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评论
-
脑深部电刺激技术驶入发展快车道
北京大学对脑深部电刺激电极伪影问题进行研究,研发出了石墨烯材料的电极,可大幅度减少电极的颅内伪影。这些技术突破对脑深部电刺激相关脑科学研究贡献巨大。
-
乘着“绿色的风”,从荒漠到海洋
2017年,她将纳米石墨烯材料导入配方中,终于让风力发电及电力系统的金属部件同时具备了防水、防腐蚀、阻燃、绝缘耐电压、防霉等多重功能,不仅大大提高了风电设备的安全性,还降低了进口材料的维护管理成本。
-
浙报聚焦丨用二维码串起一个产业集群 魏乃绪的“码”上人生
魏乃绪想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合作。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凭什么吸引诺贝尔奖得主?别人或许因此打了退堂鼓,但魏乃绪决定试试。“第一次去很紧张。”他后来发现,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和蔼可亲,还和他谈论中国画、毛笔字。听完魏乃绪既有创意又有市场前景的想法,正有意推广石墨烯材料应用的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很感兴趣,双方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石墨烯物联网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并将石墨烯成功应用于无线射频识别天线和电子标签的制造中。
-
以实业为主线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专访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徐志新
炭素板块将大力开发石墨烯材料电池电容器和钠离子电池关键负极材料的研发应用,在站稳世界第一大炭素企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世界第一强
-
曹勇:潜心钻研导热“凉”方 探索高功率芯片散热最优解
什么是“新型高性能碳基导热界面材料”?曹勇介绍,这是一种新型的热界面材料,它通过先进的定向工艺,将微米级碳纤维粉体以及石墨烯片有序排列,并均匀地分布在聚合物基体中,从而大幅度提升热传导的效率和水平。
-
“登过3000米的山峰,再看到2000米时就不会感到恐惧” 周树云:窥探自然奥秘 感受物理之美
低维量子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以其新奇的物理特性和全新的器件应用而广受关注。例如,相比于石墨的三维立体结构而言,石墨烯以其单原子级厚度可以被视作“二维”这样的低维材料,其中的电子结构也会因为维度的降低而发生剧烈的变化。周树云的研究,正是要探索二维材料及拓扑材料的非平衡态超快动力学和光致新奇物理效应,尤其是致力于实现周期光场驱动的瞬时能带调控和瞬态相变。
-
民营企业如何走好多元化之路?辽宁方大集团董事、副总裁徐志新:着力聚焦实体经济
在不同板块的发展规划方面,方大集团炭素板块将大力开发石墨烯材料电池电容器和钠离子电池关键负极材料的研发应用,经营规模达到1500亿元
-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打造千亿级“石墨烯产业树”——访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院士
近花甲之年,刘忠范院士毅然创立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全身心投入到石墨烯的产业化推进。近日,仪器信息网有幸采访了刘院士,聆听他与石墨烯的不解之缘,以及石墨烯产业化道路上取得的最新进展与成就。
-
大咖眼中的石墨烯:“王者依旧,任重道远!”
“但产业化是一回事,在市场上‘活下去’是另一回事。如何通过石墨烯材料的优良性能,形成良好竞争力,甚至形成卖方市场,任重道远。”同样的,石墨烯的未来,也任重道远。
-
大江东︱走近科学大咖③安德烈·盖姆:科研不是“哈利·波特”,但更能创造奇迹
盖姆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中国石墨烯等二维原子晶体材料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数十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其中多人已成为我国石墨烯研究领域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
-
家在上海|学术夫妻联手发Nature,是什么让他们能安心搞科研?
李听昕主要研究二维半导体材料,刘晓雪做的则是石墨烯超导态研究,方向不完全相同,但在物理方面有相通。两人的实验室分别在闵行、浦东,有一些资源可以合作共享,学生有时也两头跑。“由于长期合作的积累,我们讨论问题比较合得来,效率比较高。如果我们认准了一个问题,就会着手一起做,在指导学生方面也一起配合。”刘晓雪说。
-
科创会客厅|”清新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康飞宇教授:碳材料先驱助力“绿色”经济转型
近日,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专访康飞宇教授,了解他的科研历程、科研成果以及其对科研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石墨烯如何彻底改变电池行业?
在本文中,我们将邀请您了解石墨烯将如何改变电池行业,迎接未来的能源挑战。
-
陈成猛:求新求变的“炭”究者
回看陈成猛的履历,他确实不算一个“安分”的人。从钻研矿物加工到研究石墨烯,从制备电容炭到研发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他和团队成员在炭材料世界不断发掘研发方向,进行新的尝试。
-
财说|石墨烯产业化之路仍遥远,德尔未来为什么还要斥资2.8亿收购石墨烯矿产?
显然,这项收购短期内并不会提振上市公司的业绩,相反,会影响德尔未来的现金流。而且,由于这项交易的对手方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及董事,也增加了他们此举是向上市公司“套现”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