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
-
石墨烯-氧化铜纳米复合材料可通过商业途径获得
该产品以干粉形式供应,是一种用氧化铜纳米颗粒装饰的石墨烯,根据文献记载,它在需要催化/光催化活性、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应用以及抗菌活性的应用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
张黎明课题组:石墨炔/石墨烯复合结构负载单分散分子催化剂用于高效CO2电催化还原
复旦大学化学系张黎明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张锦课题组、南洋理工大学李述周课题组合作,利用石墨炔/石墨烯(GDY/G)异质结构作为二维导电载体锚定酞菁钴分子(CoPc),实现高效电化学还原CO2制备CO。
-
石墨烯增强的混凝土首次在现实世界中完成部署
为了形成这种材料,该团队将极少量的石墨烯添加到水和水泥中,在那里,石墨烯既是一种机械支持,又为将混合物变成混凝土浆的化学反应提供额外的催化剂表面。最终的结果是在微观尺度上改善了粘合性,而且材料比标准混凝土强30%左右。
-
JACS:分子和石墨烯材料的杂化用于选择性控制光催化CO2还原
近日,法兰西大学Marc Robert,香港城市大学Tai-Chu Lau,东莞理工学院Gui Chen,意大利帕多瓦大学Laura Calvillo报道了一种由羧酸基团共价连接到石墨烯表面的Co季吡啶配合物(Coqpy)。
-
叮~您有一份展会邀请函,请注意查收!
广州埃米石墨烯科技作为一家致力于石墨烯科技的推广与应用的高科技企业,基于对石墨烯的认知和了解,公司先后投资研发了20多个应用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石墨烯应用know-how及相关知识产权,产品覆盖空气净化、水体净化、功能涂料、特种金属等诸多行业领域。
-
AFM:锚定在掺P石墨烯上的具有P掺杂的多孔碳“铠甲”的铁/镍磷化物纳米晶复合材料的相调控用于促进整体水分解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韩敏教授,Ying Liu,中科大Yue Lin报道了通过预先设计的超分子凝胶在Ar/H2气氛下的热转化,实现了具有多孔掺磷碳(PC)“装甲”并锚定在掺磷石墨烯(PG)上的铁/镍磷化物NHs纳米复合材料的相调控合成,通过简单调整凝胶前驱体中铁镍盐的摩尔比,获得了包括FeP–Fe2P@PC/PG, FeP–(NixFe1-x)2P@PC/PG, (NixFe1-x)2P@PC/PG和Ni2P@PC/PG四种纳米复合材料。这种合成方案将还原、相变、掺杂、封装和杂化过程集成在一个步骤中,简单、环保、可重复且易于大规模合成。
-
南京工程学院《Chem. Asian J》:N掺杂超薄类石墨烯纳米片上包覆的FeNi纳米颗粒可作为稳定的锌空气电池双功能催化剂
得到的FENIN-C催化剂具有快速的OER反应动力学、高效的ORR四电子转移和优异的双功能性能,OER/ORR的可逆氧电极指数为0.87v。锌空气电池的高开路电压为1.46v,稳定放电电压为1。使用液体电解质、锌片作为n电极和碳布上的Feni/n-C涂层作为空气电极组装23v区域。Feni/N-C作为锌-空气电池的氧电极催化剂,比容量高达816mah-g,充放电循环275h后,比Pt/C-RUO组装的催化剂性能好得多
-
Nat Commun:富缺陷石墨烯上原子分散铂物种配位数的调节用于正丁烷脱氢反应
近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刘洪阳研究员,北京大学马丁教授,香港科技大学Ning Wang,Xiangbin Cai报道了通过Pt-C键在富缺陷的石墨烯上制备了完全暴露的Pt3团簇,通过原子分散的Sn启动子进行几何分割,可以精确地调节担载的Pt团簇的配位数(CN)。
-
内蒙古大学张军课题组:石墨烯杂化的二维空间限域型氮化钼纳米催化剂用于高效氨分解
张军课题组构建了一种石墨烯杂化的二维空间限域型氮化钼纳米催化材料。一方面介孔孔道的限域效应有效阻止了氮化钼纳米颗粒在高温氨分解反应过程中因团聚导致颗粒尺寸增大,活性位点数减少,活性位点分散度较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富电子的石墨烯和氮化钼中3d电子的耦合作用,可优化其表面电子特性,诱导产生具有更优NH3的吸附和分解及吸附氮脱附形成N2的反应活性位点,增强氮化钼的本征活性。此外,利用DFT计算深入研究氮化钼在催化氨分解反应过程中的机理,揭示了石墨烯和氮化钼协同增强催化氨分解反应活性的作用机制。
-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开发出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石墨烯界面纳米阀固态储氢材料 可实现储氢材料安全、可控、稳定释氢 克服氢气低温释放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张锦英教授团队开发了石墨烯界面纳米阀固态储氢材料,以高活性轻金属氢化物为原材料,在不同组分界面建立石墨烯界面纳米阀结构,通过界面纳米阀非催化动力学调控机制实现储氢材料安全、可控、稳定释氢。同时该界面纳米阀结构能有效隔绝水氧,杜绝氢气自发泄露,提高材料的储运安全性,避免了使用笨重的高压金属罐或者添加额外的保护装置来进行运输,极大地提高了材料便携性和系统储氢密度。同时张锦英教授团队还克服了氢气低温释放的行业性难题,实现了石墨烯界面纳米阀固态储氢材料在-40~85℃宽温度范围稳定工作,并成功在50W、200W和1000W燃料电池系统上进行了不同载荷验证。目前团队正在进行基于此新型储氢技术的便携式氢能电源、无人机、氢能源电动车等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具有增强的光吸收性能的黑磷偶联的黑色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高效光催化CO2还原
中科院上硅所黄富强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韩一帆教授报道了具有增强的宽光谱太阳光吸收性能和优异的电子迁移率的BP偶联的BT纳米复合材料(BP-BT)用于有效的光催化CO2还原为CH4。
-
石墨烯量子点
石墨烯量子点在生物、医药、新型半导体器件等范畴具备重要潜在应用。能实现单分子传感器,也可能催生超小型晶体管或是使用半导体激光器所进行的芯片上通讯用来制作化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医疗成像装置或是纳米级电路等等。
-
ACS Catal.: 光子闪光技术合成Mo2C/石墨烯电催化剂用于高效析氢
提出了一种以MoO3/石墨烯为前驱体,在常温下利用光子闪光合成(PFS)在碳布衬底上的Mo2C基电催化剂的快速、简单工艺。选择了宽度为几微米的轻度边缘氧化的氧化石墨烯片,其目的是由于存在边缘功能基团而具有较高的表面负载和易于形成碳化物。
-
高浓度电催化“碳中和”气相产物制备石墨烯
该团队基于排水法的原理进一步设计了方便收集CO2还原气相产物的电解槽,实现了在不使用质子膜的条件下制取浓度最高达52%的CO,且电解质经长时间反应几乎不发生消耗。通过将电化学系统与CVD系统串联,CO产物被直接转换为高质量的单层石墨烯薄膜。
-
Angew:石墨烯与钨原子复合协同增强锂硫电池动力学
山东大学熊胜林教授等人通过自模板和分子筛方法,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将钨单原子催化剂固定在氮掺杂石墨烯(W / NG)上的策略,具有优异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