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前沿进展 | 石墨烯高鲁棒性完美吸收器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硅基双联复合光栅结构,利用复合光栅结构支撑的环形偶极子连续域束缚态,在不破坏结构对称性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双联光栅之间的间隙,实现了单层石墨烯的完美吸收。与传统的单个单元光栅或圆孔/圆柱阵列设计不同,该设计中结构随着光栅间隙距离的变化,始终表现出非常稳定的波长峰位。
-
SCMs|石墨烯负载分子铁酞菁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调控与氧还原催化应用
泡芙状石墨烯载体由于具有独特的皱褶和球状形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尺度的孔结构,有利于FePc的高密度负载、活性位点的暴露和催化过程中传质效率的提高。
-
JPCL快讯|石墨烯表面滑移促进的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微孔层设计
受水和气体在石墨烯表面和碳纳米管内滑移行为的启发,石墨烯表面的水的滑移行为有利于气体扩散层中水的排出,从而有望减少水淹现象的发生。在传统基于碳黑的微孔层中加入仅1%质量分数的超临界流体剥离制备的石墨烯,微孔层表面的裂痕相比碳黑微孔层减少了60%,面电阻减少了3%,气体透过率增加了近3倍。
-
文献速递|苏州科技大学钱飞跃副教授PSEP:过氧化物类型对石墨烯基催化膜去除磺胺类抗生素效能和反应机理的影响
本文使用复合组装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负载到尼龙微滤膜表面,制备了同时富含碳环结构缺陷和氮掺杂点位的rGO/N-CNT催化膜。
-
建立联系:研究人员连接单个石墨烯纳米带
用GNR制造晶体管的过程包括将它们放在硅基板上、连接电路并通过电线流过电流以测量晶体管特性。该团队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GNR的直径比DNA分子的直径还窄,并将它们连接起来。他们开发了一种技术,其中的电路也只有几纳米宽。
-
ChemSusChem:氧化石墨烯催化的温和条件下木质素选择性降解
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童朝晖教授团队和纽黑文大学肖德全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和过氧化脲(过氧尿素)的廉价催化体系,将木质素选择性降解为高得率苯酚酸的方法,并通过DFT研究揭示了其催化反应机理。
-
极端制造 | 石墨烯人工突触制造实现光电类脑计算应用
石墨烯突触器件的最新进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制备工艺、器件结构和光电类脑计算应用。首先,石墨烯突触器件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石墨烯材料合成、转移和图案化三方面。另外,突触器件结构主要分为两种,即两端忆阻器和三端突触晶体管。最后,光电类脑计算应用涉及到,例如光逻辑计算、神经视觉系统和联想学习等。
-
刘忠范院士蟒山讲坛开讲石墨烯新材料
刘忠范院士从石墨烯的结构、特性和形态讲起,分享了自己从碳纳米管研究转向石墨烯研究的过程,重点介绍了在其领导下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材料研发布局、成长和发展现状以及从实验室样品到规模化产品再到市场化商品的探索之旅。刘忠范还介绍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在践行工匠精神、融通政产学研、打造石墨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的成功法宝,分享了从研究思维到产业思维跨越实践的宝贵经验,以及石墨烯材料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他表示,科技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研究品质,做真正有成就感和获得感的工作,成果要“上书架”“上货架”。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研究生开题答辩及综合考试顺利举行
杨钰垚、梁富顺、吴雨竹、孙志丰、王文虎等21名研究生分别就自己当前研究工作的选题依据、研究重点和创新点、未来发展方向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向答辩委员会做了报告。答辩委员会评委在认真听取汇报后,针对每名学生的研究选题、框架、重点及策略、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宝贵建议,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深入探索的可能性。
-
太原理工大学刘旭光教授ACB:基于Ni3(HITP)2/石墨烯复合气凝胶颗粒电极的三维原位自电解系统高效深度去除焦化废水中的苯酚
这项工作通过自组装技术开发了具有高导电性和高催化活性的Ni3(HITP)2/石墨烯基复合气凝胶颗粒电极,并利用该颗粒电极建立了具有高效苯酚降解能力的三维原位自电解体系。
-
用废塑料制造氢气可以收回成本 莱斯大学研究发现石墨烯副产品抵消了“闪蒸”制氢成本
“当我们第一次发现闪蒸焦耳加热并将其用于将废塑料升级为石墨烯时,我们观察到大量挥发性气体产生并从反应器中喷出,”怀斯说。“我们想知道它们是什么,怀疑是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和氢气的混合物,但缺乏仪器来研究它们的确切成分。”
-
中科院物理所朱学涛/郭建东团队Phys. Rev. Lett.: 石墨烯中拓扑声子的直接观察
研究测量清楚地揭示了二维动量空间中节环声子的闭环和狄拉克声子的锥形结构,与理论计算非常一致。声子谱的三维映射(二维动量空间和能量空间)的能力为系统识别拓扑声子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项研究工作为拓扑声子在超导、动态不稳定性和声子二极管中的潜在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超级蒙烯材料:石墨烯家族的新成员
在应用探索方面,石墨烯的导热性和导电性为人们所青睐,超级蒙烯材料的问世有望促进电力电缆、信号传输、导热散热等结构功能器件的升级换代。有针对性地发展超级蒙烯材料的生长方法、规模化工艺和装备是这一新兴领域发展的关键。毋庸置疑,这一新概念材料的提出将有力推动石墨烯与传统材料的融合,为破解连续态石墨烯薄膜材料的实用化开辟新路,为加快石墨烯材料的产业落地提供新的动力。
-
氧化石墨烯膜在实际水体中的长期过滤性能和生物污染行为
该工作以实际地表水和两种不同表面特性的GO膜(V-GO: 抽滤制备,P-GO:压滤制备)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力驱动过滤方式进行了45天长期过滤实验,探究了GO膜在实际水环境中的运行稳定性、有机物去除效能和生物污染行为。
-
中南刘洪涛&湖师杨亚辉团队: 深入探究氧化石墨烯气凝胶本征赝电容
中南大学刘洪涛教授团队与湖南师范大学杨亚辉教授团队,通过设计不同的还原策略,将冷冻干燥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气凝胶进行差异化还原,从而获得具有不同形貌特点以及不同化学组成的 GAs。详细的表征证明,这几种 GAs 在层间距、孔隙分布、润湿性、稳定性等性质上具有不同的特性,从而影响相关的电化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