.7 到 26.7 之间,表明它们甚至能够检测到微小的应变变化。
-
激光诱导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具有抗真菌特性的可持续超级电容器
滴涂电极(E1)的片状电阻为 37.10 Ω,电导率为 12.2 S cm-1,而丝网印刷电极(E2)的片状电阻为 28.25 Ω,电导率为 16.04 S cm-1,表现出更好的性能。相比之下,市售的银墨丝网印刷电极(E3)的片电阻为 3.00 Ω,电导率高达 151.09 S cm-1。这些结果表明,AgNP 的应用方法会显著影响复合材料的电学特性。
-
杭州恒影科技取得用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激光参数组合自动预测方法专利
杭州恒影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用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激光参数组合自动预测方法”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18520356 B,申请日期为2024年7月。
-
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可折叠和性能可定制的 PI 纸基摩擦纳米发电机
在这项研究中,介绍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LIG)技术制备的聚酰亚胺(PI)纸基摩擦纳米发电机(PIP – TENG),其具有可折叠结构和可定制性能,在能量收集和智能传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
山东大学韩琳/张宇团队: 乳腺癌外泌体高灵敏检测的复合石墨烯芯片
近日,山东大学韩琳教授和张宇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和 LIG 的一步掺杂,形成了稳定的 2D/3D 结构,构建了外泌体高灵敏度检测的生物传感芯片,实现了乳腺癌来源外泌体的高灵敏检测。
-
用于芯片实验室应用的激光诱导石墨烯湿转移技术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廉价转移方案,该方案利用热塑性基材在溶剂中的部分溶解性,使它们渗透到LIG中,将其从聚酰亚胺上剥离,并进行了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转移的LIG(t-LIG)薄层电阻。
-
基于MXene多孔薄膜与激光诱导石墨烯电极集成的多功能且高度灵活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为了制造高度柔性的LIG电极,采用一种方便的激光诱导技术在室温下在PI基底上制备3D多孔多层结构石墨烯。通过将制备的多孔PDMS/MXene薄膜与柔性LIG电极相结合,制备了高度柔性的TENG。
-
高性能LIG电极的纳米发电机
本工作介绍了用激光诱导石墨烯(LIG)电极替代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中的金属电极,提升了 TENG 的性能,并对其原理进行了研究。
-
基于LIG叉指电极的雨摩擦纳米发电机
最近有文章提出并开发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叉指电极的雨摩擦纳米发电机(R-TENG),用于收集雨水能量,如图1所示。R-TENG由聚合物基板上的LIG叉指电极组成。疏水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保护层。在LIG叉指电极的设计中,测量了PDMS表面水滴的直径,并通过观察多孔石墨烯结构来研究LIG电极的生产参数。
-
石墨烯,“皮肤”!ACS Nano
首先,LIG技术的优点得到了强调,特别是作为柔性传感器的构建块,然后描述了LIG及其变体的各种制造方法。然后,重点转移到基于LIG的各种柔性传感器上,包括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电生理传感器。详细描述了LIG在这些场景中的机制和优势。此外,还介绍了基于LIG的集成传感器系统的各种代表性范例,以展示LIG技术在多用途应用中的能力。讨论了信号串扰问题及其可能的策略。
-
Light | 激光固相合成:石墨烯包裹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定制化制备
该团队将激光诱导石墨烯(Laser-induced graphene,LIG)浸没在五种金属前驱体盐混合溶液中,干燥后固态金属前驱体吸附在3D多孔石墨烯结构上,经过激光辐照制备出具有尺寸均匀、无相分离, 石墨烯层包裹特殊结构的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同时,以碳纸为支撑物,直接制备出负载型纳米颗粒自支撑催化电极。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