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香港大学&暨南大学,氧化铁-石墨烯薄膜!Nature Communicatins
催化膜由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与<5 nm的超细单分散纳米颗粒通过简单的原位生长和过滤组装形成。由于纳米粒子能调整膜结构、化学成分和层间空间,这种膜的渗透率是GO膜的4倍,达到48.6 L m-2 h-1 bar-1。这种膜在20个循环周期内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而且能够适用于降解环境浓度的氯化有机污染物。
-
通过物理操作改造石墨烯特性
这种超漩涡材料的光电特性与化学掺杂或扭曲双层石墨烯的扭曲角度无关,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超漩涡结构本身,以及它如何影响材料中的电子带,从而实现增强的光导率。
-
(纯计算)大连理工大学蒋雪团队Adv. Funct. Mater.: 锂掺杂石墨烯的超导极限
在此研究中,作者报道了一种开发一系列锂掺杂石墨烯的超晶格策略:沉积I型(Li2C6、Li2C8、LiC6、Li3C24、LiC12、LiC16、Li2C36、LiC24),插层II型(LiC4、Li2C12、LiC8、LiC12和LiC16),以及共存沉积和插层III型(Li3C12)。随着Li原子浓度的增加,金属性和电子-声子耦合(EPC)都急剧增加,这有利于筛选的Li-C化合物中出现超导性。值得注意的是,插层Li2原子的石墨烯超晶格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以相同浓度沉积的Li1石墨烯产生更高的Tc。
-
Mater. Today Phys. | 拓扑绝缘体Bi2Te3和氧化石墨烯协同增强光热效应和光催化析氢活性
在本项工作中,作者采用高导电性的Bi2Te3纳米片和高质子导电性的氧化石墨烯作为有效的助催化剂,协同提高Zn0.67Cd0.33S的可见光催化制氢性能。本研究为开发新型光热转化可见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
石墨烯,用于固态电池改性!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为了减轻局部过充电,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Hun-Gi Jung提出了一种石墨碳涂覆亚碲酸盐型Li6PS5Cl固体电解质(SE)(GLC@LPSCl),在复合阴极内提供连续的三维连接电子通路,以促进离子迁移并促进均匀反应。
-
AMR Account∣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张勇研究员团队:极小尺度材料―普适制备与性能增强
亚纳米材料普适制备的实现,展示了自上而下物理制造的极限能力以及破缺晶格的真正潜力,标志着破缺晶格作为全新研究对象的开始,为研究非平衡亚纳米材料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有望促进亚纳米材料的规模制备和全面开发。
-
App.Mater.&Inter.:二维材料范德华结的干法转移至图案化基底!!
提出了一种使用PVC/PDMS印章从SiO2/Si基底向图案化基底转移2D晶体薄片的方法。通过调整PVC层中高粘度增塑剂的含量,实现了对PVC/PDMS印章的粘附性和曲率的优化,从而提高了转移成功率。
-
揭示 “神奇 “材料的超导极限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确定这种材料可达到的最高超导温度–60 开尔文,在了解这种材料如何达到这种状态方面取得了进展。这一发现在数学上是精确的,这在该领域实属罕见,并促使人们对从根本上控制超导性的因素有了新的认识。
-
利用单层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促进 hBMSC 骨生成
以往的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的尺寸和表面特性会显著影响干细胞的行为,尤其是在促进分化成成骨细胞方面。控制这些特性可实现再生医学中的定制应用。微流控细胞封装具有精确液滴控制等优势,而精确液滴控制对细胞存活和营养交换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研究 slGO 和海藻酸盐微凝胶对 hBMSCs 的联合作用来提高成骨潜能,从而拓展了现有知识。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南洋理工大学:高质量Cu(111)薄膜上实现均匀的hBN和石墨烯层的生长!
本文深入探讨了声波处理对金属薄膜平整化及二维材料生长的影响。通过揭示SAW处理在促进金属表面原子重定位和减小表面粗糙度方面的作用,作者成功制备出高质量的Cu(111)薄膜,并在其上实现了均匀的hBN和石墨烯层的生长。这一研究不仅推动了金属表面工程的发展,还为未来大面积单晶二维材料的生长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潜力。
-
苏州高等研究院在可拉伸生物燃料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器件的关键部分为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希瓦氏菌生物—非生物杂化材料的可拉伸生物阳极。随着拉伸程度的增加,该可拉伸生物阳极内阻逐渐降低,并可以在不断拉伸和收缩的力学刺激下维持生物电流的产生。
-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贾肖博士作学术讲座
贾肖首先介绍了类石墨烯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和纳米器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她特别指出,尽管二维纳米材料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生物安全性问题仍不容忽视。她详细讲解了硼化石墨烯(BC3)与氮化石墨烯(C3N)两种纳米材料与富含α-螺旋和β-折叠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这对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她还展示了二维漏斗状面内异质结纳米器件与层间异质结构纳米孔。这些新型纳米器件因其精确的尺寸控制能力,在生物检测与分离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为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韩杰敏博士作学术讲座
韩杰敏在讲座中介绍了石墨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材料,如何在实际中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尤为重要,推动石墨烯的三维化进程是将其投入实际应用的最佳途径之一。其中,利用PECVD技术制备竖直石墨烯的工艺尤为引人注目。随后他从活性粒子构成、活性粒子分布、鞘层电场分布、粒子运动行为等方面,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准控制这些因素来塑造竖直石墨烯的理想形貌与结构,并深入阐述了其背后的生长机理。最后,就竖直石墨烯的高性能应用能从哪些方面实现向大家做了详细讲解。
-
欧米伽书评|AngewandteChemie|二维膜材料:新型高性能分离膜系列
当前限制二维材料膜广泛应用的挑战包括从块状晶体中剥离高纵横比和完整的纳米多孔单层,以及在石墨烯纳米片中钻出均匀、高密度、大面积、亚纳米级孔的可用技术有限,同时如何将这种原子膜缩放到适用的分离装置中也是待解决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未来的方向可能会集中于探索新兴的二维材料膜平台,包括已经在其他相关领域取得成功的新型二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