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科研进展】基于激光闪射法的石墨质膜导热性质的可靠测量
针对使用激光闪射仪测量石墨质膜导热性能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因素,根据激光闪射法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要求及样品厚度适用范围,讨论了测试过程中表面预处理条件、仪器参数设置及数据分析与后处理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探索实现导热性能准确评估的测试方案,以期实现碳基薄膜材料导热性能的准确评估与一致性认识。此外,还对石墨烯厚膜和常见各向同性材料的激光闪射仪准确导热测量进行探究,以满足多元化的热测量要求。
-
研究透视:曼大-双栅石墨烯 | Nature
质子传输和氢化过程,可有选择地精确和稳健地驱动,使基于质子的逻辑和存储石墨烯设备,具有跨越数量级的开关比率。研究表明,场效应可以加速和解耦双栅二维晶体中的电化学过程,并展示了将这些过程映射为电场E 和电荷载流子密度n函数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新技术,用以研究二维电极-电解质界面。
-
郑州大学王烨先进功能材料AFM:基于3D打印技术构建的亲钠Nb2CTx/还原氧化石墨烯单体:实现钠金属负极的长循环稳定性
通过构建Nb2CTx/rGO气凝胶单体,实现了钠金属的均匀沉积和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的形成。这种结构不仅提供了大的比表面积以减少电极表面的电流密度,还通过其层次多孔结构促进了电解液的有效渗透,确保了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紧密接触。此外,Nb2CTx纳米片的亲钠特性增强了钠离子的成核和沉积稳定性。
-
兰州大学《JMCC》:高导电石墨烯/炭黑油墨,用于可穿戴织物加热器和应变传感器
研究采用可扩展的磨砂方法,在二维和零维碳材料复合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高导电性和分散的石墨烯复合油墨。羧甲基纤维素(CMC)可通过立体阻碍作用有效解决石墨烯和石墨化碳的聚集问题。
-
南京邮电大学《Nano Res》:氮氟共掺杂石墨烯,用于超稳定锂金属负极
本研究通过利用复合石墨烯阳极中n掺杂和f掺杂的协同效应,为控制锂电镀/剥离提供了创新的视角,并展示了设计和构建实用石墨烯基锂金属电极的合理策略。
-
学术讲座(2024年6月20日15:00):范德华异质结的精准物态调控与器件应用研究
我们首先精准构筑转角双层-双层石墨烯体系中,并观测到广义同位旋维格纳晶格态,并且通过调控垂直电场实现该电子晶体的量子融化过程,首次观测到量子双步临界行为。
-
卢晓波、宋志达、刘阳等在转角石墨烯中发现关联电荷密度波绝缘态
在该工作中,研究团队对器件进行了低温电输运的测量。通过对器件施加顶栅电压和底栅电压,样品表现出了一系列强的绝缘态(图1f-g)。通过量子霍尔效应对两栅极的电容进行标定后,研究团队将电阻通以莫尔填充数ν和垂直方向的电位移电场D展示出来(图2a)。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Vollebregt团队:高灵敏度、晶圆级的无转移石墨烯MEMS电容麦克风 | MINE推荐
与传统的硅振膜不同,石墨烯能够检测微小声音,可能导致更高的信噪比。这是因为输入到相关集成电路(ASIC)的信号高,且在放大过程中增加的任何噪声由于放大幅度较低而可以进一步减轻。这一优势还允许减小尺寸,使得能够生产更小的MEMS麦克风而不降低性能——开创了紧凑而强大声学设备的新时代。此外,尽管张力和刚度低,但提出的多层石墨烯振膜具有与现有ASIC技术兼容的拉入电压。这表明其未来集成到当前批量生产制造中的积极前景。
-
【CCL推荐】湖北工业大学张晓星教授等:三维石墨烯框架复合Fe2O3 颗粒负极材料有效提升了转化型Fe2O3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本文提出利用高电子电导率的3DGF实现空间限域效应的策略,制备了三维石墨烯框架(3DGF)复合Fe2O3 颗粒负极材料,三维分级多孔结构有利于缓解Fe2O3 颗粒在储钠过程中的膨胀,避免Fe2O3 颗粒的粉化。相较于已报道的Fe2O3负极材料,本工作在可逆容量、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方面都实现了明显的提升。
-
石墨烯 | 双层石墨烯中2π的非常规量子霍尔效应和Berry相
全文概述 整数量子Hall效应有两种已知的不同类型。一个是传统的量子Hall效应,这是二维半导体系统的特征,另一个是在石墨烯中观察到的相对论对应物,其中电荷载流子模仿Dirac费米子,其特征是Berry相位π,这导致Hall平台的位置移动。来自Universi…
-
东北林业大学/黄占华团队/IJBM:通过加入CoS控制孔径的木质素磺酸钠/石墨烯复合材料,实现高效海水淡化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木质素磺酸钠/石墨烯/硫化钴(LGC)复合电极材料。该材料是典型的赝电容材料,Na+可以嵌入CoS内,复合材料的介孔结构,可以克服CDI过程中传统碳基电极双电层重叠的问题。研究并讨论了不同CoS质量占比的LGC电极复合材料的性能。此外,通过探究扩散电容和赝电容对海水淡化性能的贡献,探讨了海水淡化的机理,为提高海水淡化性能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
石墨烯VS清漆:抗氧化与防腐蚀性能大比拼!
这项研究通过实验证明了通过PECVD合成的厚度为2-3原子层的石墨烯涂层就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同时,我们还确定了通过浸涂实现氧化石墨烯涂层这一相对简单方法对铜线进行保护也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
大阪大学《ACS ML》:共价转换石墨烯介导的同质有机水凝胶,用于多模式感知和软驱动的电子表皮
我们设计了一种烷基化 IL,通过亲核开环反应实现了多分散共价转化石墨烯,并创新性地拓展了其作为二维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可聚合的 IL-GO 与超声波诱导的有机水凝胶网络融为一体,而非单独结合。此外,快速制备的有机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强度为 160 kPa,断裂伸长率为 1090%)、两栖粘附性、保湿性、环境耐受性(从 -20 到 50 °C)和导电性,可在不同场景下用作多模态全天候传感器。
-
北大《JMCC》:N,S掺杂对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吸附和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影响
本研究设计的掺杂杂原子的GO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催化位点,能够有效地将二氧化碳捕集和光催化还原结合起来,在环境污染物吸附和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