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华东理工大学《Carbon》:超灵敏耐用石墨烯纤维气凝胶,用于柔性压力传感器
由随机堆叠的一维石墨烯纤维组成的蓬松纤维结构保证了气凝胶的柔软性和低抗压强度,从而实现了传感器的高灵敏度。石墨烯纤维在高温热退火后具有很强的机械性能,形成的互连网络骨架确保了气凝胶的抗疲劳性和弹性。
-
ACS Nano:通过定向电场增强2D材料边缘的电化学活性
本文通过原子工程技术对氟化石墨烯/石墨烯/MoS2异质结纳米带的边缘进行处理,实现了强的局域OEFs,这一点得到了模拟和空间分辨光谱的证实。本文将OEF增强的边缘反应性应用于析氢反应(HER),观察到电化学性能显著增强,Tafel斜率降低30%,周转频率提高3倍。本文的研究发现证明了OEFs在调节2D材料边缘的催化性能以适应未来复杂反应方面的潜力。
-
闪蒸焦耳加热法制备高导电性石墨烯-POMA复合墨水
本研究详细探究了碳黑衍生的闪蒸石墨烯(CBFG)和聚(o-甲氧基苯胺)(POMA)在导电墨水中的协同效应。导电墨水作为电子印刷和传感器制造的关键材料,其性能优化对于推动柔性电子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AMR Account|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团队:利用单分子功能芯片揭示分子光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的全部潜力
在这篇述评中,我们展示了在单分子电子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持续研究,特别强调使用石墨烯-分子-石墨烯单分子结作为主要框架的研究。
-
南京大学NC:三层石墨烯中可调谐的偶分母和奇分母分数量子霍尔态
这项研究揭示了在三层石墨烯中丰富的奇分母和偶分母FQHE,并强调了由于自旋、谷和轨道自由度的复杂相互作用,TLG具有非凡的可调性。虽然奇分母态最有可能通过复合费米子理论来描述,但其他候选者,如具有非阿贝尔费波那契任意子的Read-Rezayi态,也是可能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进一步探索朗道能级本征态的演化及其混合和交叉所带来的后果将是有益的。通过改变外部场,我们可以在多个阿贝尔和非阿贝尔FQHE态以及非FQHE态之间切换,某些过程中可能实现连续的量子相变。由于FQHE态不是基于对称性破缺的朗道范式所描述的,它们的转变很可能不会被标准的朗道-金兹堡-威尔逊理论所捕捉。FQHE态的低能有效理论通常涉及Chern-Simons规范场,因此可能有许多奇异的转变由强耦合量子场理论描述。
-
研究前沿:复旦大学 单层石墨烯-量子霍尔态 | Nature Nanotechnology
研究观察到了三阶霍尔效应,并表现出了非零电压平台,随探针电流按立方比例变化。相反,三阶纵向电压保持为零。三阶响应的幅值,对磁场(低至~5T)和温度(高至~60K)的变化不敏感。三阶响应出现在具有各种几何形状、不同衬底和堆叠配置的石墨烯器件中。还定义了量子霍尔态的三阶非线性响应效应,并提出了量子霍尔边缘态之间电子-电子相互作用是量子霍尔态非线性响应的起源。
-
石墨烯 | 悬浮石墨烯片的结构
这些膜只有一个原子厚,但它们仍然显示出长程结晶有序。然而,他们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的研究也揭示了这些悬浮的石墨烯片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们表现出内在的微观粗糙化,使得表面法线变化几度,面外变形达到1 nm。原子级薄的单晶膜为基础研究和新技术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而观察到的三维波纹可能为二维晶体的稳定性提供了微妙的原因。
-
哈工大《ACS AMI》:柔性石墨烯/AgNWs/PET电极,用于高稳定性透明电极
这种复合电极具有出色的光电特性(T≈88%,R≈6Ω sq-1),表面光滑,这主要归功于乙醇蒸发产生的毛细力,确保了 rGO 在原始基底上分层过程的完整性。毛细力同时促进了rGO和AgNWs的紧密封装以及 AgNWs 结点的焊接,从而提高了电极的机械稳定性(20,000 次弯曲循环和 100 次绑带试验)、热稳定性(约30 °C、约25% 湿度条件下 150 天)和环境适应性(100 天的化学侵蚀)。该电极在柔性电致变色装置中具有出色的柔韧性和循环稳定性(经过 5000 次弯曲循环和 12000 秒的长期循环后,仍能保持 95% 和 98% 的亮度),验证了其实用性。
