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闻
-
江苏杉元申请用于环氧树脂的高含量石墨烯预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该高含量石墨烯预分散体应用于环氧树脂和粘结剂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环氧树脂的高含量石墨烯预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碳材料分散体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将环氧稀释剂、分散剂、稳定剂在200~1000r/min的转速下均匀混合10~30分钟,得到分散体载体;将石墨烯与分散体载体均匀混合,再经三辊机研磨,得到高含量石墨烯预分散体;该高含量石墨烯预分散体应用于环氧树脂和粘结剂中。
-
西昊 C300i 智能人体工学椅上市
PI 石墨烯热敷,科学升温,精准护腰。针对女性用户和寒冷环境需求,此次 C300i 产品采用的是航天级 PI 石墨烯材料,3 分钟内升温至 50℃,释放 6-14μm 远红外线,与人体吸收波段实现闭环温和。经 SGS 检测,该技术热转化效率达 92%,且温度波动小于 1℃,避免传统电极片烫伤风险。
-
科炭(厦门)新材料有限公司申请一种聚酰胺石墨烯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专利,专利制备的导热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胺石墨烯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聚酰胺树脂;(2)制备改性石墨烯;(3)将100质量份聚酰胺树脂、2‑5质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和30‑40质量份固化剂溶于80‑90质量份丙酮并混合,然后加入3‑7质量份改性石墨烯后进行固化,制得聚酰胺石墨烯复合导热膜。本发明制备的导热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市场前景广阔。
-
墨睿科技申请一种高阻抗石墨烯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实现工业化大规模制备高阻抗石墨烯导热膜
用干的氧化石墨烯粉体和脱盐水混合配置碳氧比小于2.9的氧化石墨烯浆料,将氧化石墨烯浆料与耐高温绝缘颗粒均匀混合后涂布,获得高阻抗氧化石墨烯导热膜,所述高阻抗氧化石墨烯导热膜依次经过低温热处理、中温热处理、高温热处理和压延处理后,获得高阻抗石墨烯导热膜。
-
杨宏星率队赴北京拜访央企对接有关项目 孔涛参加有关活动
在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杨宏星一行考察了研究院展厅,详细了解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情况,并与院长王旭东、首席科学家陈韵吉深入交流。他表示,石墨烯作为目前已知的导电性能最好材料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加快石墨烯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铜陵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中国石油化工申请三维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小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有利于气体传感、催化、储能等应用
所述三维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小球包括石墨烯小球以及负载在所述石墨烯小球上的金属氧化物;其中,所述三维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小球的比表面积为50 ‑500m2/g。本发明所得三维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小球中,金属氧化物在石墨烯小球表面均匀负载,小球内部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有利于气体传感、催化、储能等应用。
-
四川惠士特申请基于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及系统专利,提高原料和能量利用率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石墨烯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原料准备与预处理,包括过滤和干燥天然气以去除固体颗粒和水分。
-
劳模工作室的“三级跳”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锦英团队与孟晨团队深入合作,推动“石墨烯稳定包覆固态储氢技术”转化,成功打造了国内首架氢动力无人直升机。该直升机实测续航能够达到100分钟,可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中工作。
-
Haydale 公布最新财报,关注近期收入并积极削减成本
公司收入减少了 50%,为 125 万英镑,经营亏损增加了 32%,为 213 万英镑。截至年底,公司拥有 199 万英镑的现金及等价物。
-
石墨烯发现人安德烈·海姆签约余杭
晶映新材料负责人徐东升表示,在石墨烯的诸多应用领域中,海水淡化作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关键技术方向之一,受到广泛关注。晶映新材料邀请安德烈·海姆作为公司项目首席科学家,领衔石墨烯海水淡化技术产品应用研发,力求为全球缺水地区提供一种经济的,可持续的水源保障,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开展项目还有助于推动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林宏伟 王少波)
-
Garland 公司推出石墨烯增强建筑材料
StressPly Max 卷材采用聚酯和玻璃纤维双重加固,通过石墨烯改性沥青进一步提高了高强度。石墨烯与沥青化合物的结合提供了卓越的强度,内部加固超过一千磅。
-
王国泉赴北京、江苏等地考察招商赴国家发改委汇报对接工作
在江苏黑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王国泉一行实地参观了企业石墨烯铝基合金材料生产车间,详细了解石墨烯合金新型导电材料项目工艺技术、应用场景、市场需求及建设规划,并就企业提出的要素需求事项逐一进行解答。座谈会上,双方围绕适用和争取各级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布局,充分比选落地要素保障优势、积极与友邻旗区开展飞地招商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
-
第39届武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举办 同台PK创造力 让青少年“唱主角”
武汉市梅苑学校学生谭睿文的项目灵感来源于冻雨期间电网融冰,以及对石墨烯这一新兴材料有深度认识和对太阳能应用的探索。他设想,如果能将石墨烯薄膜覆于电缆之上,再结合光电储能技术,便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融冰,有效避免电网因覆冰而受损。他通过调查研究、现场实验、结构尝试,研究出石墨烯覆线与光电储能的电网融冰模型,“目前该方案已获得国家专利受理通知书。”
-
滨海新区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 构筑大湾区强劲活跃增长极
“实验数据和实际数据再多核对几次,确保结果符合预期。”这几天,浙大绍兴研究院高超教授团队的蔡盛赢博士频繁往返于学校与滨海新区之间,同浙江烯界热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就高性能石墨烯热界面材料开展联合攻关,聚焦高算力芯片、数据中心、新能源车等应用场景,加快产品验证和市场推广。去年7月,百亿级的中国烯谷(绍兴)石墨烯原创硬科技产业项目成功落地滨海新区。目前,企业总投资4000万元的“高通量酷冷模组与高性能石墨烯热界面材料”先导项目装饰装修已完成。
-
总书记请放心,江苏一定行|以“硬核材料”锻造新质生产力,江苏新材料产业加速跃迁
走进江苏企业生产一线,新材料创新的“星辰大海”触手可及:全球首条千吨级T1100碳纤维生产线在连云港投产,超高强钢助力“奋斗者”号深潜万米;南通石墨烯导热膜打破国外垄断,让5G手机散热效率提升200%;无锡企业研发的液态金属血管支架,正推动生物医用材料走向国际前沿……2023年,江苏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2.1万亿元,在第三代半导体、高温超导等前沿领域形成47个全国单项冠军。每项技术的突破,都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