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评论
-
人物|陆伟俊:再次跨界,与“石墨烯”一起华丽变身
从教育业转行到新材料,几乎“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对陆伟俊而言,满是风险和挑战,完全陌生的行业、绝对硬核的硬科技领域,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加入创业团队,不断认识自我,颠覆过往认知,与团队一起驰骋疆场。本期人物与大家一起走进BGI公司副总裁陆伟俊的跨行之路。
-
高成长企业2024⑥|墨睿科技:塑造石墨烯领域科创样本,引领“政经学研产用”跃上新台阶
“要结合政经学研产用,让石墨烯走出实验室,将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蔡金明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墨睿科技已布局热管理、新能源两大领域,深耕石墨烯应用的科技创新,打造新材料学研产用融合的样本企业。
-
企业家年会实录 | 马小民: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OX-CMC)助力空天风口产业的跃迁升级与思考
2023年12月11日至13日,以“时代使命 无限创新”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暨首届中国空天科技企业家年会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成功举办。本届大赛由中国航空学会、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廊坊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北京大…
-
如何加强对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支持?政协委员们这样说
许莉提出,基础研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也是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推动力。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科技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因此,许莉认为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
墨睿科技: 深耕石墨烯 在莞绽放新“烯”望
“未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性能的不断加强,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下放更加先进的技术,成为众多下游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墨睿科技的石墨烯热管理产品将持续精进研发,助力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蔡金明表示。
-
HydroGraph 首席执行官斯图尔特·贾拉 (Stuart Jara) 就石墨烯的所有问题进行问答
Stuart:我们正在开发许多产品。其中之一是石墨烯屏蔽,它可以保护电池免受电磁脉冲和不需要的数据传输的影响,我们希望从中获得一份重要的多年期合同。我们目前正在加拿大获得 EPA 和监管部门的批准,并且正在优化我们的生产装置,以便能够大规模生产石墨烯。
-
科创她力量→ 曹蔚琦:做先进材料战线的“变色龙”
2017年,曹蔚琦从湖北来到重庆,筹建两江石墨烯分析测试服务平台,给周边企业做微观测试分析。2019年平台划归研究院,曹蔚琦也被顺势“收编”,继续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方向应用研究。
-
冠界科技在2024年利雅得“未来矿产论坛”呼吁业界着重创新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冠界科技通过开创性的技术而闻名,成功把生物质废料转变为优质的石墨和石墨烯,在生产绿色电池材料的技术突破引领市场。
-
新年特稿·领军者说 | Aika爱尚家科技董事长陈利军:用石墨烯科技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满载欢笑与汗水的2023已然远去,充满希望和憧憬的2024正向我们走来。岁末年初,《纺织服装周刊》开设“领军者说”专栏,分享他们的收获心得和对未来发展的深思远虑。
-
“湖北伢”寻梦西北:数十载“教书匠”兼产学研探路人
周金元目前在位于兰州高新区的甘肃旭阳智能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阳智能”)兼职研发总监一职。这家企业着力新能源、清洁能源、移动能源产业新生态,锂材料、碳材料、石墨烯、氢传感器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
石墨烯,半导体的新希望?
石墨烯带隙的打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纳米带方法,这种方法是将石墨烯切割或塑造成极其细小的纳米带。通过纳米加工技术,现在可以以接近原子级的精度制造石墨烯纳米带。在这些纳米带中,由于量子限制效应,电子被限制在一个维度上活动,从而导致带隙的打开。这种方法的挑战在于制造过程的复杂性和样品间的变异性,这使得在大规模生产上存在困难,尤其是在满足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的规模上;另一种是基底相互作用法,它是利用石墨烯与其生长基底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创建带隙。这种方法通常涉及选择特定的基底材料和调整生长条件,以改变石墨烯的电子性质。
-
纳米“芯”材 助推“关键电子材料”巨浪——记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逄金波
二维材料具有构建高集成度、高效光电器件的特性,在未来集成光电子器件中有重要前景。按照电学导电性,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等。其种类丰富,半导体具有高迁移率,电子光电器件具有高开关比,可通过异质结任意搭配来进行器件性能改善。其中,基于石墨烯、二硒化钨、贵金属硫族化合物的电子光电器件性能优异,成为逄金波教授课题组研究的首选课题。
-
政协委员风采④ | 贾传坤:“新能源材料”助力绿色发展
具有十六年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和系统产学研用经验,已开发多个液流电池新体系、首款液流电池用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低成本复合隔膜、新型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和高性能液流电池电堆等产品。
-
石墨烯需在制备与应用领域持续突破
刘忠范表示,再过10年左右,石墨烯薄膜材料或将成为主流应用材料,用其制备的水氧阻隔膜、分离膜、缓冲层、透明电极、触控屏、射频器件等,将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因此从材料的形态上讲,从粉体材料到纤维材料,再到薄膜和晶圆材料,或许可以被视为石墨烯材料可预见的发展历程。
-
肖劲松:材料产业的发展实际是整个生态体系的建设
材料发展周期很长,从研发到真正批量应用,有专家讲平均18年。如碳纤维,日本坚持50多年才能形成规模和盈利。其他材料也类似,包括硅材料,现在电子信息用的硅材料也是20多年,新材料需要找到独特应用,真正体现价值。石墨烯从2004年到2014年,还没有真正找到独特利用,实际上这是好材料,需要找到独特应用场景和盈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