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
-
清华大学成会明和周光敏课题组–石墨烯支持的单原子催化剂实现MoS2和Mo/Na2S之间的高效可逆转化
以传统的 MoS2 为例,在理论模拟的指导下,选择了氮掺杂石墨烯上的铁单原子催化剂(SAFe@NG),并首先将其用作基材,以促进 MoS2 在放电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在接下来的充电过程中,结合光谱学和显微镜,证明了 SAFe@NG 催化剂能够实现 Mo/Na2S→NaMoS2→MoS2 的高效可逆转化反应。
-
辽宁师范大学和汕头大学– 用CeO2和RGO改性的花状CoAl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CO2还原的高效光催化剂
本文以CoAl-LDH/CeO2(CAC)为中间体,采用简单但有效的原位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CeO2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逐步掺杂的CoAl-LDH(CACR)复合材料。这种设计将CoAl-LDHs和CeO2的光电化学特性与导电RGO有机结合,形成了集光能力强、电荷分离效率高、电子转移速度快的优化配方。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具有高负载银纳米粒子的单宁酸/Fe3+功能化磁性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废水处理的超高效催化剂和消毒剂
我们通过使用磁性氧化石墨烯 (MGO),通过单宁酸 (TA)/Fe3+络合合成了一种具有极高负载量 (高达 30 wt%) 的新型Ag NPs纳米复合材料。Ag@MGO-TA/Fe3+催化剂在水性环境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可以在极低的剂量(即0.05 mg/mL)下对亚甲蓝(MB)实现0.054 s-1的超高催化还原率,即比以前在类似条件下报道的大多数基于NPs的催化剂高出约十倍。
-
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合国立台湾大学劉如熹课题组–多孔石墨烯上设计欠配位的Ni-Nx和Fe-Nx位点用于电化学CO2转化制合成气
在该研究中,提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方法,用于在多孔石墨烯框架内控制制备欠配位的Ni-Nx(Ni-hG)和Fe-Nx(Fe-hG)催化剂,用于电化学还原CO2 (CO2RR)s生成合成气。通过对商用级含氮石墨烯进行热处理,制备出一种有缺陷的多孔石墨烯,然后将其用作支撑,通过碳缺陷修复来引入欠配位的单个原子。
-
作为二次锌空气电池(SZAB)阴极的催化剂,Gnanomat 先进材料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
Gnanomat 开发的双功能催化剂用于 SZAB 原型的空气电极,符合工业可行产品的要求,可按照工业和绿色协议使用低成本和环保型原材料制造,这与文献中基于镍和钴金属的最佳催化剂相比具有重要优势,因为镍和钴金属显示出较高的成本和稀缺性(例如,钴被列入欧盟关键原材料清单)。这些成果是与作为独立第三方的储能研究参考中心 CIDETEC 合作取得的,相关技术和研究成果正在申请知识产权。
-
[NCM综述]上海理工大学沈淑玲—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多相催化剂
该综述总结了近年来GQDs基多相催化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在全解水、金属-空气电池等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GQDs基催化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设计高性能GQDs基催化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Vali-e-Asr University–MgCo2O4在还原氧化石墨烯上的分级纳米结构作为甲醇电氧化的高性能催化剂
制备了MgCo2O4与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的混合物,以区分富含 rGO 和不含 rGO 的催化剂,以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MFC) 阳极(甲醇电氧化工艺)的潜在应用。由于镁和钴氧化物的接近,以及它们在 rGO 上的杂化,产生的协同效应使 MgCo2O4-rGO成为 DMFC 应用中阳极电极的高效低成本催化剂。EIS、CV、LSV 测试和MgCo2O4-rGO在2000个连续CV循环中的循环稳定性证实了 rGO 在催化剂结构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单电池测试表明我们提出的催化剂适用于 DMFC 的实际应用。
-
清华大学朱永法/江南大学娄阳《自然·通讯》:α-MnO2/石墨烯分级结构可实现高效臭氧分解
