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ACHM |瑞典吕勒奥工业大学史以俊团队:石墨烯增强的耐磨导热防冰涂层

    将石墨烯复合到树脂涂层中,利用石墨烯优异的导热性来改善复合涂层的导热能力,使其能应用在现有加热除冰材料的表面。石墨烯独特的2D层状结构,可以降低磨损过程中磨粒对涂层的破坏,提升的涂层的抗磨损能力,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2024年1月18日 科研进展
    35000
  • 华东理工大学《Carbon》:改性石墨烯薄膜粉末废料,用于再制备高导热柔性石墨散热器

    研究首先利用聚多巴胺(PDA)对粉碎的大尺寸石墨纳米片(GNs)粉末下脚料进行表面改性,得到GNs@PDA。然后将 GNs@PDA 与氧化石墨烯(GO)片混合,通过自组装制备出石墨烯/GNs@PDA(G/PG)复合薄膜。石墨化后,石墨化的 PDA 通过共价键将 GNs 与衍生的石墨烯 “焊接 “在一起。

    2024年1月18日 科研进展
    33800
  • 氧化石墨烯基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进展

    目前,GO薄膜的制备已趋向成熟,GO 基复合膜相关的制备技术与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目前的组装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GO筛选合适的官能团制备高效的GO基复合薄膜的方法,有机小分子在组装过程中破坏石墨烯结构而影响应用范围,此类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这些问题使GO基复合膜的多功能化遇到了挑战,因此寻找并开发更优异、更高效的组装方法十分必要。总体而言,GO 的特殊结构和性质使其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4年1月18日 科研进展
    41000
  •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王路达团队提出固态纳米孔器件特定位点修饰的新方法

    在本研究中,通过该方法对石墨烯纳米孔进行精确的定点修饰,得到具有高功能化,高表面电荷密度的石墨烯纳米孔。理论模拟表明,纳米孔附近表面电荷密度的提高能够带来优异的阴阳离子选择性和盐差能转换性能。离子输运测量表明,在100倍盐度梯度下,定点修饰的纳米孔石墨烯器件实现了81.6 W m-2的功率密度和35.4%的能量转换效率,优于当前报道的最先进的石墨烯基盐差能发电器件。

    2024年1月17日
    40500
  • 基于纳米金属阵列天线的石墨烯/硅近红外探测器

    本工作采用金纳米金属低聚体超构表面作为石墨烯/硅(SOI)近红外探测器的天线,实现了光响应度2倍的增强。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研究了低聚体超构表面光电耦合效率的动态过程,为提高光电探测效率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2024年1月17日 科研进展
    32000
  • 超高倍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外延成核提升NaxFeFe(CN)6@rGO晶格规整性

    由于氧化石墨烯(GO)和NaxFe[Fe(CN)6]y·nH2O(NaFeHCF)之间只有4.87%(<5%)的有限晶格失配,以及GO中大量的电负性官能团(-COOH、-OH、-CH(O)CH-),GO可以作为NaFeHCF的成核和随后的外延生长平台,这使得NaFeHCF中缺陷含量大大降低(每配方单位0.08)。通过提供更规整的NaFeHCF晶格,以及一步水热得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高导电网络,实现了9 A g-1的超高速率下96.8 mAh g-1(39s,23228W kg-1)的前所未有的倍率性能,远远超过了我们所知的任何先前报道的基于PBAs的正极材料,验证了其作为电网储能的可靠高功率钠离子电池候选正极的优越性。

    2024年1月16日 科研进展
    32500
  • 双层armchair手性石墨烯纳米带生长新进展

    研究发现,采用镍催化颗粒生长的纳米带的armchair手性纯度最高可达97.3%,这种优异的手性选择性来源于不同手性纳米带边缘及纳米带/催化剂界面的形成能的显著差异。电输运测试结果表明所生长的超窄双层armchair 手性纳米带表现出准金属性,即带隙非常小。该准金属性得到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双层纳米带能带结构的进一步支持。

    2024年1月16日
    33700
  • 32位学者联手,最新Nature Nanotechnology:石墨烯微电极,高分辨、体内神经记录和刺激

    由于难以获得高孔隙率、材料层的致密堆积以及具有低离子传输电阻的高离子可及表面积,这也限制了将该技术集成到用于解剖一致界面的密集阵列中。有鉴于此,作者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薄膜电极材料(用于神经接口的工程石墨烯(EGNITE))和用于高空间分辨率神经记录和刺激的柔性微电极阵列的晶圆级制造工艺。

    2024年1月14日
    39500
  • AM:石墨烯电极用于研究真实条件下CO2电还原纳米催化剂

    近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Vasiliki Tileli等将自支撑三层石墨烯作为膜和电极材料集成到电化学芯片中,并评估其在CO2电还原(CO2ER)所需的高阴极电位下作为基底电极的适用性。

    2024年1月14日
    33400
  •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ung Hwan Ko教授等:可穿戴热管理应用的功能材料和创新策略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穿戴热管理材料和创新策略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构成每种策略的每种材料/设备的优势和局限性,然后总结了热调节可穿戴技术的未来前景和挑战,以便为未来的热调节可穿戴行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2024年1月14日 科研进展
    42500
  • 南京大学姚亚刚等:消除纳米片褶皱后的高导热/高强度石墨烯基复合膜,成功用于冷却柔性LED屏幕和智能手机

    南京大学姚亚刚教授课题组通过对具有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的石墨烯纳米片/芳纶纳米纤维(GNS/ANF)复合水凝胶网络进行平面内拉伸,抑制了石墨烯纳米片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毛细作用力导致的向内收缩,消除了石墨烯纳米片的褶皱并使之在平面内高度取向排列,从而产生了快速的面内热传递通道。

    2024年1月14日 科研进展
    45500
  • 研究人员获得 90 万美元用于优化石墨烯能量收集设备

    蒂巴多说:“我们已经成功开发了一种构建石墨烯能量收集装置结构的工艺,但目前的结构无法收集足够的能量。这项提案将使我们能够优化这些结构,以收集纳瓦级的电力,这足以运行传感器。”Thibado 和他的同事将为以下能源开发石墨烯能量收集(GEH)技术:太阳能、热能、声学、动能、非线性和环境辐射。随着每个设备的开发,他的团队将围绕该特定电源构建完整的原型传感器系统。

    2024年1月13日
    29900
  • Nano Lett.:单层石墨烯晶体管中等离激元辅助的室温谐振THz探测

    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Juan A. Delgado-Notario等展示了在高质量单层石墨烯制成的短沟道栅控光电探测器中对THz辐射的室温共振探测。这种有趣的谐振状态在室温下的存在最终依赖于单层石墨烯中弱的本征电子-声子散射,这避免了器件沟道中存在的等离激元振荡的阻尼。

    2024年1月13日
    32200
  • J. Power Sources:新型π-π共轭石墨烯碳氮化物(g-C13N15)上单原子催化N2固定:高活性与选择性预测

    本研究提出新型石墨氮化碳g-C13N15材料通过独特的原子排列实现优异的稳定性,该材料的导电性来源于C3N3环被取代后形成的离域π−π共轭相互作用,为过渡金属(TM)锚定点的识别提供了充足空间和可靠位置信息,为设计高性能NRR单原子催化剂奠定基础。

    2024年1月13日 科研进展
    32300
  • 石墨烯/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在导电、增强、增韧、热输运和电磁屏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石墨烯的结构和功能化改性方式对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为后续研制高性能的复合材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2024年1月13日
    332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