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与应用
-
烟台大学《Carbon》:石墨烯/二硫化钼复合气凝胶,用于轻质、宽带电磁吸收等
通过两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三维分层多孔网络结构的 rGO/MoS2 复合材料。rGO/MoS2复合材料的高性能电磁波吸收源于优异的阻抗匹配能力、多重反射、界面极化和缺陷诱导极化的协同组合。
-
韩国科技院《AFM》:激光诱导石墨烯智能纺织品,用于未来宇航服和望远镜
LIG 的独特性能,包括高导电/导热和高光吸收,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到证实。由此产生的 LIG 智能纺织品在监测宇航员的生命信号以及抑制不需要的杂散光和消散望远镜中的热量方面表现出出色的性能。此外,热真空测试评估了基于 LIG 的传感器和光吸收器在太空条件下的环境耐久性。这一系列的结果有望加速 LIGs 在未来太空任务中的广泛应用。
-
四川大学《CEJ》:石墨烯辅助混合组装防火纳米涂料,具有强大的防御火焰攻击
这项工作不仅展示了一种简便的 GO 辅助杂化组装策略,可提高纳米涂层的阻燃效率,而且为利用无处不在的纳米粒子简单制造高性能杂化涂层提供了新的见解。
-
石墨烯/壳聚糖生物复合气凝胶,用于隔热和隔音、储能系统等
研究采用一种不含有害化学物质的直接方法,成功地制造出了基于壳聚糖(CS)的低密度生物复合气凝胶,这种气凝胶具有特殊的多孔结构(孔隙率超过 98%)。这些气凝胶集高机械性能、隔热性、热稳定性和防火安全性于一身。
-
上海理工大学《AFM》:氮氧共掺石墨烯量子点作为无枝晶锌阳极的微量两性添加剂
研究通过在电解质中加入氮和氧基团石墨烯量子点(N-O-GQD)添加剂,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功能相间物。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证明,两性N-O-GQD添加剂可在锌表面形成保护层,从而增强电极的稳定性。
-
华中科技大学《JCP》:将废聚酯绿色转化为少层石墨烯,用于界面太阳能驱动蒸发和水力发电
将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与水力发电技术相结合,是缓解能源危机和淡水短缺的一种可行方法。然而,如何建造低成本、高性能的淡水和电力共生蒸发器,并揭示其共生机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安徽大学《ACS ANM》:受蜂巢珊瑚启发!石墨烯/MWCNT/PDMS/MFRS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医疗辅助等
这项研究为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病情、帮助他们康复和实现与外界交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这些结果表明,MFRSP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传感器,可用于运动检测、辅助医疗、人机交互和其他相关领域。
-
华中科技大学《Small》:变废为宝!一步剥离废石墨,构建锂硫电池的低成本阴极
由于 SG 的层间距和缺陷扩大,硫分子可通过球磨将其剥离成石墨烯型宿主。通过优化 S/SG 比率和球磨时间,制备的含硫量为 70 wt.% 的石墨烯/硫复合阴极显示出 1000 mAh g-1 的高容量。当硫含量达到 4.68 mg cm-2 时,石墨烯/硫阴极可在 400 次循环后保持 526 mAh g-1 的容量。这项研究为从锂电池中回收废石墨以重新用于锂-S 电池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变废为宝的视角。
-
哈佛《Carbon》:石墨烯自供电微型/纳米机器人- 研究样品到商业产品进展与展望
文章反映了基于石墨烯的微型/纳米电机的特点、制造方法以及推进机制,它是未来低成本、高性能材料应用的机遇。
-
石河子大学《ASS》:硅掺杂多层石墨烯作为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
研究通过氯化硅(光伏废料)与富含羟基的纳米碳点(碳前驱体)之间的原位反应,石墨烯薄片成功掺杂了硅原子,生成了SiOC键。SiOC 键的引入有效限制了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硅的体积膨胀,从而显著提高了阳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这就解决了硅基阳极常见的因体积膨胀而导致容量急剧下降的问题。
-
厦门大学《AM》:通过3D激光诱导石墨烯纳米异质结构增强磁响应式电子人造肌
研究报告了一步式超快激光直接图案化方法,该方法可轻松合成由三维石墨烯框架内独特的钴磷共掺杂核壳异质结构衍生的电和磁活性电极材料,用于实现双模响应的电离子致动器。
-
陕西理工大学《Carbon》:综述!碳基材料用于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最新进展!
本文介绍了碳负极(石墨改性与复合、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基材料和其他碳基材料)和碳阴极在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强调了电极结构与快速充电性能之间的关系。最后,展望了碳基材料在快速充电LIB中应用的未来发展。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ACS AEM》:多维、超柔性和无粘合剂的CNT-rGO/Si巴基纸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和电化学性能
超柔性碳骨架不仅为硅的体积变化提供了缓冲和支撑,还提供了多种导电途径。含有50 nm Si 的 BP(CNT-rGO/Si-0.05)在820 mA/g下循环200次后,剩余容量为 540 mAh/g,是第四个循环时的91%。经过 1500 次连续的 180° 弯曲-拉直循环后,其结构几乎没有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