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团队成果] 氢刻蚀与铜催化辅助实现无定型类石墨烯碳向单层石墨烯的转化

    我们进一步展示了一种全局“自上而下的蚀刻”方法,可以蚀刻掉上层石墨烯层,从而在铜表面获得均匀的SLG膜。在AGLC形成和随后转化为石墨烯的过程中,氢既充当蚀刻剂又充当助催化剂。在高碳浓度下,氢主要作为蚀刻剂,在低碳浓度下,氢起辅助催化作用。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为通过SPCS转化石墨烯提供了一个新颖而详细的理解,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SPCS衍生的石墨烯技术的大规模工业生产。

    2024年11月25日 科研进展
    11000
  • 北京林业大学李建章Composites Part B超韧珍珠母启发的大豆蛋白/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阻燃性、热导性和可回收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成功开发了一种通过球磨喷雾法制备的类似珍珠母的高性能和多功能纳米复合膜,该膜由石墨烯/SPI材料制成。研究人员利用动态非共价相互作用来增强无机纳米填料的增韧效果,同时利用动态共价超分子相互作用来实现增塑剂增强材料。通过共价和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协同作用,增强了界面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

    2024年11月25日 科研进展
    12900
  • 【Compos. B. Eng】基于优化摩擦电和机器学习的多模态人体运动识别的石墨烯-水凝胶纳米复合材料

    在TENG中,静电电极的合成涉及通过交联将聚氧化物(PEO)纳入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网络。加入石墨烯纳米片(GNP)来精确调节电导率。GNP在水凝胶中构建了骨架结构,提高了电荷输运能力。导电性是由GNP浓度改变的,因此,水凝胶的电输出可以很容易地控制。

    2024年11月24日 科研进展
    31800
  • 石墨烯氧化物增强型透明电极提升OLED性能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氧化物(GO)和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混合溶液的高度导电透明阳极材料,这种材料通过旋涂法制备,并通过对电极界面的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导电性能;

    2024年11月24日 科研进展
    12100
  • 石墨烯打造更好的电池

    工程师们以前就知道,锂离子电池阴极上的碳涂层可以减缓或阻止 TMD,但事实证明,开发应用这些涂层的方法非常困难。”博伊德解释说:”研究人员曾尝试将石墨烯直接沉积在阴极材料上,但沉积石墨烯通常需要的工艺条件会破坏阴极材料。”我们研究了一种在阴极颗粒上沉积石墨烯的新技术,称为干涂层。其原理是,你有一种由大颗粒组成的’主’物质和一种由微小颗粒组成的’客’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将它们混合,系统就会出现一种被称为 “有序混合 “的现象,即客体粒子均匀地包裹在宿主粒子上。 “

    2024年11月24日
    18000
  • 沈阳化工大学李文泽课题组JMCA: 新型Co-MOF衍生的石墨烯负载CoP@Co₃O₄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高效析氧反应研究

    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Co-MOF,将其与磷酸三聚氰胺共混,首次采用一步热解法将CoP纳米颗粒嵌入到Co3O4壳层的同时将其负载在氮掺杂石墨烯层上。因此,独特的形态提供了更分散的活性位点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并表现出优异的OER性能。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CoP与Co3O4之间界面的形成使得Co的d带中心远离费米能级,从而降低了O2释放的能垒,使其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此外,石墨烯层有效地保护了催化剂,使其在长时间工作下保持稳定。

    2024年11月23日 科研进展
    35300
  • 山东师范大学Nano Letters :WTe2/石墨烯/银纳米颗粒异质结构的设计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化学增强中的改善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构建WTe2/Gr/Ag异质结构,显著提高了SERS的化学增强效果。通过精确控制材料的能级匹配和界面设计,实现了对CT过程的有效调控,从而增强了SERS信号。此外,利用WTe2的热电性质,通过外部温度变化进一步调节了SERS性能,展现了该材料体系在超灵敏检测技术中的潜力。这项工作不仅为SERS基底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开发新型高效SERS传感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11月23日 科研进展
    24600
  • 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可折叠和性能可定制的 PI 纸基摩擦纳米发电机

