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
研究进展:石墨烯-多孔材料 | Nature Energy
这导致CO2与孔的高度竞争,但定量可逆的结合。从含有20vol%CO2物流中,获得了CO2/N2分离因子(平均为53)和CO2渗透率(平均为10,420)有吸引力的组合。稀释(~1vol%)CO2流的分离系数超过1,000,使膜材料有望从不同的点排放源中捕获碳。
-
研究透视:天津大学马雷/Walt A. de Heer | Nature | 石墨烯
该项研究,演示了一种准平衡退火方法,在宏观原子级平台上产生半导体外延石墨烯SEG(即有序缓冲层)。半导体外延石墨烯SEG晶格与SiC衬底对准。并呈现较好的化学、力学和热学性能,并且可以使用传统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将其图案化并无缝连接到半金属表层石墨烯epigraphene上。这些基本特性使半导体外延石墨烯semiconducting epigraphene,SEG适用于纳米电子学。
-
研究前沿:浙江大学顾臻/徐凯臣Nature Electronics | 激光诱导石墨烯
低温气氛增强了有缺陷的多孔石墨烯和水凝胶内的结晶水之间的界面结合。利用水凝胶作为能量耗散界面和平面外电路径,可以在激光诱导石墨烯LIG中,诱导连续偏转的裂纹,增强了固有拉伸性的五倍以上。该项方法,有望创建用于皮肤监测的多功能可穿戴传感器和用于体内检测的心脏贴片。
-
研究透视: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 | Nature Materials编辑语
今年晚些时候,石墨烯旗舰计划即将结束。在本期《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的问答环节中,石墨烯旗舰计划(Graphene Flagship)主管Jari Kinaret讨论了该联盟的研究成就,并展望了欧洲未来的石墨烯研究计划。
-
研究进展:文物保护混凝土-智能材料 |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这些浸渍处理,基于低聚烷氧基硅烷,该低聚烷氧基硅烷能够在存在水分(环境或混凝土孔隙中存在)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溶胶-凝胶过程,在腐烂混凝土的裂缝内发生反应。该过程形成与基底化学键合的二氧化硅(SiO2)和水合硅酸盐。二氧化硅低聚物的硅烷醇基团,再与氢氧化钙(在水泥固化反应期间形成的主要矿物之一)反应,产生硅酸钙水合物(C-S-H)凝胶(图1,顶部中图),这也是水泥浆的成分,最终呈现了其出色的机械性能。这一过程,在二氧化硅低聚物渗透到腐烂混凝土的裂缝内部后自发发生,为结构提供机械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