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
-
研究开发出双级“铠甲”整体式电极
团队开发出石墨烯封装泡沫镍骨架的双级“铠甲”整体式电极,该电极的一级“铠甲”结构由石墨烯包覆泡沫镍骨架构成,二级“铠甲”结构则由石墨烯封装金属镍纳米颗粒形成。这种独特的结构不仅充分发挥了石墨烯封装对活性位点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金属中心对石墨烯的电子调控作用,进一步优化了石墨烯铠甲表面的催化活性。此外,该结构还显著增强了整体式电极的化学稳定性,从而在电催化硫化氢分解反应中实现了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的双重提升。
-
催化学报CJCatal:石墨烯层包覆铁钴合金的电子相互作用促进CO2高效加氢制低碳烯烃
该工作从调控活性相电子结构,改善表面反应物分子的吸附行为出发,利用弯曲石墨烯层内凹面的缺电子性质,通过简单的溶胶-凝胶法以及后续的热解处理制备了石墨烯层包覆铁钴合金碳化物的核壳型催化剂。在CO2加氢测试中,由石墨烯层包覆的铁钴合金催化剂FeCoK@C表现出了52.0%的高CO2转化率、33.0%的低碳烯烃选择性,时空收率可达到52.9 mmolCO2·g-1·h-1,为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水平,并且具有超过100 h的催化稳定性。
-
黑龙江大学付宏刚团队 | 石墨烯基底上限域合成类团簇状氮化钼用于高效深度氧化脱硫
该工作成功制备了一种均匀分散在石墨烯表面的类团簇状 Mo2N 催化剂,它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稳定的 ODS 催化剂。Mo2N/rGO-A 催化剂结合了小尺寸 Mo2N 和石墨烯载体的优点,暴露了丰富的可接近的表面活性位点,可以很容易地激活 H2O2 氧化剂并形成活性 Mo2N-过氧化物中间体,进而表现出优异的 ODS 性能。这项研究对设计高效、稳定的小尺寸钼基 ODS 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
First Graphene 为氢气电催化剂工艺申请专利
该工艺利用现有的资本设备,用钴、铁、镍、锌、铝、钒和铜等具有成本效益的贱金属制造新等级的金属氧化物沉积石墨烯。公告称,该工艺可提供经济高效的石墨烯基电催化剂,用于经济地生产氢气。
-
提供第三代电解水制氢技术装备,「稳石氢能」今年实现2亿营收 | 早期项目
作为电解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催化剂的性能直接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状态。「稳石氢能」自主研发出催化剂配方,采用镍钴铁-LDH与石墨烯复合技术开发出有序化、高导电、多活性点位的低成本OER催化剂,保证了在碱性环境下催化环节的活性和稳定性。
-
理工清科取得一种石墨烯负载Ni-MOF储氢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负载Ni‑MOF储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分别称取六水合硝酸镍和氧化石墨烯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下搅拌使其发生均匀混合反应,加入对苯二甲酸,充分搅拌使其溶解,然后置于反应釜中进行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固液分离,收集固体产物,洗涤、干燥,即为石墨烯负载的Ni‑MOF储氢催化剂,命名为G@Ni‑MOF。
-
中南民族大学王立/李金林PNAS:碳化物新护盾,石墨烯抑制费托合成CO2
石墨烯层与χ-Fe5C2核心活性相之间的紧密接触有效防止了费托合成过程中生成的水对Hägg碳化物的氧化。该疏水性石墨烯层不仅确保了催化剂在长时间反应中的稳定反应性和选择性,还有效抑制了水气变换反应(WGS),从而使CO2的生成降到最低。
-
石河子大学科研团队在硅掺杂石墨烯类材料增强氧还原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Carbon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了二维硅掺杂石墨烯类材料(Si-GLC),其特点是含有“C-O-Si”键,通过原位掺杂方法实现。由于硅的电负性远小于碳和氧,形成“C-O-Si”键导致硅失去大量电子并带正电,这增加了对电子氧的吸附,从而提高了氧还原反应的活性。
-
沈阳化工大学李文泽课题组JMCA: 新型Co-MOF衍生的石墨烯负载CoP@Co₃O₄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高效析氧反应研究
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Co-MOF,将其与磷酸三聚氰胺共混,首次采用一步热解法将CoP纳米颗粒嵌入到Co3O4壳层的同时将其负载在氮掺杂石墨烯层上。因此,独特的形态提供了更分散的活性位点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并表现出优异的OER性能。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CoP与Co3O4之间界面的形成使得Co的d带中心远离费米能级,从而降低了O2释放的能垒,使其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此外,石墨烯层有效地保护了催化剂,使其在长时间工作下保持稳定。
-
Nature Nanotechnology | 北京大学,科学家揭示石墨烯单分子电学检测平台在单催化剂中的创新应用!
该团队设计并制备了基于单一催化剂的电学检测平台,成功实现了对环闭合复分解(RCM)反应路径的可视化。通过这种平台,研究人员不仅揭示了生产性路径和隐藏的退化路径,而且发现传统上被认为不希望出现的退化路径对生产性路径具有意外的建设性耦合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外部电场可以有效调控这两种路径,从而精确控制反应进程。
-
香港大学&暨南大学,氧化铁-石墨烯薄膜!Nature Communicatins
催化膜由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与<5 nm的超细单分散纳米颗粒通过简单的原位生长和过滤组装形成。由于纳米粒子能调整膜结构、化学成分和层间空间,这种膜的渗透率是GO膜的4倍,达到48.6 L m-2 h-1 bar-1。这种膜在20个循环周期内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而且能够适用于降解环境浓度的氯化有机污染物。
-
Mater. Today Phys. | 拓扑绝缘体Bi2Te3和氧化石墨烯协同增强光热效应和光催化析氢活性
在本项工作中,作者采用高导电性的Bi2Te3纳米片和高质子导电性的氧化石墨烯作为有效的助催化剂,协同提高Zn0.67Cd0.33S的可见光催化制氢性能。本研究为开发新型光热转化可见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
北京华能长江取得改性海泡石负载还原氧化石墨烯和Cu-Eu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北京华能长江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改性海泡石负载还原氧化石墨烯和Cu-Eu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15845862 B,申请日期为2022年11月。
-
基于石墨烯的Z型磁性ZnFe2O4/TiO2可见光催化材料研发
项目通过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和水热法等工艺,开展了ZnFe2O4/rGO、管状TiO2/层状ZnFe2O4和ZnFe2O4/TiO2@rGO等一系列磁性二元/三元异质复合光催化剂的结构设计、性能表征和应用基础研究,探讨复合光催化剂的构效机制及其光催化、回收和重复利用性能。项目产品具有优异的光催化稳定性,该材料易通过外加磁场分离回收,具有高效率、性能稳定和易回收再用等特点,项目研究在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键合界面等微观结构调控上有创新。
-
安徽瑞氢取得石墨烯掺杂碳载体铂碳催化剂材料专利
安徽瑞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石墨烯掺杂碳载体铂碳催化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氢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118136869 B,申请日期为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