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IF:44.1! Rev. Mod. Phys. 座谈会:结构润滑二维材料界面中的滑动和钉扎
在本次研讨会中,扭曲石墨烯系统的模拟案例研究被用作原型主力工具,以演示和讨论二维材料界面滑动的概况。首先强调的是小不可通约性和大不可通约性之间经常被忽视的关键机械差异,还讨论了岛边界和弹性的作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与石墨烯以外的系统的文献结果进行比较。
-
我组2024届研究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答辩严格按照华侨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进行。参加答辩的研究生围绕自己的毕业论文,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汇报展示。根据汇报情况及论文水平,答辩委员会的各位老师对每位同学的工作给予了具体的评价,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研究生虚心听取了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做了认真回答。
-
石墨烯膜,最新Nature子刊!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电化学修复策略,在大面积石墨烯膜上掩盖了较大的非选择性孔隙,显著提高了离子-离子选择性。通过在石墨烯上电聚合沉积了10 nm厚的共轭微孔聚合物(CMP)层,利用这两种材料之间的强π-π相互作用。CMP层本身不具有选择性,但它有效地掩盖了石墨烯孔隙,导致了从零维孔隙中实现的Li+/Mg2+选择性达到300,并且Li+离子的渗透率高于已报道的材料。
-
离子辐照为二维材料探测带来希望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用离子或带电原子辐照石墨烯时,射出的电子会提供有关石墨烯电子行为的信息。此外,伊利诺伊小组首次进行了涉及高温石墨烯的计算,杜伊斯堡-埃森小组通过辐照实验验证了预测结果。
-
物理学院与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Joel Moser教授首先讲述了低维谐振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代电子信号处理中的关键作用,如构建滤波器、混频器和振荡器等。为了更直观地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Joel Moser教授巧妙地用传统乐器鼓来类比石墨烯纳米机械谐振器,引导师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科学领域。Joel Moser教授还展示了他们在石墨烯非线性谐振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描述了这些介观振动系统如何展现出不同的相态,并解释了其团队如何通过连贯的驱动力来选择和控制这些相态,以及如何利用栅极电压来实现对这些相态的精准操控。此外,教授还介绍了他们在石墨烯纳米机械视频接收器方面的新工作,特别是如何在石墨烯谐振器的振动中编码数字调制的视频信号,并将这种编码从振动高效地传输到光场。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纷纷就报告内容与Joel Moser教授进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兴趣。
-
把石墨烯卷起来,“万能”的碳纳米管或改变未来
李清文介绍说,用CVD制备碳纳米管时,碳原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扩散、溶解并达到饱和后析出形成碳纳米管。催化剂作为碳纳米管成核生长的位点,对于碳纳米管的直径、壁数、手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催化剂结构设计以及生长条件调控是实现碳纳米管可控生长的重要途径。
-
与院士对话 台州市“科学咖啡馆”活动在我校举行
郭传杰院士的讲座以《化学:世界因你而恐惧还是精彩?》为题,以石墨烯的故事为引,指出石墨烯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韧性,它可以弯曲,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并进一步围绕化学与新材料、信息、能源、生命健康、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黄国波教授作了“阻燃修饰功能化石墨烯改性ABS树脂研究”的报告,分享这一领域的项目背景、研究思路、阻燃修饰石墨烯制备及应用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示了立足产业共性难题,面向经济主战场,从构思到成效,科研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进而加速阻燃材料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探索历程。
