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与应用
-
南开大学《Carbon》:多功能石墨烯/碳纤维气凝胶可在千兆赫和太赫兹波段实现兼容的电磁波吸收和屏蔽
研究通过溶剂热反应和冷冻干燥合成了超轻且机械耐用的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气凝胶(CGA)。所制备的 CGA 在不添加磁性元件的情况下,在千兆赫 (GHz) 和太赫兹 (THz) 频段均表现出出色的兼容电磁波吸收和屏蔽性能。
-
中国地质大学《ACS AMI》:缺氧α-MnO2纳米管/石墨烯/N、P共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用于高性能锌离子电池
本文先进的ZIBs加上优异的机械柔韧性、高比容量和能量密度,未来将在高效储能和多元化利用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
清华大学《Nat Commun》:超弹性石墨烯气凝胶基超材料
结合一维纳米纤维增强二维片材的有效强化结构,提出了一种激光雕刻策略来构建具有独特特性和丰富功能的GmAs,这为将GA结构从可定制的宏观调控到有序调控开辟了一条超级简单的途径。凭借优异的GmAs特性,这项工作为未来开发具有可调元结构的多功能气凝胶提供了启示。
-
浙理工《ACS ANM》:基于石墨烯纤维的可穿戴电阻式传感器,用于监测人体运动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穿戴的G-Fs传感器来监测人体运动。可穿戴式 G-Fs 传感器在 0 到 120° 的广泛弯曲范围内表现出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G-Fs传感器用于监测手指弯曲和微小肌肉运动,展示了高精度、灵敏度、稳定性和耐用性。
-
浙大高超课题组《Carbon》:缺陷态石墨烯纳米膜/硅宽波段红外探测器
本文,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团队与微纳电子学院徐杨教授团队合作在《Carbon》期刊发表论文,研究提出了一种缺陷态可控的宏观组装石墨烯纳米膜/硅宽波段红外探测器,探索了材料缺陷态含量与探测性能之间的关系。
-
电子科技大学《AFM》:Mo2N量子点修饰氮掺杂石墨烯纳米片,用于锂-硫电池
Mo2N@NG具有很强的化学吸附能力,对LiPSs有很强的电催化作用,与锂离子(Li+)有很高的化学亲和力,可以有效地催化LiPSs的快速转化,并诱导Li+的均匀沉积。研究人员通过理论计算和原位拉曼协同解释了穿梭效应的抑制和枝晶生长的减缓。
-
费拉拉大学《Energy Fuels》:使用无粘合剂石墨烯涂层铝集电器的锂硫电池
TEM、SEM、AFM、拉曼和 TGA 测量证明了新集电器的特征结构和形态。FLG使硫电极具有低于 100 μm 的厚度、快速的动力学、低阻抗和 1000 mAh g S –1的初始容量300 次循环后保留率超过 70%。使用 FLG 的 Li/S 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能量密度分别为 300 Wh L -1和 500 Wh kg -1,这些值与市售的锂离子电池相当。
-
复旦大学《ACS Omega》:以废弃果皮为原料3秒内制备石墨烯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光热转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通过双凸透镜聚光,形成1000℃以上高温的聚焦光斑,可在2~3s内将果皮直接转化为石墨烯纳米片。该产品基于用于生成它的过程而被命名为聚光太阳能诱导石墨烯 (CSIG)。
-
天津大学《Small》:致密N掺杂3D石墨烯/碳纳米管薄膜,实现超高容量性能全固态超级电容器
研究提出制备了高质量的致密N掺杂3D多孔石墨烯/碳纳米管(N-3DG/CNTs)杂化薄膜,并将其用作生长Ni掺杂MnO 2(Ni-MnO 2)的基底。集成互连的架构赋予了 N-3DG/CNTs@Ni-MnO 2复合电极的高导电性和快速的离子/电子传输路径。
-
中山大学《ACS ML》:石墨烯水凝胶多功能应变传感器,用于各种场景中的人体运动检测
本文,中山大学吴进等研究人员在《ACS Materials Lett》期刊发表论文,通过在有机水凝胶表面涂覆一层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片层,制造了一种高度灵敏、可拉伸和疏水的应变传感器。
-
大连理工大学《AMI》:构建超薄还原氧化石墨烯,用于锂金属负极
总之,通过LST策略提出了一种亲锂的 UrGO。UrGO 显示出高电荷转移能力,具有超薄和非晶结构以及高 C/O 比。此外,均匀分布的亲锂含氧官能团提供了更多的锂成核位点,并指导了锂的规则沉积行为。LFP组装的全电池也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能力的实用性。希望此工作将为开发超薄石墨烯基材料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视野。
-
西安交通大学《ASS》:银纳米线/单层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结构、光学和电学特性
所得嵌入式电极在 550 nm 的紫外-可见光谱区域具有 91% 的透明度和 11 Ω/sq 的低薄层电阻,在室温和环境空气中两个月后没有降解。测试了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热稳定性。AgNWs/SLGO复合薄膜优异的环境和热稳定性可能有助于它们在下一代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
青岛科大《COMPOS PART A-APPL S》:石墨烯/PDMS导电弹性复合材料,用于柔性应变传感器
基于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导电弹性复合材料(CEC)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备受关注。应变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检测人体的精细动作,如弯曲手指、面部表情变化、声带振动、脉搏和说话。此外,rGO/PDMS传感器还可以感知温度变化,可应用于人体温度测量,因此在当前2019冠状病毒疾病大流行期间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更重要的是,制备过程是通用的、可扩展的、环境友好的和具有成本效益的,这将有助于其在未来的商业化。
-
韩国东国大学《InfoMat》:具有自调节锌/电解质界面和3D类石墨烯碳阴极的高能超稳混合电容器
通过使用高质量负载、富氧、3D、多尺度类石墨烯碳 (3D MGC) 阴极来克服阴极材料的缺陷。由于3D MGC的多尺度纹理、高电子电导率和富氧官能团,通过传统的吸附/解吸机制获得了可逆的氧化还原电容。包含改性电解质和富氧3D MGC 阴极的原型 ZIHC 产生了类似电池的比能量(203Wh kg -1在 1.6Ag-1)和超级电容器类型的功率容量(4.9kW kg -1在8Ag-1下)具有出色的循环耐久性(在10Ag -1下 30 000 次循环后保持96.75% )。这些发现为将高效 ZIHC 用于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