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仓纳米
-
阿米尔卡比尔技术大学–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在饱和不饱和多孔介质中的传输和保留流速离子强度和初始粒子浓度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研究流速、离子强度 (IS) 和初始颗粒浓度三个参数对聚乙烯吡咯烷酮功能化氧化石墨烯 (GO-PVP) 传输行为和保留机制的影响。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Linan Ma等–通过倏逝场与高能离子辐照单层石墨烯相互作用的无源q 开关波导激光器
文章报告了在高能碳离子辐照下基于覆盖在掺钕钇铝石榴石 (Nd:YAG) 包层波导表面上的单层石墨烯的无源 Q 开关波导激光器的设计和制造。高能碳离子迫使单层石墨烯与波导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导致衰减波与石墨烯的良好耦合。在 TE 和 TM 偏振光泵浦下实现了具有高输出功率、短脉冲持续时间和高重复率的高效 Q 开关脉冲波导激光器。
-
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Anna ziyatdinova等–钆(III)溶液的核磁共振弛豫率随氧化水平和氧化石墨烯薄片尺寸的变化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研究了氧化石墨烯/Gd3+溶液的弛豫时间与氧化石墨烯的氧化水平和片状尺寸的关系。自旋-晶格弛豫率(r1)和自旋-自旋弛豫率(r2)随氧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超声氧化石墨烯薄片粒径的减小,其弛豫度也随之增大。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在这两个参数的影响下产生的边缘官能团数量的增加来解释。这些基团的含量、形成及与Gd3+离子的螯合。溶液的粘度不直接影响弛豫时间。使用高氧化水平和小粒径的氧化石墨烯样品,我们记录了高弛豫值:r2 = 114.7 mM-1 s-1,r1 = 97.0 mM-1 s-1。这为开发基于GO/Gd3+的MRI造影剂创造了直接途径。
-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Blberto fernandeznúnez等–在体外模拟十二指肠条件下,氧化石墨烯作为脂肪水解抑制剂的研究
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在消化混合物中的存在可以抑制脂肪酶活性高达初始反应速率的90%,并且这种抑制作用甚至持续到消化2小时。抑制机制似乎是非竞争性的,可能与胆盐的作用相反,尽管氧化石墨烯和酶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不能被丢弃。在消化脂肪中也发现了这种抑制作用,这表明氧化石墨烯可能是脂肪水解的强抑制剂。
-
阿根廷圣路易斯国立大学–石墨烯修饰金纳米孔的电化学微流控免疫传感器用于T-2真菌毒素检测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法和商用ELISA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10 μg kg-1和10 μg kg-1,测定内变异系数和测定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5.35%和6.87%。最后,我们的T-2毒素微流控免疫传感器将大大有助于更快,直接和安全的农业样品原位分析。
-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工Haftom Weldekidan等–粗麻布废料中含石墨烯的生物碳:与商业级石墨烯纳米片的性能比较
第一步是原料在600℃下碳化,接着是球磨,然后在1200℃下使用KOH进行石墨化。通过对制备的生物石墨烯和商用石墨烯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粗麻基石墨烯优越的石墨烯性能。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生物基石墨烯表现出优异的特性,如1021 m2/g的BET表面积,拉曼光谱中的缺陷与石墨烯之比低至0.12,总产率为19% wt。这些发现突出了粗麻袋废料作为高质量石墨烯合成的可持续前体的潜力及其在各种应用中的潜力。
-
复旦大学–石墨烯传输层对mos2石墨烯wse2范德华异质结层间电荷转移机制和宽带光学性质的调制作用研究
研究发现石墨烯的插入不仅促进了WSe2向MoS2的自发电荷转移,而且有效地将电子注入MoS2层,有利于MoS2层间电荷分离和净电荷积累。其次,带边缘附近的CP能量稳定,表明石墨烯的插入不会改变MoS2/WSe2的电子带结构。此外,由于石墨烯插入引起的有效介电屏蔽增加,激子结合能随之红移,激子跃迁能随之蓝移。
-
中国科学院Yong Li和北京科技大学–各向异性和分级多孔氮化硼石墨烯气凝胶支撑相变材料用于高效的太阳能-热能转换
文章分别在CO2和N2气氛中采用镁热还原SHS法制备石墨烯和氮化硼纳米片(BBNS)。然后,以羧甲基纤维素为支撑框架和粘合剂,采用定向冰冻法构建具有三维网络的各向异性、多级多孔氮化硼/石墨烯气凝胶,并浸渍聚乙二醇(PEG)以制备新型CPCMs。
-
重庆师范大学Qi Sun等–改性淀粉衍生的石墨烯量子点作为多功能纳米填料制备用于活性包装的高分子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薄膜
文章报道了一种简单、绿色的制备石墨烯量子点(GQDs)的方法,即利用玉米淀粉作为纳米填料制备淀粉基活性薄膜。GQDs水溶液具有不受激发波长影响的发光特性、稳定的光致发光特性和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淀粉基GQDs与天然高分子淀粉/聚乙烯醇(PVA)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
河北工业大学Fei Cheng等–简便的原位硫化策略,用于异质结构SnS2@石墨烯卷轴负极,提高高能锂存储的初始库仑效率
该提出的方法还推广用于制造包裹在石墨烯卷轴中的其他金属硫化物,以构建具有卓越性能的阳极。
-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氮掺杂石墨烯-Ti3C2Tx准三维异质结构界面相互作用在高温振动压电能量收集中的应用
这种优异的性能归功于所设计的NGr-Ti3C2Tx准三维异质结构,其丰富的界面特征、优异的导电性和局域弹性复合物协同促进了能量收集器的压电输出。将该装置放置在道路上可用于收集汽车运动振动产生的机械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这为解决新出现的能源问题开辟了新的发展可能性。
-
浙江大学–Stone–Wales缺陷石墨烯在氧还原反应中的特殊活性-1T-PdO2的结构稳定性及其与石墨烯异质结界面性质的研究
研究了由1T-PdO2和石墨烯单分子膜组成的垂直异质结。结果表明,单分子膜和异质结都是能量和动态稳定的,声子谱中没有负频率,属于vdW型。1T-PdO2是一种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值为0.5 eV(GGA)和1.54 eV(HSE06)。异质结的界面性质表明,在PdO2/石墨烯接触的垂直界面上,n型肖特基势垒高度(SBH)为负值,形成欧姆接触,这主要表明石墨烯具有与PdO2单分子膜有效电接触的潜力。然而,在平面内电流模型的基础上,横向界面出现了负的带状弯曲。此外,PdO2/石墨烯异质结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吸收明显增强
-
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Hui Jia等–在碳化过程中限制石墨烯薄膜结构膨胀的交联策略:对热管理的影响
我们提出了一种二胺试剂交联和还原 GO 的策略,以限制碳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胺基团与含氧官能团(-COOH、-C-O-C)发生亲核取代和缩合反应,形成-C-N键,通过改变化学结构来拓宽产气温度范围。与二甲胺基丙胺和 N-异丙基乙二胺相比,含有对称伯胺的乙二胺能与 GO 充分反应,形成坚固的结构。基于这些观察结果,乙二胺改性薄膜显示出比纯石墨烯薄膜更低的膨胀率(115.2%)和更高的面内热导率(∼1180 W m-1 K-1)(分别为 152.6% 和 ∼980 W m-1 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