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
-
四川大学《Small》: 石墨烯气凝胶微球,用于析氢反应的高性能电极
所获得的石墨烯基气凝胶微球具有独特的卷心菜状介孔结构,可使反应物随时进入活性位点,优化微球内部的传质和质子扩散。DIW 三维打印实现了对周期性晶格宏观几何形状的有序控制,从而促进了气泡从电极表面的快速演化和释放。制备的三维电极在 10 mA cm-2 时的过电位低至 341 mV,比直接用二维石墨烯三维打印电极降低了 31.5%;塔菲尔斜率低至 119.1 mV dec-1,比直接浇铸气凝胶微球制备的电极低 40%。此外,气凝胶微球三维打印电极还具有良好的 HER 稳定性。这项工作为通过三维打印石墨烯气凝胶微球构建高性能 HER 电极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
在郑州,看最新传感“黑科技”
河南驰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燃气安全运行解决方案、深圳市溢鑫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基于直立石墨烯的柔性传感器……一个个优秀的传感器企业,一件件精准感知的传感器,让2024传感器大会创新联展成为传感器产品展示、技术推广交流和资源对接的平台。
-
直立石墨烯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 专业赛暨2024“烯创未来”中国(宁波)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荣获金奖
溢鑫科技执行总经理肖明女士上台发表获奖感言:“非常感谢大赛组委会搭平台、给舞台,我认为获奖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信任、期待和重托。这个舞台让创新团队能够被这个世界看见,同时我在这个平台看见了更多在石墨烯领域创新的坚守者,还有专家学者、投资人以及默默耕耘的人们。我们项目是直立石墨烯薄膜生物芯片应用于医疗健康,愿景是用高科技低成本产品去呵护生命健康与安全。今后山高路远,我们带着大家的重托,在石墨烯万亿级市场里继续奋斗。”
-
南京大学吴兴龙ASS:通过磁场驱动自旋极化增强的Mn-Fe2O3/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结构的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异质原子掺杂和界面工程策略,设计并合成了Mn掺杂的Fe2O3/还原氧化石墨烯(Mn-Fe2O3/rGO)电极材料,并详细研究了其在磁场辅助下的磁性超级电容器特性。理论计算显示,将Mn2+掺入Fe2O3可以调节Fe原子周围的电子局域化,从而在Fe 3d轨道电子中产生自旋极化。
-
喷墨打印银/石墨烯柔性复合电极实现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科学家们选择 rGO 作为电极活性层的主要材料。在聚丙烯无纺布上原位打印并还原 rGO 活性层,同时插入并还原银纳米粒子,以增加 rGO 活性层的层间间距,从而有效降低了 rGO 的自堆积效应,提高了整体电化学性能。通过形态、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分析,证实了将 GO 和硝酸银成功原位还原为 rGO 和银纳米粒子。
-
水和粘土制成的电池可在火星上使用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Vasily Artemov和他的同事用与传统电池类似的部件制造了这种电池,包括两个电极,一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但他们没有用金属制造这些电极,而是使用了碳基材料石墨烯。他们没有在电极之间填充锂盐溶液,而是使用了粘土和水。
-
薛强、蒲生彦团队最新成果|Fe3O4 NPs和Ce-MOF共修饰的柔性石墨烯电极超灵敏检测地下水中污染物
利用PANI功能化的Fe3O4 NPs和Ce-MOF对碳电极进行共修饰并阐明了传感器灵敏检测Cr(VI)的催化机制。该传感器对地下水中Cr(VI)的检测取得很高的灵敏度(LOD为0.05 μg/L),且柔性集成电极的开发极大的方便了电化学传感器在实际场地检测地下水中Cr(VI)。
-
基于MXene多孔薄膜与激光诱导石墨烯电极集成的多功能且高度灵活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为了制造高度柔性的LIG电极,采用一种方便的激光诱导技术在室温下在PI基底上制备3D多孔多层结构石墨烯。通过将制备的多孔PDMS/MXene薄膜与柔性LIG电极相结合,制备了高度柔性的TENG。
-
高性能LIG电极的纳米发电机
本工作介绍了用激光诱导石墨烯(LIG)电极替代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中的金属电极,提升了 TENG 的性能,并对其原理进行了研究。
-
高硫负载下稳定的锂硫电池:铜基MOF-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通过将铜基金属有机框架(MOF)与石墨烯气凝胶(GA)结合,制造了一种自支撑的硫宿主材料,用于Li-S电池正极。MOF粒子不仅在催化GO还原反应中发挥作用,还在电化学催化中促进了SRR动力学,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整体性能。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MOF-GA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能够实现更高的硫利用率和更低的容量衰减率。
-
天津科技大学韦会鸽Carbon:引入磷酸的氟化聚酰亚胺用于高性能激光诱导石墨烯电极以提升微超级电容器能量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磷和氟共掺杂的 FP – LIG 微电极,其具有更有序、稳定的孔结构和良好的润湿性。FP – 3 – LIG 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基于其组装的 FP – 3 – MSC 具有高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出色的柔韧性。这一研究成果为微超级电容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在柔性可穿戴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 FP – LIG 的制备工艺,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推动微超级电容器的实际应用。同时,还可以探索 FP – LIG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
IF 18.5!MXene/石墨烯氧化物/木质素磺酸盐墨水3D打印具有垂直排列孔的厚电极研究分析
这项研究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创新的材料组合和先进的3D打印技术,实现了电极性能的显著提升。这不仅推动了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也为其他功能材料的3D打印制造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
东华理工大学张爽团队Small:电荷动力学和界面极化的MoS2/GO异质结电极用于增强电容去离子提铀
东华理工大学张爽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异质结(MoS2/GO-H)作为电容去离子(CDI)的有效电极,用于去除水中低浓度的铀离子(UO22+)。这种异质结通过结合电吸附和电催化的优势,引入了一种创新的电吸附-电催化系统(EES)策略。EES系统利用MoS2和GO界面处的界面极化产生额外的电场,显著影响载流子的行为。
-
海河英才谱 在新材料产业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图)——记天津市新碳烯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思达
2021年,吴思达带领团队创立了天津市新碳烯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她担任总经理,致力于将先进碳材料的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团队在国际上首创的“低温负压化学解理石墨烯制备方法”,成功破解了传统制备工艺瓶颈,加速石墨烯材料的量产进程。在此基础上,吴思达所在团队还研发出高通量新型碳基过滤材料。这一创新突破了传统活性炭材料“高性能必然大体积、多孔必然不导电”的局限,为超级电容器和复合水体净化等应用领域带来新的可能,实现高端活性炭材料的国产化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