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
-
【解读】ACS Catal.:纳米金刚石/石墨烯混合物上完全暴露的铂团簇,用于有效的低温CO氧化
开发了一系列铂催化剂,由纳米金刚石/石墨烯(ND@G)混合载体负载单原子、完全暴露的团簇和不同铂负载的纳米颗粒,以揭示低温CO氧化活性之间的特殊关系和Pt−Pt配位数,探讨了低温CO氧化活性位点的局部结构。在惰性纳米碳载体上完全暴露的Pt团簇(0.5wt%Ptn/ND@G)作为一种活性物种,表现出优越的低温CO氧化活性和低活化势垒,这归因于近100%的Pt分散和拥有多个活性位点。
-
黄昱&段镶锋Nature Nano.:设计石墨烯口袋显著增强低PGM催化剂稳定性
今日,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黄昱团队发文,报道了一种石墨烯-纳米球封装的铂钴PtCo@Gnp纳米催化剂的设计,由于石墨烯纳米球的非接触封装,该催化剂在所需超低铂族金属PGM负载(0.070mgpgmcm–2)下,呈现良好的电化学可接近性和优异的耐久性。
-
新南威尔士大学AFM:石墨烯边缘锚定Pt SACs实现高效碱性HER
与基面相比,石墨烯边缘表现出高度局部化的状态密度,这导致反应性增加。然而,利用这种增加的反应性来锚定和调整单原子催化剂(SACs)的电子态仍然难以捉摸。基于此,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Rose Amal和韩兆军博士(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在边缘丰富的垂直排列的石墨烯上锚定具有超低质量负载的Pt SACs(低至 0.71 µg Pt cm-2)的方法。
-
安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Jing Tang等–还原氧化石墨烯改性四硫化钒作为氧还原反应的优良催化剂
在催化过程中,VS4与rGO之间存在较强的键合,有利于电子的转移。因此,该复合催化剂具有优越的ORR活性、甲醇耐受性和较长的耐用性。本研究为开发廉价、高效、稳定的Pt/C替代催化剂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ui Yuan等–以氧化石墨烯为基底的对称钴卟啉在催化氧还原反应中的取代效应
选取三种对称钴卟啉,其中位分别为苄基、三苯胺咔唑和咔唑,分别被命名为Bz-CoPor、Cb-CoPor和TPACb-CoPor,涂覆在氧化石墨烯(GO)上作为电催化剂,考察取代基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影响。
-
Angew:MOF基石墨烯嵌入型光催化剂实现太阳能氨肥生产
近日,扬州大学庞欢教授首次报道了一种在太阳光照射下具有较高光催化固氮性和稳定性的Ce基UiO-66(GSCe)光催化剂。
-
北京化工大学李效玉和郭隆海团队《Macromolecules》:含氮缺陷结构的石墨烯氮化碳催化PET-RAFT聚合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的北京市水性聚合物合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效玉教授和郭隆海副教授团队,采用不同的处理剂(PTA)对三聚氰胺进行预处理,在其热缩合过程中原位引入两种氮缺陷结构,即氰基缺陷与氮原子空位,得到了一种含有氮缺陷结构的石墨烯氮化碳(g-C3Nx)。将g-C3Nx作为光催化剂使用,在可见光下成功催化PET-RAFT聚合。
-
石墨烯纳米球作为润湿性和电子改性剂增强加氢催化性能
该文中,研究人员展示了GDY作为润湿性改进剂的新作用,以增强氢化催化作用。在装载一定量的GDY纳米球后,二氧化硅介孔通道变得超亲氧,其允许气体H2直接存储在内部,从而显著增加钯纳米颗粒(NPs)周围的H2浓度。同时,GDY纳米球还通过强dπ相互作用改变Pd纳米粒子的电子结构。将GDY的这两种作用结合在一起,苯甲醛在室温H2压力下可以在水中进行加氢反应,与未改性的Pd/mSiO2催化剂相比,显著提高了4.3倍。
-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lili bo等–在具有高析氢反应活性的类石墨烯n-掺杂碳薄膜上生长的非化学计量mo6s9.5薄膜