近期,清华大学朱永法和江南大学娄阳等人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将α-MnO2封装在石墨烯层中,以实现对催化剂表面电子结构的调节,从而实现高效稳定的臭氧分解过程。
-
郑州大学邵国胜、张鹏教授InfoMat封面文章:电纺柔性TiC纳米纤维@垂直石墨烯电催化剂促进锂硫电池中多硫化锂催化转化
针对以上锂硫电池所遇到的问题,郑州大学邵国胜教授和张鹏教授课题组通过电纺结合气象化学沉积的方法在TiO2纳米纤维表面构筑了一层垂直石墨烯并且原位转变为TiC,制备了TiC@VG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高效的复合电催化剂体系成功应用于锂硫电池,显著提高了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制备的TiC纳米纤维可显著提高对多硫化锂的吸附能力,降低穿梭效应的同时促进多硫化锂的催化转化,在TiC表面构筑的垂直石墨烯为硫化锂的沉积提供了充足的表面积,因此,制备的TiC@VG纳米纤维复合电催化剂既能够降低穿梭效应、提高转换动力学,又能够诱导硫化锂均匀沉积,极大的提高了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ACS Nano:多孔石墨烯上非配位Ni−Nx和Fe−Nx的设计用于电化学CO2转化为合成气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Rose Amal,Rahman Daiyan,台湾大学Ru-Shi Liu报道了提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策略,在多孔石墨烯框架内控制制备未配位的Ni−Nx(Ni-hG)和Fe−Nx(Fe-hG)催化剂,用于电化学CO2还原转化为合成气。
-
《AFM》:超强性能的石墨烯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
氧化亚硅(SiO)虽然容量高、循环寿命长,但其固有电导率和库仑效率低,以致一直无法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来自北达科他大学的研究人员,以低成本的煤炭腐殖酸为原料,采用简便方法原位合成石墨烯包覆歧化氧化亚硅负极材料,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937.6mAh g−1,首次库仑效率为78.2%,2.0 A g−1下的可逆容量为1023 mAh g−1,循环50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2.4%。
-
提升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的导电浆料-石墨烯VS碳纳米管
目前石墨烯导电剂已经实现产业化应用,但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是机械法制备的石墨烯材料,片层较厚,对离子传导存在明显的“位阻效应”。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批量制备为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打开一扇大门,其充分发挥石墨烯“至柔至薄”的特性,导电导热性能良好,在锂离子电池性能提高方面展示显著效果。随着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工艺的深度优化以及分散技术的逐步成熟,石墨烯导电剂未来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良好,最终将成为石墨烯规模应用的成功案例。
-
清华大学赵海燕课题组–真空冷冻干燥法制氧化石墨烯/Fe2O3纳米复合材料高效催化热分解高氯酸铵
探究了Fe2O3: GO不同比例下对AP的催化作用,其中3 wt% GO/Fe2O3纳米复合材料相对于纯AP,对应的AP热分解温度大大降低。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阐述了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石墨烯的存在,可以降低AP热分解反应期间的活化能垒(约 17% )以增强催化效果。
-
Nature Chemistry:用石墨烯量子点合成高金属负载量单原子催化剂的通用方法
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每个金属原子位上表现出非凡的活性,但金属原子密度较低(通常小于5 wt%或1 at.%)限制了其整体催化性能。有鉴于此,电子科技大学的夏川等研究人员,报道了用石墨烯量子点合成高金属负载量单原子催化剂的通用方法。
-
用石墨烯量子点合成高金属负载量单原子催化剂
该文中,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合成高过渡金属原子负载量达40wt%或3.8at.%的单原子催化剂的通用方法,其与文献中的基准相比有几倍的改进。后来交织成一个碳基体的石墨烯量子点,被用作一个提供大量锚定位点的支持,从而有利于产生高密度的过渡金属原子,原子之间有足够的间距避免金属原子聚集。在Ni单原子催化剂上,随着Ni负载量的增加,电化学CO2还原(作为代表性反应)的活性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