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仓纳米
-
中国科学院–具有低介电常数和增强导热性的机械强度的氟化石墨烯聚(对亚苯基苯并双恶唑)纳米纤维薄膜:对热管理应用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用3D互连的聚对亚苯基苯并双恶唑(PBO)纳米纤维网络代替传统的聚合物基体,开发了一类基于氟化石墨烯(FG)的纳米复合薄膜。FG纳米片均匀分布在PBO纳米纤维(PBONF)的多孔网络中,有序堆叠,形成珍珠层状层状结构,同时铺平了有效的热传导路径。
-
德黑兰大学Alireza Shakeri等–聚合物接枝氧化石墨烯作为高性能纳米填料用于正向渗透膜基底改性
本研究首次采用点击化学和可逆加成-碎裂链转移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重量比的氧化石墨烯-接枝-聚(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GO-g-PHEMA,GP)纳米片。然后, 利用GP改性聚砜(PSf)衬底制备了高效薄膜纳米复合(TFN)FO膜.采用多种表征方法系统研究了结构参数和GP浓度对基体和聚酰胺(PA)活性层性能的影响。
-
莫纳什大学Semonti Bhattacharyya等–机械转移大面积Ga2O3钝化石墨烯和抑制界面声子散射
令人惊讶的是,由于高介电常数Ga2O3屏蔽SiO2的表面光学声子模式和相对高的Ga2O3特征声子频率的相互作用,在低于220K的温度范围内,钝化石墨烯的温度依赖性电阻率降低。拉曼光谱和电学测量表明,Ga2O3钝化还保护石墨烯免受进一步处理,如等离子体增强的Al2O3原子层沉积。
-
罗维拉维吉尔大学Juan Casanova-Chafer和瓦伦西亚理工大学–石墨烯负载无铅钙钛矿的气敏机理
本工作首次报道了基于石墨烯支撑的无铅钙钛矿纳米晶体的气体传感器,石墨烯由于其高效的载流子传输特性而充当转换元件。
-
明尼苏达大学Steven J. Koester等–基于机器学习的石墨烯电子鼻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快速检测
我们使用这种多功能性来演示使用基于石墨烯的可变电容器(变容二极管)阵列在不同浓度下选择性和快速检测多种VOCs。每个阵列包含108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用36个化学受体功能化以实现交叉选择性。来自108个传感器的多路复用器数据采集在几十秒内完成
-
捷克科学院物理研究所Jiří Červenka等–泡沫石墨烯的高温耐火性能和自熄性能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证明,微结构的简单改变可以显著提高原子薄材料的耐火性,远远高于其氧化稳定性温度。我们表明,在三维(3D)蜂窝网络中排列的独立石墨烯层表现出与放置在基底上的石墨烯层完全不同的可燃性和燃烧速率。
-
江南大学药学院、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可切换的双色石墨烯量子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高灵敏度pH值检测和生物成像荧光探针
该研究报道了通过一步热解合成组氨酸、丝氨酸和五乙烯己胺功能化和硼掺杂石墨烯量子点(HSPB-GQD)。HSPB-GQD由2-5纳米的石墨烯片组成,含有羧基、羟基、氨基、亚氨基和咪唑。组氨酸、丝氨酸、五乙烯己胺和硼原子的协同作用改善了发光行为。这实现了独特的可切换双色发光。
-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Bing Sun等–利用液体放电等离子体合成石墨烯一种绿色、新颖的策略和新见解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微波液体放电等离子体(MDPL)还原氧化石墨烯(GO)的新策略。该方法还原速度快,反应活性高,温度低,适合高效制备石墨烯。
-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基于过渡金属掺杂石墨烯的HCHO气体传感器的传感机理来自DFT研究的见解
本研究以Ni、Pd和Pt为掺杂剂,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系统研究了HCHO分子在掺杂石墨烯上的吸附行为、能量、电子和光学性质,探讨了掺杂原子的电负性对传感性能的影响。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Shanshan Liang等–基于小薄片还原氧化石墨烯膜的超高纳滤性能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展示了小薄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S-rGO)膜的可行性,以创建更有序的二维(2D)层流通道用于纳滤。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Zhongyi Jiang等–将氨基酸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加入Pebax膜用于CO2分离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和半胱氨酸)直接交联改性氧化石墨烯纳米片,氨基酸在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上的负载量大于20%。然后将改性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填充到Pebax基体中制备MMMs。
-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混合自组装定义明确的四苯胺沉积石墨烯用于高性能柔性超级电容器
本研究利用四苯胺(TA)的高电活性和良好的可加工性,制备了用于超级电容器的高性能柔性电极。通过研究石墨烯种类、制备方法和两组分间的投料比的影响,优化了定义明确的四苯胺沉积石墨烯。
-
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changgui lu等–通过动态控制石墨烯中载流子密度空间分布的等离子体激元调制器
我们提出了一种等离子体激元调制器,通过动态控制载流子密度在纳米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来增强光-物质相互作用,并通过一个混合石墨烯-介电-光栅结构来证明。
-
哈尔滨工业大学–嵌入石墨烯结构碳壁的fefe3c颗粒上生长的垂直石墨烯片和fe3o4纳米棒的多孔复合材料用于高效微波吸收
得益于多组分集成和精心设计的结构,FGPC/VGSs/Fe3O4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15.3 GHz时最佳反射损失为-64.7 dB,匹配厚度为1.7 mm,填充量为12 wt%,有效吸收带宽超过4.8 GHz。这是阻抗匹配和衰减能力平衡的结果。具体来说,磁粒子和纳米棒的引入改善了阻抗匹配。多重反射和散射、适度的导电损耗和磁损耗增强了微波的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