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高性能碳材料研发商「中欣新碳」完成A轮融资,实现中间相沥青规模化稳定制备 | 36氪首发
「中欣新碳」共同创始人,原厦门火炬创投总经理伍毓新介绍,在产品战略方面,「中欣新碳」采取了民用和军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民品领域的5G通讯、光通讯、智算中心应用的TIM热界面等场景对于中间相沥青碳纤维已有应用,验证周期相对较短,从国产替代角度加大销售推广,结合自主研发的“石墨烯+中间相沥青”等第三代TIM高导热界面材料产品,力争三年突破上亿元销售。
-
提供第三代电解水制氢技术装备,「稳石氢能」今年实现2亿营收 | 早期项目
作为电解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催化剂的性能直接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状态。「稳石氢能」自主研发出催化剂配方,采用镍钴铁-LDH与石墨烯复合技术开发出有序化、高导电、多活性点位的低成本OER催化剂,保证了在碱性环境下催化环节的活性和稳定性。
-
引领热电半导体技术国产化,「中科玻声」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
当前,散热技术领域主要包括风冷、液冷、被动散热材料和热电半导体技术四大类。风冷技术噪音大、体积大,适用于成本敏感场合;液冷技术成本高,存在漏水风险,但适用于高性能计算;被动散热材料如石墨烯/导热硅胶适用于小范围低功耗应用,但无法实现精准温控。传统热管理方案通常依赖较大的机械装置,存在体积大、能耗高及噪音大的缺点,无法满足新型小型化、高集成度设备的需求。而热电半导体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精确温控的特点,逐渐成为小型化设备主动温控的理想方案。
-
华为MateBook GT 14开启预售,全新外观点亮巅峰性能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将电竞级大尺寸的华为鲨鱼鳍双风扇、金属化石墨烯、喷气式直出风设计,与万孔点阵进行组合,华为MateBook GT 14实现了比肩高性能笔记本的散热效率,确保高性能的持久释放。
-
以纳米新材料技术撬动千亿温控市场,「磐际智储」完成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
在储热领域磐际智储基于石墨定型技术,研发出PASSIVE EDGE®高导热全固态相变材料。磐际智储创始人黄谦介绍,这项技术主要是利用石墨独特的微纳腔体结构以及自身强度高、韧性好等特点,将相变材料很好地“锁”在腔体中。因此,即使在多次发生相变时,也能极大程度上避免填料流失以及骨架的破坏,最终保证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
专注纳米材料研发,「碳寻新材料」实现单壁碳纳米管量产 | 早期项目
「碳寻新材料」在技术上采用的是主流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自主研发的生产工艺。去年,「碳寻新材料」已经完成单壁碳纳米管的中试。许兰兰告诉36氪,“我们给国内一线大品牌电池厂送了样品测试,厂商反馈的结论是,与国外单壁碳纳米管相比极片电阻略低,同比循环性能容量保持率高2%。”
-
秘密融资数亿,这家公司量产了马斯克也在寻找的锂电方案丨潜伏独角兽
2022年3月,特斯拉首家欧洲工厂交付第一辆Model Y,马斯克在当天的演讲中,一面强调电池产业链上游乃至矿产的重要性,同时也并未掩饰对石墨烯电池路线的怀疑。但话锋一转,马斯克一句简短的“There’s an interesting potential for Manganese(锰材料有耐人寻味的潜力)”,就摆明了自己看好锰的立场。
-
「中科电墨」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以低成本高性能方案推进电致变色玻璃上车应用丨36氪首发
电致变色材料,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实现颜色、透明度等指标变化,并且稳定可逆。这种性质让电致变色材料有机会进入消费电子领域如AR/VR设备镜片、汽车电子领域如天幕玻璃,以及家居领域中建材玻璃等,调节控制外界光线及热量等进入,满足实际应用中不同需求。
-
国内最大石墨烯导热膜商撤回IPO,两年利润翻了22倍 | 专精快报
在产品方面,石墨烯导热膜具体可分为石墨烯原膜和石墨烯模切膜。2020-2022年,富烯科技在后者的收入占比逐年攀升,分别为0.09%、13.99%和66.78%。主要原因是其在2020年通过了包括荣耀在内的供应商资质认证,可直接向荣耀及其供应链企业提供石墨烯模切膜。
-
专注新型储氢材料与氢动力电源,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创新产品发布引发关注
而就在9月10日成功举办的“秦创原科技成果产业化暨一九零八新能源新型储氢材料与氢动力电源产品发布会”现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成永红,以“传承与突破”为题,郑重发布“两条高密度固态复合储氢材料中试线投产”“三类基于固体储氢材料的氢动力电源”“一款氢能混合动力观光车”等系列成果。并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由来,西安一九零八能源科技的发展历程,以及储氢产业发展方向的趋势与企业发展战略。
-
专注甲烷催化裂解制氢技术,氢能源公司「ROTOBOOST」获高瓴近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
ROTOBOOST告诉36氪,公司已经可以合成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石墨产品,以及具备更高经济价值的石墨烯和单壁碳纳米管产品,并已开始研发用于钠电池负极的硬碳材料。
-
「江门和创」完成数千万元首轮融资,聚焦新一代硅碳负极材料 |36碳首发
江门和创采用自研骨架和流态化等核心技术实现硅碳沉积,构造硅碳微结构,利用独特的碳骨架孔洞限制硅的过度体积膨胀,以解决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不可兼得的行业痛点问题。由于其采用的共沉积新工艺路线具有较短的工艺过程,其成本下降路径更清晰,理论成本低于15万元每吨,是商业化应用前景最优的下一代硅基负极材料。
-
36氪项目报道|「高烯科技」,以正在“走向现实”的石墨烯技术发力新材料产业化
「高烯科技」的技术手段则是将由石墨化学剥离而出的氧化石墨烯及液晶,由湿法纺丝进行高温处理,从而得到石墨烯纤维。新的材料和制备路径,既能够帮助中国市场解决工业垄断所带来的战略性材料“卡脖子”问题,也意味着新的换道超车机遇。
-
36氪首发 |「安迈特」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以独特技术工艺打造复合集流体领军企业
安迈特已经研发了复合铝箔与复合铜箔集流体,复合铝箔集流体中试线已实现稳定生产并出货多家客户,拥有数百万平方米的年产能。复合铜箔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复合铝箔的工艺基础和生产经验,已进入产品验证的阶段。
-
36氪陕西首发 | 持续深耕氢化物水解储氢技术,「一九零八新能源」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团队开发的轻金属氢化物@石墨烯复合储氢材料,以高活性轻金属氢化物为原材料,在不同组分界面建立石墨烯界面纳米阀结构,通过界面纳米阀非催化动力学调控机制实现储氢材料安全、可控、稳定释氢,极大地提高了材料便携性和系统储氢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