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科创军团锻造横琴“硬核科技”︱琴澳新局

“我们自主研发的太赫兹永磁机械节能物联网设备产品,采用石墨烯新材料技术及物联网AI云智控动力能源节能平台,设计出体积较小的智慧模块组合,实现实时用电监测及分析,解决了电能质量装置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万浩光坦言。

一台电脑主机大小的设备模块,能帮助公共机构与企业配电系统节能15%。这一“黑科技”来源于澳门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自一群土生土长的澳门青年创业人员,如今已率先应用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南方电网电鸿示范区下村区域、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以及澳门俾利喇购物广场、均安化工环保大厦等电力系统应用场景中,“零碳湾区”愿景在这里触手可及。

一颗灯泡大小的容器内,装着半瓶的纳米银便超过10万亿根线,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5圈。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由澳门青年在横琴创立,目前已经实现纳米银线的规模化生产,年均出货量超过百万批次,并广泛应用到能源、装备等领域。

一台导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统,被认定为国际首创,医生只需根据系统测算数据就可以“一针到位”。这是“澳人澳企”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横琴诞下的首个“娃”,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控制为核心技术,让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从节能15%的南网电力鸿蒙系统到绕地球五圈的纳米银线,从毫米级精度的医疗机器人到自主可控的新材料产业链,澳门青年科创团队在合作区构筑起“硬科技矩阵”。

合作区这片106平方公里的改革试验田,正以“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创新范式,谱写新时代的湾区科创协奏曲。

实验室里的湾区速度

夜幕初垂,琴澳万家灯火交相辉映。

电流脉脉流动,太赫兹科技与南网横琴数字实验室共同研发的电力鸿蒙节能设备悄然进驻琴澳电网系统。与此同时,南方电网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内,一组实时跳动的能耗曲线揭示着数智化能源革命的湾区实践。

澳门科创军团锻造横琴“硬核科技”︱琴澳新局

澳门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沟通交流。

澳门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万浩光介绍说,落地合作区后,公司进驻了南方电网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这里汇聚了500余项功能组件,传统材料研发需要180天的攻关周期,现在依托共享实验室平台的科研专家及AI算力支撑,60天就能完成技术迭代,创造了横琴科研特色的‘创新时间’。”

依托共享实验室,太赫兹荣幸参与了南方电网自主研发的电力鸿蒙操作系统适配工作,推出电力鸿蒙节能设备。“运用横琴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我们在模拟电力场景中进行测试,并逐步在琴澳落地场景试运行。在这过程中,让我们的产品与其电力鸿蒙系统结合,研发和迭代升级至3.0版本。该系统将对用电质量进行提升及监测,为后续的量产和推广奠定坚实基础。”万浩光说。

万浩光轻点触控屏,一组组实时能耗数据跃然眼前。

“在合作区下村电鸿示范区供电台区的实测中,设备提升用电高质量效能。”万浩光展示着实时监测平台,琴澳建筑的能效曲线清晰可见。

“我们自主研发的太赫兹永磁机械节能物联网设备产品,采用石墨烯新材料技术及物联网AI云智控动力能源节能平台,设计出体积较小的智慧模块组合,实现实时用电监测及分析,解决了电能质量装置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万浩光坦言。

这家澳门青年创业企业以“澳门研发+横琴制造+湾区应用”的三维创新模式,在合作区构建起绿色科技生态圈。“我们是第三届横琴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新青莲奖’的获得者,横琴为澳门青年科创工作者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澳门青年参与的研发成果和应用在国内外得到认可。”

澳门科创军团锻造横琴“硬核科技”︱琴澳新局

太赫兹科技与南网横琴数字实验室共同研发的电力鸿蒙节能设备悄然进驻琴澳电网系统。

“今年,我们计划会进一步把我们在研的节能物联网设备产品,以及物联网AI大模型应用在琴澳的各大场景中。同时,我们还计划联同横琴数字共享实验室成立绿电研究中心,项目设备量产转化后构建智慧生产工厂,其中生产车间有望于2026年投产,将把这场实验室绿色革命推向实体产业纵深。”万浩光说。

“横琴是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这位澳门青年创业者特别提道,通过在琴澳两地完成欧标与国标的双体系验证,企业已着手布局东南亚及葡语国家市场,将“横琴设计”推向“一带一路”。

“纳米级”精细和“毫米级”精准

走进“琴澳和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主题展”,机械臂正以毫米级精度演绎“生命方程式”。人们可以在穿刺手术机器人的引导下,在人体模型上模拟完成病灶定位、路径规划、实时跟踪等系列动作,最终将消融针精准刺入1cm靶心区域,实现“一针到位”。

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雷红香坦言,手术机器人通过“眼睛”光学追踪系统对病灶进行扫描,随后通过系统“大脑”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精准定位,医生只需要根据“大脑”算出来的数据,操作机械臂进行精准穿刺。

“这款创新医疗器械融合了导航定位技术、呼吸跟踪技术和微波消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微波消融针置针、病灶靶区消融的精准度以及消融手术效率和成功率。”雷红香表示。

这款器械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被认定为国际首创。同时也是合作区揭牌成立以来,首个在合作区立项、研发、注册申报,并获得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

雷红香特别指出,在内地医生认证体系下要培养出一名具备穿刺手术能力的临床专家,需要至少10年时间。基于真健康这款产品,培养临床医生的时间得到大幅度缩短。“手术机器人降低对医生穿刺、消融规划经验的要求,提高穿刺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真健康展品的旁边,小半瓶纳米银溶液引人注目。

“溶液里的银含量仅有1克,实际上的纳米银串联起来就可以绕地球五圈。”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许果说。

这种“纳米级”创新正在重塑区域经济DNA。当全球不足10家的量产企业名单中出现横琴身影,意味着合作区已从技术跟跑转向并跑领跑。

据了解,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澳门青年雷震在横琴创办的青创企业,专注做纳米金属材料的研发、产业化应用。公司拥有国内最早的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银线的核心发明专利,构建了以40多项发明专利为主体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

许果说,人工智能时代,各种电子产品的触控、显示、传感等都需要用到透明导电材料。“传统会使用氧化铟锡作为材料,但是由于储量稀少,我们用银来替代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氧化铟锡稀缺库存的风险。我们把银制备成为纳米级别的细线,直径仅十几个纳米,大约是头发丝的万分之一。同时,由于它非常细小,就具备了高透光、高导电、耐弯折等重要特性。”

“如今,我们率先实现了基于纳米银线材料的中小微尺寸柔性薄膜电子元器件的大规模稳定量产,让‘中国造’用上‘横琴产’的前沿新材料。”许果说,公司独立贯通了从核心材料、创新工艺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所有的材料、工艺、设备完全自主可控,目前已经实现了稳定量产,并且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家居等行业,年均出货量达到数百万片以上。

暮色中的十字门水道,澳门街道霓虹与横琴科创园区的灯光交相辉映。

一场关于未来的科技叙事正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展开。

在“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创新范式下,这些年轻的澳门科创团队,正用硬核科技奏响新时代的琴澳和鸣。

本文来自南方plus,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