-
苏州大学《Nanoscale》:综述!批量生产无转移石墨烯的最新进展
本综述首先提出了在绝缘基底上批量生产无转移石墨烯的现有挑战,包括制备时间长、样品量小、批次间均匀性差以及可扩展生产的设备不足。报告全面总结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报告还进一步介绍了我们对生长路线和相关可扩展生产设备开发的见解,旨在促进无转移石墨烯的批量生产及其实际应用。
-
东南大学《Carbon》:激光辅助丝网印刷石墨烯折叠反射阵列天线,用于毫米波应用
该毫米波石墨烯折叠反射阵列天线(FRA)采用在 RT5880 基板上丝网印刷石墨烯墨水的方法制造,然后用激光雕刻进行精确图案化。主反射器有 918 个贴片单元,极化栅的线宽和间距均为 100 微米。测量结果表明,该天线在 37.5 千兆赫时的峰值增益为 21.37 dBi。辐射模式显示,3 dB 波束宽度在 E 平面和 H 平面分别为 6° 和 4°,交叉极化超过 -18 dB。激光辅助丝网印刷方法为精密制造石墨烯通信器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
Nat. Commun. : 调控悬空单层二维材料的失稳行为
这篇报道中,通过采用推-剪策略实现了悬空二维材料(包括单层石墨烯和MoS2)的失稳行为定量调节。该报道全面研究了二维材料动态起皱—分裂—平滑过程,发现单层二维材料在剪切加载下经历逐级失稳过程。这些逐步的失稳特性受到材料的几何形状、预张力和非线性弹性性质影响。而实验中观测到不同的失稳和恢复路径可以归因于单层二维材料中的局部应力重新分布。悬空单层二维材料的可调失稳行为不仅可以用于测量其弯曲刚度,而且还为编程纳米级失稳形貌甚至调控原子薄膜的物理特性带来了新的机会。
-
JACS:从同一种分子前体选择性地制备不同维度的多孔石墨烯材料
研究团队首先在溶液中通过山本聚合反应制备环三聚体,然后将其转移到金(111)表面,通过环脱氢反应获得pNG。此外,他们还直接在金(111)表面通过类似Ullmann耦合反应合成聚合物链,然后通过环脱氢反应获得pGNR。在较高温度下,pGNR通过横向融合形成2D NPG。
-
刘忠范院士团队:石墨烯转移新概念,无裂纹!
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院士团队发现聚丙烯腈(PAN)可以作为聚合物介质来转移晶圆尺寸的石墨烯,并作为封装层来提供高性能石墨烯器件。因此,与器件制造兼容的PAN在后续应用中不需要去除。该研究实现了4英寸石墨烯到 SiO2 /Si 晶圆上的无裂纹转移,以及基于石墨烯的场效应晶体管 (FET)阵列的晶圆级制造,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掺杂,实现均匀的高载流子迁移率 (~11,000 cm2V-1s-1) 和室温下的长期稳定性。
-
Jeong Min Park获得2024年施密特科学奖学金 这位博士生将利用这笔奖金寻找新的物质和粒子相
在博士学习期间,她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相互作用和拓扑结构的新材料,研究了新型超导电性。特别是,她利用石墨烯–原子般薄的二维石墨层(与铅笔芯相同的材料)–将其变成了一种 “神奇 “的材料。这种所谓的魔角扭曲三层石墨烯提供了一种超强的超导形式,在高磁场下也能保持稳定。后来,她发现了这些材料的整个 “神奇家族”,阐明了超导和相互作用驱动现象背后的关键机制。这些成果为研究二维突发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可促进电子学和量子技术的创新。
-
用青年之声,传时代新风——北京大学团委博士生讲师团常态化宣讲纪实
4月14日,北京大学团委博士生讲师团讲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生余越进行了题为“碳寻材料强国梦想,铸造立地顶天栋梁”的宣讲,他介绍了碳元素的重要性以及新型碳材料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和意义,结合北大科学家在碳材料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石墨烯晶圆的高品质制备、烯碳材料的多元应用、碳基集成电路等,赞扬北大科学家不畏困难、默默耕耘的实践精神,并呼吁北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继续奋勇前行,不负使命。
-
效率高能耗低,这项气体分离技术为氢能产业注入“膜”力
晶态多孔复合膜制作了一张特别的筛网,在微观上将网洞的孔径调整至0.3纳米,介于氢气(0.28纳米)和二氧化碳(0.33纳米)分子动力学直径之间,因此氢气可以透过膜而二氧化碳却不能,实现精准筛分。”研究团队成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康子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