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评论
-
上海打造创新功能型平台,破解石墨烯产业化难题
当前,我国石墨烯企业已超100家,并在常州、无锡、青岛、深圳等地形成产业集群,投资超过百亿元。为在新材料领域抢占制高点,6月2日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正式启动,通过集聚各方资源,打通石墨烯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
中美高校石墨烯基础研究面面观
纵观全球各国对石墨烯的关注度,若说最热衷的是中国,那么相对淡定些的当属美国了。然而,即便如此,美国高校在石墨烯基础研究创新研发方面也不断传出好消息。那么,美国高校是如何在相对冷静的氛围中,保持基础研究的创新活力呢?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美几所高校从事石墨烯基础研究的一流专家,希望通过剖析和冷静思考,能够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国内高校基础研究的巨大创新潜力。
-
刘忠范院士:“沤麻”环境只产生炫酷科学
“嗨,也不知道怎么就答应了你。”见到记者,忙得不亦乐乎的刘忠范似乎后悔把时间给了记者。访谈中,不时有人推门进来试图与他聊聊与石墨烯相关的问题,而他不得不接着把自己对中国科技界存在的深层问题吐出来,尽管他认为说出来未必有意义。
-
大事件利好 石墨烯产业前景展望
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要求,2020年石墨烯需要形成百亿产业规模,2025年整体产业规模突破千亿,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我国石墨烯产业应该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
石墨烯遭上市公司集体炒作 专家称对电池技术促进有限
尽管资本市场对于石墨烯电池想象空间巨大,但不少学者认为,目前石墨烯应用比较成熟的领域只是集中在中低端添加石墨烯类物质的产品上。新能源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在几年内与石墨烯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瓜葛。
-
*ST烯碳总经理范志明:石墨烯产业有希望 公司也很有希望
在说明会上,有投资者问“关于有些报道公司是假石墨烯,希望领导给予评价。”对此,*ST烯碳总经理范志明回答说,最近21世纪经济报的一篇文章商榷了公司的石墨烯投资模式,但并没有完全理解烯碳创新模式,即“科技金融+产业平台”的模式发展高科技早期产业。石墨烯产业目前处于早期,鱼龙混杂,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是科技服务培育产业。公司则是储备项目遴选投资,待条件成熟后大规模进军,而不是急于投资贪得先驱。这是最适合石墨烯早期产业的规律。
-
80后长江学者的“薄度”与“精度” ——南京大学教授王欣然的故事
“我们目前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二维半导体,叫作类石墨烯,可以改善晶体管的关键性能。”王欣然说,当很多人在探索怎么用有机物质去堆叠二维材料时,他却选择用有机材料去进行气相生成。“我们不断进行尝试,结果发现能非常平地长出一个纳米单位的单层结构。这非常难得,一个纳米单位就像十万分之一张纸一样薄。”
-
中国自主研发可卷曲手机将面世 石墨烯产业化应用之始?
该公司能实现可卷曲屏幕,是基于石墨烯技术。石墨烯技术能以特殊的形势排列碳原子,使其传导性和弹性得到大大改善。石墨烯材料,是世界上最硬的,也是柔韧性最强的材料,被称为“奇迹材料”,但由于种种困难,一直难以实现产业化。此次可卷曲手机的面世,或许将是石墨烯产业化的开始。
-
院士眼中的全球石墨烯大会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刘忠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刘忠范作为组委会委员及大会主题发言人之一应邀出席了此次盛会。那么,在院士眼中,这届全球石墨烯大会是怎样的?哪些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带着相关问题,科技日报记者对刘忠范院士进行了专访。
-
深耕产业链条 东旭集团开启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模式
目前在石墨烯领域,东旭集团旗下东旭光电已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石墨烯产学研体系,成立了多支规模过亿的石墨烯研产业发展基金,并已形成了江苏泰州、四川德阳、海南海口等3个石墨烯区域研发及产业化中心。
-
石墨烯已从研发进入产业化前夜
石墨烯作为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二维材料,以最薄、最坚硬、导电性最好著称,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关注的炭材料。尽管有专家认为,由于材料制备的限制,石墨烯规模化供应和需求尚待形成,在短期内无法形成产业化,但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大力推动,石墨烯从研究到产业化正在迅速推进。
-
驯服石墨烯,南沙这家公司火了
奥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曾晞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石墨烯电子纸可以说是在可预见的未来,首个实现石墨烯大规模商品化的产品。虽然此前石墨烯在触摸屏产品研发上也有成功的,但并不能实现量产。我们跟重庆墨希公司预计,石墨烯电子纸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就可以实现量产。到时候,我们的产量也会进一步扩大。”
-
中国高分子材料成果转化困境: 加工设备严重滞后
4月25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四川大学,首站就去了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参观了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石墨烯橡胶轮胎、首个国产血液透析器、锂电池隔膜成套新技术等成果后,鼓励科研人员加快成果转化。
-
赵伟锋博士:医用高分子不适合大学生创业
就医用高分子而言,本科生,乃至研究生博士生,具有一定专利的这些人,不适合一出校门就去创业,甚至在校创业。因为这个阶段是完全不具备条件的,医用高分子对临床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前期的资金投入非常大。以成都欧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例,前期投入一两千万元,也要等稳定几年后才有收益。
-
赵海超:聚焦海洋防护新材料研究
“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海工装备的大规模应用,而海工装备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材料技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赵海超说,“海洋工程设施和装备长期处于海洋环境中,面临腐蚀和生物污损两大问题。因此,研究多功能的腐蚀和污损防护涂层,对于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记者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