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研究进展】重离子辐照对石墨烯纳米片(GNSs)摩擦的影响:对航空润滑的启示
本研究通过重离子辐照引入缺陷,利用拉曼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和评估了GNSs在不同辐照通量下的摩擦行为,并分析了不同辐照通量条件下的摩擦响应。所获得的结果表明,随着辐照通量的增加,GNSs的摩擦系数和能量耗散都有所增加。这一发现为航空航天工业解决辐照缺陷引起的摩擦挑战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并为开发基于GNSs的先进材料铺平了道路。
-
主动电子皮肤:实现环境触觉交互的理想界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王党校教授团队在npj Flexible Electronic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ctive electronic skin: an interface towards ambient haptic feedback on physical surfaces”的研究文章,详细介绍了主动电子皮肤(Active electronic skin,AE-Skin)的概念、关键技术、潜在应用及未来发展。
-
Biosensors&Bioelectronics:多功能激光诱导石墨烯电路和激光打印纳米材料用于无创人体肾脏功能监测
采用激光诱导的具备亲水-疏水界面的激光诱导石墨烯电路用于制备平面三电极电路。激光可以在聚酰亚胺基底上分别诱导生成亲水的疏水的石墨烯,使得三电极传感区域亲水,而电路部分疏水。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汗液吸附在传感区域,防止汗液向电路部分倒流造成信号干扰。
-
第七届江苏物理春季学术会议举办
谢心澄作《探索拓扑材料:无能耗电子器件的设计》的报告,他从石墨烯在量子霍尔效应下的行为特点出发,介绍了如何利用拓扑材料设计既能高效工作又不造成额外能量损耗的拓扑电子器件,为开发下一代高效、节能的电子器件提供了宝贵的启发。
-
CEJ:1秒内高效完成!电容器放电快速焦耳加热在100毫秒内制备石墨烯的反应机理
本研究采用电容器放电快速焦耳加热法对煤焦油进行处理,利用SEM、TEM、XPS、XRD、拉曼光谱和EPR等多种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处理前后样品在形貌结构、化学成分及自由基浓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Phys. Rev. Lett.: WS2-石墨烯异质结中能量传递机制的距离依赖性
作者报道了通过六方氮化硼(h-BN)间隔层实现具有不同层间距的二维半导体WS2-石墨烯范德华异质结中的能量转移机制。记录了在0.5 ~ 5.8 nm(0-16 h-BN层)层间距处的光致发光和反射光谱。研究发现,能量转移主要由光锥外的态主导,这表明Förster转移过程,在0.5 nm层间距处的Dexter过程也有额外的贡献。此外,可以使用热化电荷载流子的Förster转移速率值来定量描述测量的发光强度对1 nm以上层间距的依赖性。
-
实现低接触电阻的 MoS2-场效应晶体管的可扩展方法
该方法基于 MoS2 和单层石墨烯的横向异质结构(均采用可扩展方法生长),并利用了石墨烯与金属镍触点之间的一维边缘接触。
-
【特约专栏】北京理工大学张洪梅教授: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简要综述近些年来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和制备工艺,探讨界面反应、界面结构、微观构型等关键因素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失效机制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
AMR Account | 燕山大学田永君院士团队:石墨和金刚石之间的碳—Gradia的发现
通过控制石墨到金刚石相变的进程,还创制出了石墨-金刚石杂交碳,并将其命名为Gradia。Gradia是一种集金刚石和石墨的优点于一身的碳材料,展现了超高的硬度、韧性和可调的导电性。通过调控石墨和金刚石的比例可实现对Gradia性能的精确控制,使其成为具有导电/超硬、极韧/极硬等优异性能组合的新一代高性能碳材料。
-
【石墨回收】JECE:使用从石墨废物中声电化学衍生的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高度吸附去除重金属、染料和抗生素污染物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曼显微镜研究表明,合成的纳米片由很少的(2-6)石墨烯层组成。此外,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期刊防伪光谱分析表明,纳米片上存在氧官能团(C=O和-COOH,氧含量为4.29%),这对静电吸附水溶液中的重金属、染料和抗生素非常有利。FG纳米片对亚甲基蓝、甲基橙、恩诺沙星和Pb2+等多种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恩诺沙星分别为99.95%和21.21 mg/g、亚甲蓝分别为98.93%和119.3 mg/g、甲基橙分别为95.82%和25.67 mg/g、Pb2+分别为95.56%和86.10 mg/g)。
-
曼彻斯特大学Robert Young院士访问交流会圆满举行
在会议的首个环节,Robert Young院士以“MultifunctionalCarbon-Based Nanocomposites”为题,详尽阐述了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多功能特性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石墨烯和包括其他二维材料在内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变形的研究。尽管年事已高,他对学术的热情如同年轻人一般,站立演讲时的活力和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听众。
-
Zigzag边缘石墨烯为未来带来希望
在最近发表的《数学物理学杂志》(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论文中,Gordon完成了一项数学证明,即在石墨烯被发现前几年首次描述的一种特殊现象很可能存在。
-
二维材料,未来可期!
本文对三维集成技术和二维材料在半导体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首先,文中指出了三维集成技术在数字电子学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解决晶体管尺寸持续微型化和功能增强方面的潜力。其次,文章突出了二维材料作为解决晶体管尺寸缩小挑战的重要性,强调了二维半导体的优势和广泛应用前景。进一步地,文章详细讨论了二维材料的成长技术和电子器件性能的进展,强调了这些技术突破对于推动晶体管尺寸持续微型化的重要性。
-
郑钦仁论文被物理学报录用
本文通过调控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生长参数,分别制备了单层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岛、有缓冲层石墨烯等3种形貌石墨烯,探究了石墨烯的形貌特征对其场发射性能的影响,并结合COMSOL多物理场仿真分析了石墨烯的形貌特征对其场发射性能的影响机制。
-
五层菱方石墨烯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介于三维的石墨和单层的石墨烯之间,多层石墨烯晶体在完全没有层间转角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物理性质。在出乎理论预言的情况下,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巨龙课题组在菱方堆叠的五层石墨烯和二硫化钨的异质结中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