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
-
喆烯新材取得用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多道次扫描装置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喆烯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用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多道次扫描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14307910 B,申请日期为2021年12月。
-
韩国光云大学《Small methods》封面:聚合物支撑石墨烯片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垂直导电阳极
这种简单的制造方法为未来基于 LIG的锂离子电池铺平了道路,这种电极具有成本效益高、重量轻、可大规模生产、持久耐用、垂直导电等特点。
-
Infinity Turbine 推出用于 Salgenx 盐水电池和电催化剂应用的 3D 打印电极
激光诱导石墨烯与量身定制的三维打印几何形状相结合,可以加快离子交换速度、提高能量密度和延长电池寿命,同时还能使用可持续的富碳材料。3D打印电极的概念缩短了制造时间,降低了复杂性,从而通过整合准时制(JIT)技术提高了电极生产效率,降低了库存成本。
-
【当期荐读】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王振洋团队:激光诱导石墨烯的纳米银颗粒原位修饰及其导电性能调控
复合材料主要的电磁屏蔽的机制为:1)银颗粒在LIG 上的负载为复合材料提供了较大的载流子密度,从而获得的高电导率提高了对电磁波的电导损耗;2)纳米尺寸银颗粒的均匀分布和 LIG 的微米/纳米多孔结构增强了材料对电磁波的极化损耗;3) 3D 多孔的 Ag/LIG 骨架可以使得电磁波进入材料内部并发生多次反射而耗散。
-
山东大学《ACS ANM》:裂纹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多功能柔性传感器,用于触觉感知和自修复应用
研究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柔性传感器,它是通过将激光诱导石墨烯(LIG)简单转移到聚二甲基硅氧烷上而实现的。在转移过程中,LIG 层上形成了均匀的微裂缝,从而实现了灵敏、稳定的柔性传感,并具有拉伸、弯曲、扭曲和按压等多重功能。
-
AFM: 通过电化学诱导沉积多钒酸盐纳米簇来调节三维多孔激光诱导石墨烯的电子和电化学性质,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
本文展示了一种可持续的方法,用于调整分层多孔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基底的电子和电化学特性。该方法需要将多钒氧酸盐纳米团簇(K5(CH3CN)3[V12O32Cl](= K5{V12})电化学沉积到高多孔性石墨烯基质上。
-
北化工《ACS ANM》:具有梯度皱纹结构的柔性激光还原石墨烯压阻传感器,用于可穿戴设备
多级微孔梯度皱缩结构使传感器具有宽检测范围(33 Pa-6.67 kPa)、低检测限(33 Pa)和高灵敏度(125.9 ± 10.8 kPa-1)。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较短的响应时间。更重要的是,所制备的传感器在监测大范围运动(如手指和手腕的弯曲运动)方面的潜在应用得到了证实。
-
今日推送青岛农业大学Adv. Sci.:钌锚定激光诱导石墨烯作为无粘结剂和独立电极用于硝酸选择性电合成氨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了在PI薄膜上制备LIG的激光图案参数,以了解LIG的表面性质如何影响Ru反应物质的电沉积过程以及Ru-LIG的电催化NO3RR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NO3RR的侧通路以及竞争的析氢反应(HER)。Ru和LIG固有的NO3RR活性和协同效应使得Ru-LIG在PI膜上作为一种极好的NH3电合成NO3RR电极。
-
西安交通大学:易于组装柔韧、可拉伸和可连接的对称微型超级电容器,具有宽工作电压窗口和良好的耐用性
研究通过将激光直写石墨烯(LG)电极与磷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液晶(PA-NI LC)凝胶电解质相结合,开发出了可在宽工作电压窗口工作的柔性对称微型超级电容器(MSC)。为了增加 MSC 器件的柔性并提高其与各向异性表面的保形能力,在聚酰亚胺(PI)薄膜表面形成相互咬合的石墨烯后,进一步将器件转移到柔性、可拉伸和透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底上;该基底在弯曲测试中显示出良好的柔性和机械特性。
-
香港城市大学马治强、邱美孌教授综述: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柔性皮肤电子设备在智能医疗中的最新进展
文章全面回顾了近期关于基于LIG的柔性皮肤电子设备(LIGS2E)在智能医疗应用中的研究。文章首先概述了激光诱导石墨烯(LIG)的制备方法、基本特性及其在柔性皮肤电子设备开发中采用的标准调控策略。接着介绍了多种LIGS2E的设计及其在智能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传感器、生物驱动器以及电源系统。文章的最后部分探讨了LIGS2E在医疗环境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了对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的见解。通过详细阐述LIGS2E的性能及局限性,本综述旨在促进智能医疗技术的发展。
-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Jan G. Korvink 课题组–蜡烛碳烟纳米颗粒增强激光诱导石墨烯超级电容器性能
材料表征表明,退火工艺使纳米颗粒与LIG材料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连接,并增强了纳米颗粒的石墨化。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在0.1 mA/cm2下的最大比电容为15.1 mF/cm2,最大能量密度为2.1 μWh/cm2,功率密度为50 μW/cm2。值得注意的是,蜡烛烟灰和LIG的协同活性超过了先前报道的基于LIG的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此外,该器件的循环稳定性表明,在10000次循环中,电容保持率为80%,库仑效率为100%。
-
1 µm!飞秒激光诱导MXene复合石墨烯
在本研究中,将MXene掺入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中,得到MXene混合聚酰亚胺薄膜。利用飞秒激光直写工艺,制备了嵌入MXene晶格的多孔石墨烯。利用飞秒激光的低热影响,成功通过在聚合物薄膜上直接激光写入制备了最小线宽为1 µm的飞秒激光诱导MXene复合石墨烯(LIMG)。这种独特的前体掺杂技术使MXene能够在LIG的晶格内均匀掺杂,为载流子在缺陷密布的LIG晶格中的传输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与原始LIG相比,LIMG显示出增强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显著改善的电导率,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达到3187 Sm−1。
-
SRU 工程系学生开展研究,改进运动捕捉技术中使用的可穿戴传感器
帕克斯正在使用激光雕刻机处理被称为石墨烯的二维碳原子薄层,以制造具有导电性能的柔性材料。这种被称为 LIG 的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可用于可弯曲电子器件和传感器,因为这种材料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柔韧性,是准确捕捉细微动作的理想材料。
-
韩国光云大学《AFM》:混合纳米多孔碳材料,用于汗液分析和心电图监测
研究利用在激光刻蚀石墨烯(LSG)中加入 MOF-on-MOF 衍生的表面功能化混合纳米多孔 C(f-HNPC)的独特性能,开发了一种用于汗液和心电图(ECG)监测的皮肤贴片。通过 KOH 活化实现的羟基 (OH) 官能化 NPC 可促进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电子传输。
-
香港科技大学《Adv Sci》:导电激光诱导石墨烯在水悬浮液中的断层成像,用于水下机器人和自动渔业
研究提出利用化学耐久性和导电性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在水悬浮液中进行断层成像。这些石墨烯电极被设计成阻抗成像单元,用于四端电测量。利用实时便携式成像原型,可以通过等效阻抗建模看到清水和浑水中的导电和介电物体。这种低成本的石墨烯层析成像测量系统与传统的可视相机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因为在传统相机中,悬浮的浑水颗粒会阻碍成像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