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复材
-
风电叶片越来越长复合材料功不可没
“风电复合材料是风电叶片所必需的材料,特别是对叶片的性能、强度有着重大影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杜广平说,当前,风电行业已经进入到平价上网时代,大容量风电机组将成为主导产品,而复合材料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风电机组的质量和成本。
-
由亚麻和可降解树脂制造电动货车的外饰车身部件
Volta Trucks 公司创始人Carl-Magnus Norden表示:“可持续性是我们开展业务的重点。拯救地球刻不容缓,现在就要付诸行动。为此,Volta Trucks希望引领大型商用车的快速变化,从过时的柴油发动机向使用清洁安全的技术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
-
菏泽参加第22届中国科协年会相关活动 并与有关单位洽商合作
8月13日下午,高端智库服务山东重大需求项目签约仪式暨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2020年会在青岛举行,菏泽市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代表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新宇签署了石墨烯分散液改性复合材料应用协议。
-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ontinuous Fibre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简称CFRTP)是指以连续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通过特殊工艺制造的高强度、高刚性、高韧性的新型复合材料。
-
我国首套碳纤维复合材料高端装备将从滨开区发货
碳纤维复合材料一度是我国高端制造领域一项“卡脖子”难题,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帝威新材潜心研发10多年,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欧洲客户经过一年多全球筛选,最终选择与其子公司赛瑞工程开展合作。在发货车间内,帝威新材公司总经理王至昶难掩内心的激动:“每条生产线多达2万个零件、上万根电缆及电线,我们的科研团队精心布局,采用全新优化的智能化电脑控制系统,技术迭代更新量超过50%。”最终,公司以优化的结构设计和精湛的加工质量获得外商的认可。
-
新职业|燃料电池氢气瓶工程师:“氢”“重”之间尽显身手
将一块圆形的铝板放入专用冲压设备,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一个车用燃料电池氢气瓶的内胆就这样初步成形,并转入下一单元的加工……这是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铝板拉深制造生产线上的情景。当记者见到“燃料电池氢气瓶工程师”冯存江时,他正站在生产线旁和工友们进行技术交流。
-
会议通知丨改变与机遇—SAMPE中国2020国际学术会议
会议将以“改变与机遇”为主题,关注国内先进复合材料上下游及应用产业链,组织二十多个分会场,行业共聚,共同探讨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复合材料行业的冲击、改变、机遇以及我们的发展策略和趋势。大会将重点邀请来自航空工业、中国商飞、中国发动机、中国航天、中船重工、美国波音公司(BOEING)、欧洲空客公司(AIRBUS)、长安汽车集团、上海汽车集团、北京汽车集团、广州汽车集团、比亚迪汽车集团、中车集团等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会。波音公司赞助本次大会。
-
秸秆摇身变“木材 ”
目前,吉林禾迪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NFC)生产建设项目已经投产,预计2020年底可生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万吨,可消化秸秆2.4万吨;到2023年底,可实现年产20万吨,每年可消化秸秆15万吨以上。
-
泰安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土工复合材料聚集区
张涛在仪式上致辞,他说,泰安市把新材料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培植的新旧动能转换十二大产业集群之一,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成立产业专班,强力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签约落地了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了山东产研复合材料研究院,倾力打造国内技术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研发应用中心,新材料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目前,泰安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土工复合材料聚集区,形成“世界格栅看中国,中国格栅看山东,山东格栅看泰安”的格局,涌现出山东路德新材料等一批行业重点企业。
-
安全又减重!帝斯曼为高压复合材料储氢罐提供新材料解决方案
双组分的储氢罐以吹塑成型的内胆为主要特征,该内胆采用Akulon Fuel Lock材料制成,这是一种PA6的工程塑料,它对碳氢化合物有着非常高的阻隔作用。储氢罐还被EcoPaXX polyamide 410制成的单向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带包裹。这两种已量产的材料组合已经非常有效地应用在压缩天然气储存罐中。
-
天津大学封伟团队MSER:聚合物基三维连续网络的导热复合材料
采用复合高导热填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氮化硼、金属氧化物等)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式来提高聚合物基体的热导率,目前在工业生产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在聚合物材料内部构建导热网络可以在低添加量的条件下实现热导率的大幅度提高,这种三维渗流网络(如图1所示)可以为声子的快速传递提供通道,从而加速热量沿着三维网络进行传递。
-
碳纤维技术及装备再获新突破,两项目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8月5日,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委托,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在河北石家庄市组织召开了由航宸石家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东华大学共同研发的“大丝束碳纤维超声波展纤技术及装备”、“低克重碳纤维织造技术及装备”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
-
[互动]双一科技:生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个别无人机产品上有过应用
双一科技(300690)最新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生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个别无人机产品上有过应用,目前未在军用飞机和其他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公司来自军工产品的营业收入占比极小,公司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为民用领域。公司目前产能仍然较为紧张。受疫情防控影响,公司未接待机构投资者的现场调研。
-
创新性隐形技术吸波材料面世—Haydale功能化石墨烯导电增强填料
目前国外的一些军机和导弹均采用了结构型吸波材料, 如SRAM导弹的水平安定面,A-12机身边缘、机翼前缘和升降副翼,F-111飞机整流罩,B-1B和美英联合研制的鹞-Ⅱ飞机的进气道,以及日本三菱重工研制的空舰弹ASM-1和地舰弹SSM-1的弹翼等均采用了结构型吸波,图中无人机为中央兰开夏大学与Haydale共同研发采用纳米石墨烯吸波碳纤维预浸料作为无人机的“外衣”。
-
是周期还是成长?——对玻璃纤维行业制造业本质的探讨
2020年,玻纤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周期,玻纤产品价格已经见底,但诸多因素导致本轮周期与上一轮并不完全一样:1、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贸易壁垒提升;2、规模化带来的玻纤纱制造成本降幅有限;3、行业产能仍处于扩张期,对玻纤纱价格预期涨幅形成压制。4、以低成本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是下游制品领域发展的前提。因此本轮周期行业内企业的战略将发生分化,规模化仍是主线,但国际化和差异化竞争逐步成为龙头企业战略布局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