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中科院金属所李峰Small:2D微孔聚合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用于锂金属负极中均匀锂沉积的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金属所李峰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锂金属负极,该负极由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的二维(2D)共轭微孔聚合物(Li-CMP)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组成(Li-CMP@rGO)。这种结构设计使得rGO能够促进电荷转移,而功能化的CMP则在微孔内提供锂成核位点,从而有效防止了枝晶的生长。
-
Nano Letters: 双层石墨烯:制造新型夹层二维材料的模板!
这篇文章详细探讨了双层石墨烯(BLG)作为模板来制造和稳定新型封装的二维材料(2DMs)。介绍了BLG在稳定封装的单层材料和调节其性质方面的应用。发现BLG可以合成全新的2DMs,通过插层各种原子和分子。与块体石墨相比,BLG更容易插层,层间距增加更多,便于HR-TEM研究。
-
化工学院万骏团队在《Appl. Phys. Rev.》上发表先进微波策略构建二维能源材料的最新成果
该综述不仅奠定了理解微波在二维材料合成中物理学意义的理论基础,还为未来在原子级别材料特性控制上的应用前景提供了指导。论文内容涵盖了当前物理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关键突破,并勾勒出微波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巨大潜力。作为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前沿,微波辅助合成不仅为高性能功能材料的开发带来了新方案,更成为调控物理特性、实现功能提升的关键力量。
-
高灵敏度大面积石墨烯生物传感器在自动化传感平台中的集成
石墨烯的集成显著增强了该平台在高通量水平上进行离子敏感测量的能力,从而能够快速检测多种分析物。这对于在可靠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的领域推进传感器技术至关重要,如生物技术、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通过实现CVD生长石墨烯的湿化学转移协议,我们实现了基于石墨烯的生物传感器,并探索了它们对各种分析物和不同条件的反馈,包括离子强度和浓度的变化,以及蛋白质和ssDNA的吸附。
-
《Biomater. Sci.》:利用3D打印的高多孔Ti-6Al-4V支架涂有氧化石墨烯来促进成骨
来自韩国釜山大学的Dong-Wook Han团队开发了涂有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不规则多孔Ti–6Al–4V支架,具体为rGO-pTi,并研究了它们在体内刺激骨整合的能力。
-
基于LIG叉指电极的雨摩擦纳米发电机
最近有文章提出并开发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叉指电极的雨摩擦纳米发电机(R-TENG),用于收集雨水能量,如图1所示。R-TENG由聚合物基板上的LIG叉指电极组成。疏水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保护层。在LIG叉指电极的设计中,测量了PDMS表面水滴的直径,并通过观察多孔石墨烯结构来研究LIG电极的生产参数。
-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墨烯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MDPI C
本文介绍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主要制备方法,其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多种高性能石墨烯基吸附剂能以快速吸附动力学、高选择性和优异的吸附性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通过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或加入其他纳米材料,这些石墨烯基吸附剂有望显著提高其去除污染物的性能。
-
【经典文献】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石墨烯类材料的创新和发现
理论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来研究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主要是基态),预测它们的内在性质,协助表征和实验结果的合理化,以及探索它们的潜在应用。通过DFT计算,探索和设计了许多类石墨烯材料,并揭示了其奇妙的性能。
-
【Nat. Commun.】利用石墨烯量子点实现不同耦合强度的相对论性人工分子
北京师范大学何林教授课题组和北京大学的孙庆丰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针尖操纵技术,实现了在纳米级精度上连续调节两个石墨烯/硒化钨异质结量子点(GQDs)之间的距离,从而系统的研究了从相对论性人工原子到相对论性人工分子的耦合过程。
-
王炯/ 王鑫Angew:还原氧化石墨烯中氧化磷稳定高价分子钴位以增强析氧催化
在本研究中,磷(P)原子被掺杂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中,以连接分子Co2+乙酰丙酮,合成一种新型的非均相分子催化剂。
-
丹麦奥尔堡大学岳远征教授团队:金属-有机框架-插层氧化石墨烯纳滤膜对废水的强化处理
氧化石墨烯膜(GO)在应用于实际废水处理时,存在诸如污染敏感性和有限的稳定性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并释放GO膜的全部潜力,本研究通过将GO中嵌入ZIF-8纳米颗粒,开发了新型纳米复合膜。制备的GO/ZIF-8 (GZ)纳米复合膜具有增强的亲水性和优异的水净化能力。
-
罗夫斯基物理化学研究所Golam Haider和Martin Kalbáč–石墨烯模板非手性杂化钙钛矿用于圆偏振光传感
这项工作揭示了石墨烯/钙钛矿结构复合异质结的光物理性质,认为它们是开发小型化自旋光子器件的有希望的候选者。
-
迪肯大学Filip Vuković和Tiffany R. Walsh–表面复杂性和水分对氧化石墨烯-离子液体界面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总平均表面氧含量相似的情况下,与均匀氧分布的光滑氧化石墨烯表面相比,非均质氧分布和亚纳米级表面粗糙度不会显著改变界面处的IL结构。然而,少量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界面和散装液体中的离子迁移率,并被发现增强了氧化石墨烯薄片横向边缘的离子迁移率。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如何设计基于GO-IL的储能材料。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贺贝贝、海南大学赵凌, AFM研究论文:垂直石墨烯-出溶钙钛矿协同提高柔性锌空气电池的反应动力学
该研究论文提出了钙钛矿/纳米金属/垂直石墨烯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的协同催化思路,极大提升了锌空气电池析氧(OER)和氧还原(ORR)的反应动力学过程,为下一代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