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仓纳米
-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混合自组装定义明确的四苯胺沉积石墨烯用于高性能柔性超级电容器
本研究利用四苯胺(TA)的高电活性和良好的可加工性,制备了用于超级电容器的高性能柔性电极。通过研究石墨烯种类、制备方法和两组分间的投料比的影响,优化了定义明确的四苯胺沉积石墨烯。
-
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changgui lu等–通过动态控制石墨烯中载流子密度空间分布的等离子体激元调制器
我们提出了一种等离子体激元调制器,通过动态控制载流子密度在纳米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来增强光-物质相互作用,并通过一个混合石墨烯-介电-光栅结构来证明。
-
哈尔滨工业大学–嵌入石墨烯结构碳壁的fefe3c颗粒上生长的垂直石墨烯片和fe3o4纳米棒的多孔复合材料用于高效微波吸收
得益于多组分集成和精心设计的结构,FGPC/VGSs/Fe3O4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15.3 GHz时最佳反射损失为-64.7 dB,匹配厚度为1.7 mm,填充量为12 wt%,有效吸收带宽超过4.8 GHz。这是阻抗匹配和衰减能力平衡的结果。具体来说,磁粒子和纳米棒的引入改善了阻抗匹配。多重反射和散射、适度的导电损耗和磁损耗增强了微波的衰减。
-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wen zeng等–用于气体传感器的三维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
文章综述了三维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组装。强调了三维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气体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简述了三维石墨烯材料在气体传感器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
聊城大学和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FeNiS2/还原氧化石墨烯电催化和重构生成FeNi氧化物/氢氧化物作为高效水氧化电催化剂
本文通过水热加后续硫化法得到了在碱性环境下具有优异电催化OER性能的 (Fe0.33Ni0.67)S2及(Fe0.33Ni0.67)S2/rGO-x% (x=10, 20)复合电催化材料。
-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Yang guangzhi等–三维皱缩还原氧化石墨烯co9s8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析氧反应的高效电催化剂
采用超声喷雾干燥和连续热处理工艺制备了新型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 Co9S8复合材料(Co9S8/rGO)。这种褶皱结构在Co9S8和还原氧化石墨烯之间具有非凡的协同作用。
-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操纵TiO2-石墨烯-Ta3N5异质结高效Z-型光催化纯水裂解
本文报道了一种采用超声-水热法合成的TiO2-石墨烯-Ta3N5三元杂化光催化剂。与原始的TiO2和Ta3N5相比,制备的TiO2-石墨烯-Ta3N5的光催化纯水裂解行为显著增强,最佳的H2-演化速率为180 μmol h-1 g-1。结合系统表征,我们证明了增强的光催化性能归因于可见光利用率和电荷转移行为的改善。
-
堪萨斯大学Andrew shultz、Bo liu课题组–用于柔性成像的宽带 pbs 量子点石墨烯光电探测器阵列的研制
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个灵活的,九通道的 PbS 量子点/石墨烯纳米混合成像阵列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上的开发,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工艺,用于器件制造,信号采集和处理。
-
马里兰大学mohammad hafezi和glenn s. solomon课题组–量子霍尔体系中石墨烯中热载流子的手性输运
我们的研究结果导致了对不同磁场强度下石墨烯弛豫过程的统一理解,这种弛豫过程受库仑相互作用以及与声学和光学声子相互作用的控制。我们的数据提供了一个相当大的载波倍增的清晰迹象。此外,光子晶体的振荡模式和饱和行为不仅反映了载流子在量子霍尔区的手征输运性质,而且反映了量子霍尔效应在狄拉克点处的手征变化,这是相对论量子霍尔效应的一个特征。
-
湖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剑桥大学–非贵金属催化剂和锌石墨烯薄膜用于苛刻电解质中的低成本和超长耐久性固态锌空电池
这里,研究人员通过结构设计制备了Fe3C量子点均匀镶嵌在氮掺杂多孔碳空心球壳层中的ORR催化剂(Fe3C@N/MCHSs)。实验结果分析和理论计算均表明,电子在Fe3C量子点与氮掺杂碳形成的莫特-肖特基(Mott-Schottky)异质结界面上的重新分布可以促进电子转移速率,降低能量势垒,从而提高催化剂对ORR的本征催化活性。因为 Fe3C 量子点提供了快速的电子转移到 NG 的价带。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NG中的石墨烯结构在腐蚀性极强的电解液中相对稳定,避免了Fe3C量子点的腐蚀。结合锌/石墨烯复合膜和固态电解质,Fe3C@N/MCHSs在固态锌-空气电池中具有1.506 V的高开路电压、706.4Wh Kg-1的高能量密度和1000小时的长期稳定性,这推进了锌空气电池向实际应用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chunhong lu 等–石墨烯基复合纤维的三维导电网络对增强纤维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和韧性性能
这些性能归因于石墨烯片内的三维交联导电网络,通过酸化碳纳米管、石墨烯片和MXene之间的共价键和π – π相互作用,这大大提高了CMG纤维的抗拉强度、韧性和电传输。优化后的CMG纤维具有高韧性(约1.7 MJ m−3)和高电导率(约420 S cm−1),分别是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的4倍和2倍。基于优化的CMG光纤组装的FSSC具有237 mF cm−2的面积电容和85%的良好率性能。
-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Jie Li等–氧化石墨烯与NH3等离子体处理碳纤维的静电自组装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强
在碳纤维(CF)表面引入氧化石墨烯(GO)被认为是调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纤维/基体界面结构和性能的有效策略。然而,由于处理过程中的蚀刻效应,纤维的抗拉强度往往会降低。
-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Jie Yang、Yingyan Zhang课题组–石墨烯六方氮化硼范德华异质结构面内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非平衡分子动力学(NEMD)模拟研究了三维(3D) GBN范德华(vdW)异质结构的热导率。与2D GBN面内异质结构不同,3D GBN vdW异质结构由三层组成,其中石墨烯通过vdW力夹在两个h-BN片之间。
-
南洋理工大学、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石墨烯-铁蛋白生物分子结上的温度相关相干隧穿
本文揭示了石墨烯与铁储存蛋白的界面在穿过隧道结的网络CT中的突出作用。这里,铁蛋白(AfFtn-AA)通过拉曼光谱证实的非共价胺-石墨烯相互作用吸附在石墨烯上。与具有金属电极的结相反,石墨烯具有朝向其本征费米能级(“狄拉克点”)消失的状态密度,其远离费米能级而增加。因此,电荷载流子的量对温度和静电充电(感应掺杂)高度敏感,这可以从作为温度和铁负载的函数的CT的详细分析中推断出来。
-
NOVA科技学院Rodrigo Martins课题组–用于微型超级电容器应用的生物相容性聚对二甲苯-C激光诱导石墨烯电极
这项工作使人们能够进一步扩展 LIG 过程的知识,扩大前体材料的种类,并促进未来的应用。此外,它增强了对二甲苯 -C 作为下一代生物相容性和柔性电子器件的关键材料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