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上海交通大学杨睿教授团队ACS Nano:基于2D异质结存储选择器的一选择器一电阻集成存储单元
多层石墨烯(MG)/WS2/Pt选择器包含两个具有不同肖特基势垒的非对称异质结,从而导致高度非线性和非对称的I-V特性。1S1R单元中的2D选择器可以成功驱动RRAM,将潜行路径漏电流降低100倍以上,并提供RRAM编写的限制电流。对1S1R单元进一步建模并将其集成到平面和3D存储阵列中并进行电路级仿真,结果表明在大型存储阵列中使用2D选择器可以降低高达86%的功耗,提高高达31%的读取/写入裕度,并避免写入失败。这种存储器件在构建3D高密度存储器和执行存内计算方面具有很高的潜力。
-
安徽大学《ACS ANM》:受蜂巢珊瑚启发!石墨烯/MWCNT/PDMS/MFRS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医疗辅助等
这项研究为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病情、帮助他们康复和实现与外界交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这些结果表明,MFRSP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传感器,可用于运动检测、辅助医疗、人机交互和其他相关领域。
-
研究透视:石墨-热整流 | Nature
在90nm厚的石墨中,设计了微米级的特斯拉阀,并在45K温度时,观察到了15.2%热导率差异。这一工作标志着,在微纳米级电子器件中,利用集体声子行为,实现了热管理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固体中的热整流研究。
-
青岛农业大学在石墨烯缓解花生盐胁迫的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在促进花生种子萌发、提高幼苗耐盐性和提升产量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纳米材料提升花生等油料作物产量开辟了新路径。
-
【CCL文章推荐】苏州大学戴礼兴教授:基于共价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高性能和强荧光聚乙烯醇纤维
该文首次提出以石墨烯量子点(GQDs)为增强材料,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使GQDs与聚乙烯醇(PVA)形成共价结合,更有效地发挥GQDs对PVA纤维的增强作用,同时GQDs使纤维呈强的青色荧光,从而成功制备了具有荧光功能的高性能PVA纤维。
-
华中科技大学《Small》:变废为宝!一步剥离废石墨,构建锂硫电池的低成本阴极
由于 SG 的层间距和缺陷扩大,硫分子可通过球磨将其剥离成石墨烯型宿主。通过优化 S/SG 比率和球磨时间,制备的含硫量为 70 wt.% 的石墨烯/硫复合阴极显示出 1000 mAh g-1 的高容量。当硫含量达到 4.68 mg cm-2 时,石墨烯/硫阴极可在 400 次循环后保持 526 mAh g-1 的容量。这项研究为从锂电池中回收废石墨以重新用于锂-S 电池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变废为宝的视角。
-
研究前沿:半导体所/香港大学-MoS2/石墨烯 | Nature Electronics
报道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石墨烯异质结构的多栅范德华界面结晶体管,可产生可调的类高斯和π形隶属函数。通过将这些发生器与外围电路集成,创建了非线性系统控制的可重构模糊控制器硬件。该模糊逻辑系统,还可结合少层卷积神经网络,以形成具有增强图像分割性能的模糊神经网络。
-
《Small Sci.》综述:石墨烯材料在骨组织工程应用的最新进展和前景
本综述重点介绍了电纺、自组装、冷冻干燥、3D打印和模具合成等技术在设计制造Bio-RGMs中的作用。此外,还分析了生物分子赋予Bio-RGMs的特定性能和功能,包括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抗菌性、药物递送能力和荧光性等。
-
深圳大学/山东理工大学Flatchem综述:闪蒸焦耳加热技术在二维材料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本综述详细阐述了闪蒸焦耳加热(FJH)技术在二维材料合成、金属回收、石墨和正极材料再生以及贵金属回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FJH技术以其快速的加热和冷却能力、高能量利用效率、短合成时间以及显著降低的能耗,为二维材料的合成和电池材料的回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些优势不仅为提高碱金属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推动FJH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哈佛《Carbon》:石墨烯自供电微型/纳米机器人- 研究样品到商业产品进展与展望
文章反映了基于石墨烯的微型/纳米电机的特点、制造方法以及推进机制,它是未来低成本、高性能材料应用的机遇。
-
石河子大学《ASS》:硅掺杂多层石墨烯作为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
研究通过氯化硅(光伏废料)与富含羟基的纳米碳点(碳前驱体)之间的原位反应,石墨烯薄片成功掺杂了硅原子,生成了SiOC键。SiOC 键的引入有效限制了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硅的体积膨胀,从而显著提高了阳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这就解决了硅基阳极常见的因体积膨胀而导致容量急剧下降的问题。
-
中科院金属所李峰Small:2D微孔聚合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用于锂金属负极中均匀锂沉积的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金属所李峰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锂金属负极,该负极由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的二维(2D)共轭微孔聚合物(Li-CMP)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组成(Li-CMP@rGO)。这种结构设计使得rGO能够促进电荷转移,而功能化的CMP则在微孔内提供锂成核位点,从而有效防止了枝晶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