    在这项研究中,介绍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LIG)技术制备的聚酰亚胺(PI)纸基摩擦纳米发电机(PIP – TENG),其具有可折叠结构和可定制性能,在能量收集和智能传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2024年11月22日 科研进展
    16600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JMR&T》:综述!高导电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深入研究了石墨烯和铜的内在物理特性,指出了开发高导电性复合材料的具体障碍。尽管石墨烯和铜之间存在微弱的范德华相互作用,但还是阐明了铜和石墨烯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作用机制。本综述的主要重点是探讨通过不同的设计策略和加工技术提高铜/石墨烯复合材料导电性的方法。更为复杂和关键的因素包括原材料的质量、加工技术、尺寸精度、晶体学取向以及石墨烯和铜之间的界面特性。此外,还讨论了铜/铬复合材料的研究空白和进一步发展趋势。

    2024年11月22日
    18200
  • 山东大学韩琳/张宇团队: 乳腺癌外泌体高灵敏检测的复合石墨烯芯片

    近日,山东大学韩琳教授和张宇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和 LIG 的一步掺杂,形成了稳定的 2D/3D 结构,构建了外泌体高灵敏度检测的生物传感芯片,实现了乳腺癌来源外泌体的高灵敏检测。

    2024年11月22日
    16400
  • 李贺军院士团队:新型石墨烯复合材料,全面提升!

    该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氧化铝粉末表面原位生长ERG,并将其与氧化铝粉末按不同质量比混合,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复合材料。通过控制ERG与氧化铝的配比,研究团队构建了交替分布的强界面(氧化铝-氧化铝界面)与弱界面(氧化铝-石墨烯界面)结构。强界面提供高载荷传递能力,而弱界面通过裂纹引导和能量吸收机制,显著提高了材料的韧性。

    科研进展 2024年11月21日
    31300
  • Nature | 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最新突破!

    剑桥大学Ulrich Schneider以及北京大学Bo Song 等携手采用了低温近场光电技术对MATBG与氮化硼(hBN)对齐的异质结构进行探测。该技术能够在远低于衍射极限的尺度下探测SOSL的光电响应,从而揭示SOSL的实空间分布和潜在的局部变异。研究中通过电子输运测量和低温纳米尺度光电压测量,成功地揭示了SOSL的长程周期性调制,并发现了即使是极小的应变和扭转角度变化也能显著改变SOSL的结构。

    2024年11月21日
    20100
  • (纯计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hys. Rev. Lett.: 菱方多层石墨烯中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在此研究中,作者对最近在与六方氮化硼对齐的五层菱方堆叠石墨烯中观察到的FQAH效应提出了质疑。研究证明,在一个具有连续平移对称性的模型中,外部莫尔超晶格势只是一个简单的微扰。通过Hartree-Fock计算发现相互作用打开了一个相当大的远程带隙,导致在填充v=1处出现一个孤立的窄C=1 Chern带。通过精确对角化,确定了不同填充处的FQAH相。然而,FQAH态也存在于没有任何外部莫尔势的计算中。

    2024年11月20日 科研进展
    17100
  • 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张经纬团队在石墨烯制备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张经纬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溶剂结晶辅助剥离策略,揭示了溶剂结晶增强剪切强度和界面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实现了本征石墨烯的高效制备。与传统液相机械剥离方法相比,新方法有效降低了机械能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机械能利用效率提升了两个数量级(Nano Lett.)。

    2024年11月20日
    20700
  • 电子科技大学文岐业课题组Carbon:基于超薄石墨烯纸实现吸收为主的宽带太赫兹屏蔽性能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文岐业课题组利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超薄的石墨烯纸,并利用适当的结构设计极大的提升了该材料的屏蔽效能。这种柔性、可折叠、可粘贴的石墨纸具备良好的热导率,当将石墨烯纸贴附在金字塔形金属基底上可发挥出低温度梯度的优势,进一步利用结构设计也可大大提高石墨烯纸的吸收性能。

    2024年11月20日
    166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