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添加石墨烯突破了传统陶瓷工艺的界限
材料科学家达里娅-安德烈娃及其同事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改良,利用超声波将 GO 更好地混合到高岭土泥浆中。他们调整了 GO 的浓度和超声波照射时间,找到了最能提高陶瓷强度和耐热性的条件。该团队还与驻校艺术家 Delia Prvački 合作,后者用这种新型陶瓷材料创作了作品,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展出。
-
曼大李加深团队 CEJ: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的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细菌纤维素/聚乙二醇复合气凝胶
本工作利用溶剂交换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种超轻三维细菌纤维素气凝胶,并用聚乙二醇与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功能修饰,以检测可挥发有机化合物气体。该传感器三维结构具有高渗透性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在更广泛情况下对丙酮、甲醛和乙醇提供了优越传感特性。便携式BC复合传感器对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具有显著灵敏度和选择性。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Carbon:超高强度与塑性兼备的Ti-6Al-4V复合材料:石墨烯诱导原位形成TiC和相干纳米相
这项研究通过引入商业化的rGO纳米粉末,成功地制备了具有超高强度和优异塑性的Ti64基复合材料。研究人员揭示了TiC颗粒和α”纳米沉淀相与Ti64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导致材料强度的显著提高。同时,他们也发现高密度的相干纳米级α”沉淀相及其孪晶行为是材料大塑性的原因。
-
用于芯片实验室应用的激光诱导石墨烯湿转移技术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廉价转移方案,该方案利用热塑性基材在溶剂中的部分溶解性,使它们渗透到LIG中,将其从聚酰亚胺上剥离,并进行了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转移的LIG(t-LIG)薄层电阻。
-
水和粘土制成的电池可在火星上使用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Vasily Artemov和他的同事用与传统电池类似的部件制造了这种电池,包括两个电极,一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但他们没有用金属制造这些电极,而是使用了碳基材料石墨烯。他们没有在电极之间填充锂盐溶液,而是使用了粘土和水。
-
三维打印混凝土技术的进步有望带来强度、耐久性和更低的碳排放
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发一种更具可持续性的可打印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快速发展的 3D 打印混凝土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种新材料将石墨烯与石灰石和煅烧粘土水泥(LC2)结合在一起,在增强强度和耐久性的同时,还能显著减少碳排放,是应对3D打印建筑领域环境挑战的有力解决方案。
-
石墨烯纳米片!Nature Communications
受结构超润滑概念的启发,这是在金覆盖的微尺度石墨薄片和石墨烯纳米薄片覆盖的无氢无定形碳 (GNC a-C) 之间实现的。这种 GNC a-C 表现出降低的水分子钉扎效应和弱氧化,即使表面暴露在空气中 365 天后仍表现出稳定的结构超润滑性。
-
表面活性剂插层调控氧化石墨烯膜以实现超高效纳滤
本研究通过引入带正电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来制备层状复合氧化石墨烯(CGO)膜(图1a)。CTAB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在GO表面垂直和水平排列,调控GO纳米片的层间距,可使其从8.26 Å增加到16.97 Å。图1c-e展示了CTAB的分子结构以及其在GO层间可能的插层方式。
-
北理工课题组在硅基不同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湿度传感特性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课题组报道了硅基(SiO2/Si)不同原子层数的石墨烯的湿度传感器,研究了不同原子层数(1-3个原子层)的石墨烯、不同敏感面积的石墨烯对制备的湿度传感器响应度、响应时间/恢复时间的影响。
-
【有机】厦门大学JACS内封面:制备全氟纳米石墨烯,开辟纳米石墨烯边缘氟化新方法
近日,厦门大学张前炎教授团队摆脱了传统氟化石墨烯制备方法的限制,采用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策略,包括氟的预安装、10重Suzuki-Miyaura偶联和剧烈的Scholl反应,精准合成了外围十氟代和全氟代的扭曲纳米石墨烯DFWNG和PFWNG,成为首例成功制备具有完整π共轭结构的边缘多氟/全氟代的纳米石墨烯。
-
GMG 在 THERMAL-XR® 测试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
GMG 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克雷格-尼科尔(Craig Nicol)评论道:”GMG继续在THERMAL-XR®防腐和传热测试方面取得良好进展–我们对该产品热排斥率的进一步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它在各种应用和市场的各类产品中的潜在价值。
-
石墨烯杯子淡化海水,鲁滨逊、少年派不愁了,获奖大户囊括15项上海科技大奖
那么,“杯子淡化海水”的奥秘是什么?其实,原理很简单——它内部采用了特殊的氧化石墨烯膜,能够有效阻挡并过滤盐离子,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
-
芯片实验室加快了母乳中钠的检测速度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盖玻片大小的总体分析装置,设计用于对微量处理母乳中的钠离子进行高精度化学测量。该装置集成了微电渗析(μED)处理器和石墨烯离子感应场效应晶体管(G-ISFET)钠传感器。微电渗析处理器将母乳样品中的钠离子提取到简化的受体溶液中,提取效率达到 92 ± 3%。这一步骤对于 G-ISFET 传感器准确分析样品至关重要。
-
CEJ:0.1秒3000K闪蒸石墨烯,水泥抗压/抗折性能提升16.8%/37.2%
通过闪蒸焦耳加热(FJH)技术从碳黑中制备低成本、高效能的石墨烯,并将其用于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掺入0.25 wt.%的导电型石墨烯(FG-D)可显著提升水泥材料的抗压、抗弯强度和韧性,同时优化了基体微观结构,减少孔隙率并提高C-S-H凝胶的聚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