开发用于析氢反应 (HER) 的有效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对于水电解制氢至关重要。在此,制备了几种在类石墨烯N-掺杂碳薄膜上生长的非化学计量Mo6S9.5薄膜复合催化剂,并在 0.5 M H2SO4中评估了HER性能。独特的结构赋予催化剂高度暴露的边缘活性位点、高比表面积和显着的高HER活性。优化后的催化剂在 10 mA/cm2 时表现出113 mV的低过电压、64 mV/dec 的低 Tafel 斜率和 40 Ω 的低电荷转移电阻以及高催化稳定性。
-
文献速递|四川大学赖波教授团队CEJ:N掺杂石墨烯中封装的Fe活性位点活化PMS–吸附和电子转移主导的非自由基机制
在这项工作中,成功合成了铁基石墨烯催化剂(Fe-0.6@N-GC),通过过一硫酸盐(PMS)活化降解磺胺异恶唑(SIZ)。Fe-0.6@N-G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吡啶N位点,具有优异的SIZ吸附。在 Fe-0.6@N-GC/PMS 系统中,SIZ (5 mg/L) 可在 20 分钟内完全降解。电化学分析、电子顺磁共振、清除和探针实验表明,SIZ可以通过介导的从SIZ到PMS的电子转移途径被有效降解,以及单线态氧( 1 O 2的部分贡献))。同时,N掺杂多孔碳上分散的Fe位点的稳定封装大大降低了铁的浸出(≤0.023 mg / L)。对不同污染物的降解具有高选择性和对共存离子的耐受性,有利于实际应用。最后,还通过分析中间体提出了可能的降解途径。总体而言,这项研究提供了对铁基催化剂催化有机污染物氧化中非自由基途径的新认识。
-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生物学院fan gao等–氧化石墨烯催化有机转化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主要是2011年至2020年)天然GO促进有机反应的研究进展,包括氧化偶联反应、官能团转化反应、氧化卤化反应、缩合反应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报告的系统中,氧化石墨烯可以被回收和重复使用多次。然而,在可见光诱导的有机反应中,使用氧化石墨烯作为光吸收剂和多相光催化剂的情况仍然很少。我们相信,氧化石墨烯作为多相光催化剂在光催化有机转化中的应用将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关注。
-
西北师范大学苏碧桃教授团队:石墨烯包裹的NiFe合金固定在N掺杂石墨化碳上作为高效的双功能电催化剂
以环境保护,绿色制备为出发点, 将废弃生物质—柚子皮为生物质衍生碳源,利用简单的浸渍-碳化策略,改变碳化温度和Ni/Fe的摩尔比,构建了一系列NiFe@NC/NGC纳米复合材料,并对所得材料的电催化性能进行表征测试,同时进行DFT计算,从理论说明材料的电催化性能。
-
科学家开发新装置 在化学反应中让铝具备稀有金属的催化特性
为了调整材料中的电子数量,催化冷凝器是由一系列薄膜堆叠排列而成的。顶层是 4 纳米厚的氧化铝(Alumina),它位于一层石墨烯上,下面是一个绝缘体,底部是一个导体。当电压被施加到石墨烯和导体层时,氧化铝中就会产生一个电荷。这改变了它的表面特性,使它能够像催化剂一样发挥超出其等级的作用。
-
对多功能石墨烯基复合光催化剂技术的新见解
中国福州大学的徐毅军教授最近领导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了多功能GR基复合光催化剂的优化方法和合成。首先讨论了GR基复合材料的优化策略,包括降低GR缺陷密度,化学掺杂,优化GR和光活性组分尺寸,沉积助催化剂以构建双助催化剂或多助催化剂体系,以及增强GR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参数。然后从新的角度研究了GR基复合材料的合成,重点是GR在光催化中的作用,包括光电子介质和受体,增强吸附能力,定制光吸收范围和强度,以及大分子光敏剂。本文还简要概述了提高GR基复合材料太阳能转换效率的问题和可能的演化技术。
-
重磅发现!厦大科学家研究成果登上Science杂志
厦大发布消息说:这一成果首次将C60作为电子缓冲剂改性铜基催化剂,打通了从合成气制备乙二醇的常压加氢催化技术难关,完成了在近常压和低于200℃的条件下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的规模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