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闪光焦耳加热石墨烯新技术!
该技术利用高功率直流脉冲通过导电材料进行快速而强烈的电阻加热,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修复LIG的拓扑缺陷。通过对LIG图案进行短时高温处理,称为F-LIG,研究人员成功地改善了其结晶度和电导率,并实现了对缺陷结构的修复。这一技术的出现为LIG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和抗菌表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分子石墨烯!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来自牛津大学的Robin J. Nicholas、Lapo Bogani、Bernd K. Sturdza等人研究出了具有原子精确边缘的合成石墨烯纳米带,该纳米带旨在抑制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在溶液和薄膜中表现出强烈的光致发光。
-
西南民族大学杨胜韬教授&袁月副研究员团队Water Res.:还原石墨烯促进镉胁迫条件下黄孢原毛平革菌对磺胺甲恶唑的生物降解
这项工作探究了WRF在Cd2+胁迫条件下对SMX的降解情况,重点关注了RGO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促进作用并探究了内在机理。发现RGO可以通过保护菌丝结构、缓解Cd2+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提高Lac与MnP活力值来促进WRF对SMX的降解。该工作为使用生物降解法处理重金属胁迫下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
【石墨烯复合材料】等离子球磨技术改善原位生长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的机械和电性能
等离子球磨处理后,PAM-Gr@Cu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高于Gr@Cu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可归因于石墨烯被很好地涂覆在PAM-Gr@Cu薄片的表面上没有皱纹,与稀薄的几层石墨烯相比,太厚的多层石墨烯和具有皱纹的石墨烯会降低复合材料的导电性。PAM-Gr@Cu块状样品中石墨烯含量的减少可能是提高电导率的另一个可能因素。
-
ACS Nano:层间键合对石墨烯超润滑的影响
我们提出了一种双层缺陷石墨烯的机器学习潜力(MLP),利用最先进的图神经网络,在迭代配置空间探索下训练多体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利用所开发的MLP研究了层间键合对双层缺陷石墨烯界面摩擦的影响。虽然观察到对对齐石墨烯界面滑动动力学的轻微影响,但由于层间键合,发现不相称的石墨烯界面的摩擦系数显着增加,几乎将系统推出超润滑体系。
-
浙大高超课题组近年重要工作概览
课题组介绍 浙江大学纳米高分子高超课题组,由高超教授领衔,有教授1名,特聘研究员2名,副教授1名,专职研究员1名,科研助理3名,高级研发工程师2名,工程师4名,博士后5名,博士生19名,硕士生18名,共计50余名成员。该团队聚焦氧化石墨烯,重点研究其化学与物理…
-
空穴来“电”?黑科技智能纤维点亮生活
东华大学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智能纤维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从2012年研究石墨烯导电纤维开始,到2016年研发出电致变色纤维,再到2018年搭建成了首条电致变色和力致发电纤维生产线,实现连续化、规模化制备;随后,团队相继研发出可连续制备的传感纤维、发光纤维、调温纤维,……一系列成果为深化智能纤维领域研究奠定了基础。
-
以石墨烯为主去除水质中抗生素亚甲基蓝的综述研究
作为笔者认为还有些问题需要注意:1.选择去除亚甲基蓝的试剂尽量环保,且产生的中间体毒性更小,防止水体的二次污染2.对于单一的材料难以脱附可以考虑使用多种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3.努力在原有的方法作出改进,创造新的高效率,低耗能的方法。
-
ACS Nano:石墨烯表面2D-COFs生长机制的动态研究
在这里,分子动力学模拟被用来探索石墨烯上单体组装的2D COFs的生长。结果表明,链增长反应主导了COF表面增长,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在通过单体预组织提高结晶度方面是重要的。
-
(纯计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金龙/胡伟团队Nano Lett.: 转角双层石墨烯上的量子转角扫描探针显微镜
研究结果表明,最尖锐的尖端对应于压缩TBG中压缩能带和局域态的存在。QTSPM具有将缺电子分子(如AlCl3、CCl2和BH3)吸引和吸附到AA区域,并将多电子分子(如H2O、NH3和SO3)吸引到AB或BA区域的能力。
-
刘忠范院士Adv Mater:高电磁穿透率的导电石墨烯玻璃纤维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亓月研究员、Xiaobai Wang等发展了一种石墨烯玻璃纤维编织物GGFF(graphene glass fiber fabric),从而通过创新的玻璃纤维石墨烯结构具有的多孔,将石墨烯的本征电化学性质和电磁性质进行结合。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李晨蔚团队Adv. Sci.:三维梯度石墨烯气凝胶用于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和零液体排放脱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李晨蔚教授团队首次提出一种创新策略,通过简单且环保的光还原和常压干燥技术,制备了三维梯度石墨烯气凝胶。这种气凝胶在太阳能蒸发高浓度盐水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并成功实现了零液体排放脱盐。该气凝胶的螺旋结构显著提高了能量回收效率,而其梯度网络结构则促进了盐水的径向输送和定向盐结晶。
-
Adv. Funct. Mater.:梯度应变的范德华异质结,用于高效光电探测器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张跃院士,张铮教授和张先坤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设计并构建了一种梯度调制、稳定且精确的2D材料应变施加策略,显著提高了ZnO/WSe2/石墨烯异质结光电探测器的探测效率
-
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可穿戴石墨烯传感器阵列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等14个项目验收结题结果公开
根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局现对2019-2021年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可穿戴石墨烯传感器阵列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等14个项目验收结果进行公开。
-
物质学院刘健鹏课题组、王竹君课题组发现三维摩尔超晶格的新奇物性
本工作首先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的折纸切割方法成功合成了三维摩尔超晶格。这种技术实现了由上万层石墨烯相互交织而成的双螺旋结构,并且成功实现了具有均匀层间转角的交替扭曲结构,即“交替转角石墨烯”(ATG)系统。这种系统展示了周期性的超晶格排列,其结构在中心位错线附近呈现出交替的扭曲图案(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