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与应用
-
韩国江原大学《ACS AMI》:基于流体动力学辅助石墨烯墨水的高度可拉伸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汗液
本文展示了一种完全集成的无线汗液传感器袜子,用于实时监测汗液中的 Na +浓度。使用流体动力学过程制备可拉伸和导电的 Eco-Gr 墨水。具有蛇形结构的印刷Eco-Gr导体在180°弯曲角和150%应变下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的电阻。成功进行了基于汗液传感器袜子的身体测试,用于在固定自行车运动期间实时监测人体汗液中的 Na +浓度。
-
北大刘忠范团队《AFN》:灌木状垂直石墨烯/镍铬合金线,用于类黑体辐射加热
总之,我们展示了一种创新且简便的方法,用于增强具有直接生长 BVG 层的传统金属合金加热丝的红外辐射。由于石墨烯层独特的灌木状结构,入射的红外光可以很好地被俘获,随后发生多次内反射和强吸收。此外,BVG层与Ni-Cr基体之间的强附着力以及高温下的结构稳定性赋予了BVG/Ni-Cr加热器令人满意的变形和热稳定性。坚固的BVG涂层将为增强金属合金的红外辐射性能以进行节能辐射热管理开辟新的机会。
-
电子科大《AM》:单片石墨烯功能化微激光器,用于多物种气体检测
研究通过将石墨烯沉积在掺铒的超模态微球中来实现功能化的微激光传感器。通过使用980nm 泵浦,在一个设备中共同产生在微谐振器的不同模式系列中激发的多条激光线。由于石墨烯引起的腔内后向散射,这些分裂模激光器之间的干涉在电域中产生拍音(0.2∼1.1 MHz),精度低于kHz。这使得无需实验室即可从混合物中识别多种气体,并可对单个分子进行超灵敏气体检测。
-
南航《JMS》:面对面法在介电基板上直接制备清洁度提高的石墨烯薄膜
利用DBC陶瓷板面朝下,可以在DBC薄膜上首先合成石墨烯薄膜。陶瓷板上的铜会在高温下熔化,石墨烯薄膜会直接附着在目标基板上。一步制备过程简单快捷。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的方法可以制备厘米大小的高清洁度石墨烯薄膜。制备的石墨烯薄膜的迁移率约为 6400 cm2 ·V -1 ·S -1。作者相信这种方法将为在介电基板上合成石墨烯薄膜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
南方科技大学《ESM》:由3D打印石墨烯阵列实现的高锌利用率水系锌离子电池
总之,通过DLP方法制造了两种类型的3DG。还深入研究了3DG上3D空间中的锌电沉积分布。这项工作为调节3D 电极中的金属沉积和实现实用的锌金属电池提供了新的见解。
-
廊坊师范《Carbon》:石墨烯负载双层碳包封硅,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研究通过在表面原位形成金属有机骨架,硅颗粒首先被内部碳层覆盖。随后与蔗糖和氧化石墨烯的混合物发生溶剂热反应,沉积了硅颗粒外的第二层碳层,同时形成了高导电性的石墨烯网络。经过高温热解工艺,制备了向内多通道碳和向外致密活性炭的石墨烯基体负载硅材料。
-
青岛大学《CEJ》:一种使用 S/N 共掺杂石墨烯气凝胶进行电化学储能的新方法!
总之,我们使用基于石墨烯纳米片和 3D 多孔三聚氰胺泡沫的简便高效的原位策略制备了具有“蛋盒”结构的 S/N 共掺杂 CeCoS x -SA/GF 气凝胶。该研究提供了一种使用 S/N 共掺杂石墨烯气凝胶进行电化学储能的新方法。
-
南航《Nanoscale》:在任意衬底上直接制造高质量垂直石墨烯纳米壁,无需潮汐发电催化剂
总之,通过HFCVD方法在没有催化剂的帮助下,实现了VGN在c-Si、石英玻璃和SiO2 /Si等非催化绝缘衬底上的生长。本工作优化的VGN合成工艺可应用于各种非催化底物,可承受 750°C 并确保稳定的晶体质量。
-
中国海洋大学《CEJ》:受时钟弹簧启发,氧化石墨烯微辊作为高含量硅载体促进锂离子存储
总之,微米尺寸的Si/C微辊被成功设计和合成,以提高致密Si/C阳极的电化学性能。我们提供双重导电-弹性保护策略,以满足 Si 作为 LIB 负极材料的最严格要求。随后,建立了一种创新且简便的合成方法,在硅颗粒表面构建均匀的 LM-SA 涂层和独特的 Si@LM-SA@GO 微卷结构,具有一系列有吸引力的锂离子存储特性。这一策略对于开发其他可充电电池的高性能材料具有巨大潜力。
-
同济大学《JES》:石墨烯-碳纳米管网络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半/全电池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协同效应,再加上硅颗粒的内部空隙,提供了有希望的电化学性能。这种简便的结构策略将为高性能LIB中有效硅阳极的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
-
复旦大学《CM》:通过收缩控制实现高导热性碳气凝胶
具有致密结构的脱气膨胀石墨 (D-EG) 气凝胶为声子/电子转移提供了更紧凑的途径。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浸渍的 D-EG 的热导率为9.92Wm–1K–1质量含量为 11.83wt%。这种简单的策略侧重于提高热传输路径的密度,同时保持石墨的取向,并展示了一种优化碳泡沫复合材料导热性的可行方法。
-
电子科大《AIS》:基于石墨烯的超轻智能贴片用于手势识别
研究制备了一种掺有聚苯乙烯(PS)球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薄片-球混合结构,以构建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灵活的压阻传感器阵列,该阵列超轻,重量仅为2.8g,并且具有显着的曲面顺应性。具有五感阵列的灵活腕戴式设备用于测量手腕周围的压力分布,以实现准确和舒适的手势识别。智能腕带能够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5名参与者的12种手势进行分类,准确率达到 96.33%。为了展示我们的腕带,我们开发了一个实时系统来通过分类结果控制机械手,这进一步展示了这项工作在 HMI 应用中的潜力。
-
青岛大学《Gels》:石墨烯/碳纳米管/环氧树脂气凝胶作为吸波材料
结果表明,制备的具有分级和3D交联结构的GCEA表现出优异的压缩性能、结构和热稳定性、高亲水性和微波吸收性。制备的 GCEA 从多个大应变循环中恢复,没有明显的永久变形。最小反射损耗(RL)为−39.60 dB,最大有效吸收带宽(EAB)为2.48 GHz。增强型 GO 气凝胶的开发将为制备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3D微波吸收骨架材料提供一种新方法。
-
哈工大《MME》:基于单轴压缩的石墨烯泡沫/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各向异性增强
总之,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平面外压缩方法来制备致密的 GF。具有这种致密化GF的PMC表现出可控和各向异性的TC,特别是高的面内TC和TCE。这些发现为高性能、导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可控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
韩国世宗大学《Carbon》:石墨烯气凝胶用于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首先概述了GAs的主要特性及其合成路线。此外,还讨论了基于纯和改性 GAs 作为硫的高度多孔基质的传统浆料浇注阴极和粘合剂以及无集流体的自支撑硫复合阴极的制造。提供了对取决于改性剂类型的电化学反应机制的深入分析。还讨论了改性 GA 在设计和制备锂硫电池中间层和功能性隔膜方面的进展。最后,对用于锂硫电池技术的 3D 纳米结构碳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结论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