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O
-
释放高性能材料中的缺陷潜能
他们发现,缺陷填料能增强热传递,因为它们不规则的表面使聚合物链无法像完全光滑的填料那样密集堆积。这一结果被称为聚合物与缺陷填料在聚合物/填料界面上的振动耦合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热导率,降低了热阻,使材料的热传导效率更高。缺陷有时会起到桥梁的作用,增强整个界面的耦合,使热流更顺畅。事实上,不完美有时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
揭示石墨烯器件的量子行为
在 Ivan Vera-Marun 博士的领导下,曼彻斯特研究小组将单层石墨烯封装在六方氮化硼(一种原子上光滑且绝缘的二维材料)中,以保持其高质量。通过构造二维材料堆栈,使其只露出石墨烯的边缘,并在堆栈上放置磁性纳米线电极,他们成功地创建了一维(1D)接触。
-
工程缺陷提高了石墨烯传感器检测氨气的能力
研究人员制作了石墨烯薄片,并将其置于氩气(Ar)、氢气(H2)和氧气(O2)环境中进行等离子处理。这一过程通过引入特定化学基团和可控缺陷对石墨烯进行 “功能化”,这些缺陷可作为 NH3 等气体分子的额外结合位点。
-
智能睡衣带来舒适的睡眠监测
Occhipinti 及其同事在之前为有语言障碍的人设计的智能吊坠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智能睡衣。研究小组重新设计了基于石墨烯的传感器,以提高睡眠呼吸分析的灵敏度。
-
利用芘功能化稳定石墨烯薄膜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稳定石墨烯基纳米流体器件的实用解决方案,解决了在水环境中长期存在的分层问题。使用共价键合的芘基粘附层不仅能加强石墨烯与其基底之间的界面,还能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芘官能化可以使基于石墨烯的膜更加坚固,从而应用于离子传输、传感和能量转换。
-
氧化石墨烯涂层促进玉米幼苗生长
结果表明,GO 种衣剂显著改善了玉米幼苗的生长,总根长明显增加。在经过 GO 处理的秧苗中观察到的根系发育增强现象可能是由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得到了改善。GO 的理化特性还可能影响促进生长的植物信号通路。有趣的是,虽然根系发育在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植株高度却相对保持不变,这表明根系在早期幼苗培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石墨烯基材料的安全评估: 全面概述
现有研究揭示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一系列生物反应,凸显了它们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以应对潜在风险。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测试协议,解释数据和制定监管准则变得十分困难。
-
新型蚁鼻式传感器迅速防止食物变质
传感器领域的一项新发展–蚁鼻(Ant-nose)–为食品工业提供了令人兴奋的可能性。这种电子鼻使用一根天线,依靠氧化石墨烯来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传统系统需要多个传感器,而蚁鼻只需一个传感器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复杂性和能耗。
-
利用银涂层激光诱导石墨烯增强应变传感能力
使用 GCC LaserPro C180 II 设备对薄膜进行激光处理,有效地将聚酰亚胺转化为石墨烯。合成 LIG 后,采用溅射镀膜工艺将银纳米粒子沉积到石墨烯表面。结果表明,涂银 LIG 传感器在灵敏度和可靠性方面明显优于未涂银的传感器。银涂层传感器的量规因子(量化传感器的灵敏度)介于 17.7 到 26.7 之间,表明它们甚至能够检测到微小的应变变化。
-
探索 Paragraf 的低温磁场解决方案在线商店
Paragraf 在线商店(store.paragraf.com)于 2024 年 4 月开业,旨在销售 Paragraf 独特的石墨烯基场效应晶体管(”GFET”)。随着这一努力的成功和石墨烯霍尔传感器 (GHS) 产能的扩大,公司增加了低温 GHS 系列和多传感器测试装置 (MiST),这是一个独立的交钥匙解决方案,可轻松配置和操作 GHS。
-
激光诱导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具有抗真菌特性的可持续超级电容器
滴涂电极(E1)的片状电阻为 37.10 Ω,电导率为 12.2 S cm-1,而丝网印刷电极(E2)的片状电阻为 28.25 Ω,电导率为 16.04 S cm-1,表现出更好的性能。相比之下,市售的银墨丝网印刷电极(E3)的片电阻为 3.00 Ω,电导率高达 151.09 S cm-1。这些结果表明,AgNP 的应用方法会显著影响复合材料的电学特性。
-
人工智能为二维材料识别带来革命性变革
传统的拉曼分析技术非常费力,而且需要主观的人工解读。这项创新技术将加速二维材料的开发和研究,二维材料在电子和医疗技术等许多不同领域都有应用。
-
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结构的自动图像采集与分析
使用稳定的 Delaunay 图形对石墨烯进行后处理,可获得有关缺陷面积、缺失原子和环尺寸的数据。这种方法对于中低缺陷密度的石墨烯非常有效,无需手动输入。然而,在高缺陷密度下,由于广泛的晶格非晶化,大多数缺陷都超出了成像视野。在这种情况下,晶格多边形环尺寸是结构缺陷的指标。在最高缺陷密度下,石墨烯呈现出无序结构,并带有大量非六角形碳环(非形态化)。
-
利用先进复合材料吸附药物污染物
氮化石墨碳(g-C₃N₄)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如 MIL-101(Fe))因其高比表面积和结构特性而备受关注,这使它们适合用于去除污染物。研究表明,将这些材料与石墨烯结合可增强其稳定性和吸附性能。这项研究模拟了这些复合材料与药物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了它们在实际水净化应用中的潜力。
-
通过物理操作改造石墨烯特性
这种超漩涡材料的光电特性与化学掺杂或扭曲双层石墨烯的扭曲角度无关,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超漩涡结构本身,以及它如何影响材料中的电子带,从而实现增强的光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