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石墨烯,又一篇Nature!
本研究报告了一种基于非对称双层石墨烯/六方氮化硼Moiré异质结构的低功率(20 pW)Moiré突触晶体管的实验实现和室温运行情况。非对称Moiré电势会产生稳健的电子棘轮态,这使得控制器件电导的电荷载流子的滞后、非挥发性注入成为可能。双栅Moiré异质结构中的非对称门控实现了多种具有生物现实主义神经形态功能,如可重新配置的突触反应、基于时空的tempotrons和 Bienenstock-Cooper-Munro 输入特异性适应。通过这种方式,Moiré突触晶体管可以实现高效的内存计算设计和边缘硬件加速器,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
学校举办“大师讲坛”——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应邀作“石墨烯新材料”专题讲座
刘忠范院士在讲座中强调,要做出真正有用的东西,或者“上书架”、或者“上货架”,“上书架”并非简单地发表学术论文,而是真正对科学有用,成果能够写到教科书里,留在科学史上;“上货架”并非简单地申请几项专利,而是真正转化出、用得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国计民生发挥作用。他鼓励青年师生做真正有成就感和获得感的事,要怀揣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决心,永远不要给自己设置天花板,不断超越自我,勇敢前行。
-
南航朱孔军团队: 简便工艺快速制备高性能 Li₃VO₄@rGO 负极材料
该工作采用的匀速旋转溶剂热法与加入的石墨烯纳米片协同作用使得制备的 Li3VO4 晶粒尺寸更细小、分布更均匀,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这不仅缩短了 Li+ 的扩散路径,而且为 Li+ 的脱嵌提供了额外的活性位点。此外,氧化石墨烯的复合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从而加速了反应动力学并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张勇研究员、刘新风研究员AM:首次实现亚纳米石墨烯物理制备
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张勇研究员团队与刘新风研究员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全物理自上而下方法,用于生产具有完全破缺晶格的亚纳米石墨烯。首次成功获得了具有单层结构和约0.5nm横向尺寸的本征石墨烯亚纳米材料(GSNs)。
-
宏观尺度液体超润滑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研究人员采用简单的直接热解法将柠檬酸热解为碳量子点材料,将碳量子点作为添加剂加入到聚乙二醇水溶液的基础润滑剂中。由于热解得到的碳量子点表面含有丰富的羧基和羟基等官能团,确保了其在水溶液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然后,通过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该复合润滑液的摩擦学性能。
-
清华大学《Small》:在绝缘体上直接生长石墨烯实现超灵敏生化传感平台
作者的研究首次证明,与高质量的转印CVD或剥落石墨烯相比,直接生长具有良好均匀性和高产率的PECVD石墨烯用于高精度生物传感器芯片是可行的。
-
[NCM综述] 大连理工大学王旭珍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教授:碳基光热材料用于同时产生蒸汽和发电
在阐述 SIVG 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包括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点和炭化生物质材料在内的各种 CPTMs 的光热转换和 SIVG 性能,并对水电联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旨在为用于同时产生蒸汽和发电的多功能碳基光热材料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
-
【NCM封面文章】太原理工大学王永祯/张妍兰团队:具有异质界面的三维多孔NiCo2(CO3)3/石墨烯气凝胶用于高效微波吸收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在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NiCo2(CO3)3来制备轻质的三维多孔气凝胶材料。三维多孔气凝胶的独特成分与结构既改善了NiCo2(CO3)3颗粒的团聚问题,又提高了单一成分的阻抗匹配性能。通过调控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成分与结构来调控气凝胶的界面、极化位点和电导率等参数,从而达到最大反射损耗 −58.5 dB与有效吸收带宽 6.5 GHz。
-
Rare Metals 华东理工大学陈庐阳:三维氮掺杂石墨烯上合成蜂窝状MoCo合金电催化剂应用于高效析氢反应
研发高效的电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电解水的能耗和提高转化效率。本项工作以MoCo双金属氢氧化物作为前驱体,在三维(3D)氮掺杂多孔石墨烯衬底上合成了蜂窝状多孔MoCo合金(Mo0.3Co0.7@NPG)。
-
物理化学学报 | 北京大学张锦院士团队:亚微米尺寸、高结晶度石墨烯增强间位芳纶纤维力学性能
团队设计了一次超声和二次剪切分散的多级分散方法,保证了石墨烯粉体的单片分散和石墨烯/芳纶聚合液的可纺性。实验结果表明此种高结晶度、亚微米尺寸的石墨烯可以有效改善芳纶纤维内部的缺陷,实现整体结构优化。此外,石墨烯的加入同样可以改善芳纶纤维的断裂行为,有效抑制了芳纶纤维断裂时的劈裂。
-
文献速递|高雄科技大学董正釱教授SPT:促进布洛芬在水溶液中的降解:Mn/ZIF-67和改性氧化石墨烯在PMS活化中的协同作用
为了在 IBP 降解过程中引发 PMS,研究人员以 2-甲基咪唑为配体,氧化石墨烯为支撑基底,合成了钴锰双金属 MOF。研究考察了这些复合材料的理化特性和各种反应参数,如催化剂、PMS 和 IBP 的用量,以及 pH 值、温度、离子、天然有机物、水基质和一系列抗生素。此外,该研究还评估了反应机理、可重复使用性和降解途径。
-
钟地长/鲁统部Angew:石墨烯共价锚定COFs光催化CO2还原为甲酸盐或CO
在本研究中,作者将COF-366-Co共价锚定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制备了一种稳定的COF-366-Co复合材料(GO-COF-366-Co),用于光催化CO2还原。
-
墨睿科技在石墨烯传感器领域的新动态!
墨睿科技创始人蔡金明博士带领研发团队成功地将氧化石墨烯(GO)与丝素蛋白(SF)结合,创新性地制备出一种兼具柔性压力传感和高效油水分离的双功能石墨烯气凝胶(GSA)。
-
超快激光器绘制石墨烯中电子“弹道”轨迹图,对下一代电子设备的影响
“通过这种策略,我们能够将电子引导到一个石墨烯层,同时将它们的‘座位’保留在另一个石墨烯层中,”斯科特说。 “用总厚度仅为 1.5 纳米的两层分子将它们分开,迫使电子保持移动约 50 万亿分之一秒,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足够长了,因为配备了快至 0.1 万亿分之一秒的激光,研究它们如何移动。”
-
“Go to Go 2023”第七届氧化石墨烯论坛 在太原顺利召开
与会专家共同聚焦国家战略,研讨前沿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发展,对氧化石墨烯领域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未来发展道路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论坛同期确认“Go to GO”第八届氧化石墨烯论坛将在大连举行,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忠帅研究员接过接力棒。不负殷切期待,担当青春使命,感谢所有为会议付出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