-
郑州大学《Adv Sci》:3D打印亲钠Co3O4@C/rGO纳米片,用于超长周期金属钠电池
研究通过三维打印(3D)方法展示了沉积在还原氧化石墨烯(Co3O4@C/rGO)上的 Co3O4 和碳复合材料的分层结构微网格框架,该框架的多孔结构可控,高度和宽度可调,可用于无树枝状的 Na 金属沉积。结合光谱和计算分析,证实了立方 Co3O4 相的亲钠性、便捷的 Na 金属沉积动力学和富含 NaF 的固体电解质相(SEI)的形成。
-
哈尔滨工业大学yingying zong课题组–石墨烯层间滑移对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对纯铜(纯Cu)和Gr/Cu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了晶粒之间的相互约束和晶粒内变形行为。轧制后,纯Cu晶粒在晶粒内的取向差异较大,而Gr/Cu复合材料在晶粒内的取向更均匀。这种差异是由于石墨烯片层间滑移机制影响了晶粒的滑移和旋转,从而影响了晶粒内部的晶粒取向展布(GOS)。本研究揭示了石墨烯在Gr/Cu复合材料变形中的关键作用,从而为理解和优化材料的变形行为提供了关键见解。
-
中国石油大学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以氟化石墨烯为载体增强羟基吡啶基离子液体对CO2的吸附能力: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石墨烯中掺杂原子会引起表面静电势分布的改变,影响离子液体的吸附位置及其性质。与氢封端石墨烯相比,氟化石墨烯是一种更稳定的载流子材料,因为它与羟基吡啶基ILs的结合能更高。更高的结合能不是来自掺杂原子与ILs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而是来自掺杂原子对石墨烯电子结构的影响。
-
IF 17.1! 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的环境和健康影响:石墨烯旗舰视角
由欧盟委员会资助的石墨烯旗舰项目(2013-2023)致力于识别石墨烯基材料以及新兴二维材料(包括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六方氮化硼等)可能存在的危害。此外,还探索了所谓的绿色化学方法,以实现安全、可持续生产和使用这一迷人纳米材料家族的目标。
-
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便携式能源:用于可穿戴超级电容器的V2O5-pBOA-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新兴的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推动了对先进储能方案的需求。其中,可穿戴超级电容器因其高稳定性、快速充放电能力和成本效益等固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揭示了柔性和可穿戴超级电容器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新型V2O5-pBOA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卓越性能。
-
阿米尔卡比尔技术大学–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在饱和不饱和多孔介质中的传输和保留流速离子强度和初始粒子浓度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研究流速、离子强度 (IS) 和初始颗粒浓度三个参数对聚乙烯吡咯烷酮功能化氧化石墨烯 (GO-PVP) 传输行为和保留机制的影响。
-
巴斯克大学《Carbon》:石墨烯复合阴极和新型稀溶剂化电解质的组合,实现实用的锂硫电池
研究探索了优化的高硫含量石墨烯阴极与新型稀释电解质(SSE)的共生组合,SSE 由 1,3-二氧戊环(DOL)作为溶剂和 1H,1H,5H-八氟戊基-1,1,2,2-四氟乙基醚(OCTO)作为稀释剂组成,E/S 比为 7 μL mg-1。评估了阴极配方中加入石墨烯的影响以及阴极与电解液之间的物理化学兼容性,并与基准 DME/DOL 电解液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