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扬起孜孜以求的创新之帆——山东烟台坚持自主创新的探索实践
2024年9月,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王一庆在二维材料氧化石墨烯质子膜领域取得重要研究突破,并在化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了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氧化石墨烯质子膜的电化学还原反应中存在质子主导的三个三相界面(3-3PI)。基于发现的3-3PI界面模型,他提出了使用简单的三电极装置结合膜表面的实时成像识别和量化氧化石墨烯质子膜质子传输通道的方法。
-
北大医学-南威软件大健康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广东省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中心顾兵主任探讨了“学科交叉助力病原感染创新研究与转化应用”。他介绍了基于氧化石墨烯的3D荧光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以及用于快速药敏分析的共基因测序方法,特别是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的快速检测与诊断中的应用。
-
新研究阐明了石墨烯的商业化途径
该研究追溯了材料创新的历史轨迹,将石墨烯的发展历程与硫化橡胶和碳纤维等其他变革性材料进行了比较。它确定了商业化的六个不同阶段–发现、早期研究、开发、试点试验、”去/不去 “决策阶段和成熟商业化阶段。除了这些阶段之外,论文还强调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障碍,如监管障碍、市场接受度以及与传统材料的竞争。
-
厦门大学AFM:热冲击退火精准制备SiC外延石墨烯
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易骏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热冲击退火(TSA)方法,该方法可以在SiC表面实现对高质量少层石墨烯的动力学可控的外延生长,且生长时间不到10 s,有效地满足了在SiC上生产高质量、少层和低成本石墨烯的需求。
-
河南省第二批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验收项目公示
石墨烯基多维调控太赫兹超材料吸波器研究 安阳师范学院 胡丹,三维支撑型聚合物石墨烯材料“池-渠”润滑结构设计与摩擦学机制 河南科技大学 潘炳力,基于吡啶氮/石墨氮调控策略构筑窄半峰宽石墨烯量子点及其广色域显示增强机制 中原工学院 李伟涛
-
山东大学Li Sun、Xian Zhao和Xuejian Xie课题组–环境压力调节打破单晶石墨烯制备的热力学平衡
本文基于单晶生长理论,研究了维持稳定、一致生长驱动力的方法。对比分析表明,与稳定压力条件下生长的样品相比,每种动态调节方法都显著增加了石墨烯的尺寸。
-
动态光谱可调的室温石墨烯长波红外探测器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离子凝胶门控单层石墨烯的室温长波红外探测器,该探测器具有高探测率、快速响应时间以及动态可调的光谱响应。通过将石墨烯图像化成腔耦合的六边形孔阵列,研究人员利用激发狄拉克局域等离子体实现了约70%的增强吸收,该等离子体在长波红外光谱范围内进一步可静电调谐。
-
可有效从废水除铅 碳烟灰加工成防污染利器
为缓解碳烟灰对垃圾填埋场造成的负担,研究团队先用化学物,把钒离子从碳烟灰抽离,再把碳烟灰打磨成2微米至50微米的颗粒,以扩大可吸附铅离子的面积。研究团队跟着让加工后的碳烟灰附着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的表层,同时堆叠在氧化石墨烯片之间,使吸附铅离子的能力更强。
-
中南民族大学王立/李金林PNAS:碳化物新护盾,石墨烯抑制费托合成CO2
石墨烯层与χ-Fe5C2核心活性相之间的紧密接触有效防止了费托合成过程中生成的水对Hägg碳化物的氧化。该疏水性石墨烯层不仅确保了催化剂在长时间反应中的稳定反应性和选择性,还有效抑制了水气变换反应(WGS),从而使CO2的生成降到最低。
-
海南大学《Carbon》:基于石墨烯的吸油袋,用于海上溢油处理等
所制备的吸油袋不仅解决了传统二维油水分离膜材料分离驱动力单一的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分离方法,而且验证了将吸油袋应用于高粘度油类光热吸附领域的可能性,拓展了二维膜材料在海上溢油处理中的应用范围,为进一步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
-
海水淡化新技术:基于太阳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焦耳加热与光热协同蒸发系统
采用聚焦太阳光将氧化石墨烯(GO)还原为太阳还原氧化石墨烯(SRGO),并将其涂覆于碳纤维(CF)上制成光热加热器,通过滤纸与支撑结构构建三维非接触式蒸发器。
-
重新思考大脑起搏器:更好的材料如何改善信号 试验用材料控制脑起搏器外部噪音的不良副作用
作者将石墨烯、聚丙烯和纳米粘土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型生物材料,用于大脑和心脏起搏器的出口栅极(负责控制和传输信号的部件)。在测试了五种不同比例的材料后,他们发现生物材料中的孔隙在减轻噪音干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解释石墨烯中的弹性手性自旋纹理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涉及两个同步加速器的伟大实验,以寻找石墨烯中诱导的强自旋轨道耦合的起源证据。这种影响比以前想象的要大,对它的理解为设计新型存储器件铺平了道路。
-
J. Build. Eng. :碳纤维与氧化石墨烯接枝碳纤维改性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对比
本文证实了在碳纤维(CF)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GO)可改善CF/混凝土基体界面性能并提高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CF-GO表面的GO发挥“膨胀螺栓”效应,吸引水化产物晶体沉积并调节水化产物晶体结构,从而增强CF-GO/混凝土基体界面结合。
-
再生塑料木材发明者托马斯-诺斯克因其作品获得最高荣誉
他的最新项目涉及开发一种轻而强的塑料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硬度极高,可用于下一代坦克、飞机和汽车。更轻的材料更适合用于运输,使旅行更快、更远。诺斯克的想法是使用石墨烯作为硬化剂,石墨烯来自铅笔中常用的石墨。他说:”我想出了一种使用石墨(50 美分一磅)的方法,可以在熔融聚合物中就地将石墨层分离到原子层。”这可能是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